方案设计师如何入手植物搭配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对整个项目的空间和成本的把控是有一定要求滴,所以,在行业内很多新手菜鸟只把设计停留在平面上是不对滴,而是要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工程造价的同时在三维空间精心推敲方案,直到做出最优质的、一套足以“骗了自己骗甲方”的方案,才是合格的或者说科学的方案。景观设计师,大半部分时间都在与植物打交道,可是,绝大部分同学未对植物科目种类有全然了解,真正认识植物的是少数,但是认识植物又不等同于会设计植物,植物的搭配设计不但要满足视觉上的审美标准,有时也要体现出它的功能性。那么方案设计尸如何入手植物搭配?问的很好,重点来了!

欢迎收看本期景观方案VIP小班课程节选教学视频,即将为您播放
植物大战设计尸
Part1
植物的种植方式

1、孤植:单位面积中只植一株,一般为树冠较大、树型优美的大型乔木。
2、列植:为固定行列栽植方式,如列兵排列一线,多用于行道树。
3、对植:对称式栽植,一边一株,多指在路旁两侧应用。与列植同为规则式种植方式。
4、丛植:丛植是以3~10株同种或几种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式,这是一种自然式园林中要求较高、艺术性较强的种植方式。
5、片植:指较大面积地同植一种树木,乔木、灌木都能应用。
6、群植:则是将植物作为一个类别群体种植,通常数量较大,十几株至几十株不等,甚至更多,以更加突出群体美,增强群体的感染力,突出人造景观的意境,适合大面积场所的布置、植物园的建造。
7、混植:即两种以上的树种混合栽培的方式,但要求条理有序、自然美观,不能有凌乱感。
Part2
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1.规则式
规则式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图案式等,是指园林景观中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状。多使用植篱、整形树、模纹景观及整形草坪等。花卉布置以图案式为主,花坛多为几何形,或组成大规模的花坛群;草坪平整而具有直线或几何曲线型边缘等。通常运用于规则式或混合式布局的园林环境中。规则式种植起源于法国,而后兴于欧欧洲园林景观,具有整齐、严谨、庄重和人工美的艺术特色。因其需定期维护修理,我国多用于市政绿化工程以及较为高档住宅小区。

2.自然式
自然式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是指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树木种植无固定的株行距,形态大小不一,充分发挥树木自然生长的姿态,不求人工造型;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以自然界植物生态群落为蓝本,创造生动活泼、清幽典雅的自然植被景观,如自然式丛林、疏林草地、自然式花境等。自然式种植设计常用于自然式的园林景观环境中,如自然式庭园、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自然式小游园、居住区绿地等。

3.混合式
混合式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通常指群体植物景观(群落景观)。混合式植物造景就是吸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优点,既有整洁清新、色彩明快的整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色;既有自然美,又具人工美。

Part3
植物的作用

植物是景观营造要素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不但能满足景观的空间构成、时间构成、艺术构图的需要,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要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即城市环境绿化能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景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植物空间的概念。



1.主背景衬托以及季相变化增强自然气氛
植物无论是单独布置,还是与其他景物配合都能很好地形成景色。其以个体或群体植物特有的姿、色、香、韵等美感,可以形成诸多造景形式(主、背、配、添、对、夹)。植物的季相变化,有些植物一年四季会呈现不用的有颜色及形态。表现季相的更替,是植物所特有的作用:植物的枯荣变化强调了季节的更替,使人感到自然界的变化。特别是落叶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果,秋叶的变化,使人明显地感到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植物是自然活体,植物的生长引致等带来的景色变化是其他素材所不能替代的(雪枝露华、蝉鸣蝶舞、鸟踪兽迹、荫浓生凉、生姿、发声)



2.组合空间,控制风景视线
植物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植物有疏密、高矮之别,利用植物所形成的空间同样具有“界定感”。由于植物的千差万别,故不同的乔、灌、草相互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和不同感受的空间形式。通过不同植物高低、疏密的灵活配置,可以阻挡视线、透漏视线,变幻风景视线的透景形式,从而限制和改变景色的观赏效果。加强了园林的层次和整体性。通过植物的不同组合形式,使得开闭空间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控制视线作用。植物组合空间的形式丰富多样,其安排灵活、虚实透漏、四季有变,因此各种植物空间搭配组合也成为景观方案设计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要点。



3.覆盖地表,改观地形
用植物覆盖地表是景观植物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绿化植物既经济又实用,护岸固坡、防止冲刷的特性是户外地面铺器材料的不二之选,同时高低大小不同植物配置造成林冠线的起伏变化又起到改观地形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