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博真题(2020年育明学员回忆版)
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考博真题(2020年育明学员回忆版)
育明考研考博大印老师整理
【温馨提示】2015年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考博招生方式进行了数次改革,包括命题人、考试形式、录取人数。现在每年10月份开始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来年三月中下旬就开始笔试、面试。2015-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公共行政管理考博录取的学生基本都是育明一对一或者视频课程(4998Yuan)学员,高校教授授课、精准讲解、独家师资。
预计2021年开始,中央民族大学公共行政管理将采用“申请-考核”制度。申请考核制度并不是说都么有笔试,很多院校为了凸显客观性,还是保留了笔试这一项,此外申请过程中,资料的撰写很重要,尤其是研究计划,这点是大多数考生忽视的,而且根据经验来看,很多考生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撰写,因此,我们建议在育明教育咨询师的指导下撰写。
未来备考博士,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个院校的考博时间是不一样的,加之每个院校博士招生人数有限,所以育明教育大印老师建议大家一定要多选择几个院校进行备考,一般而言,选择3-4个院校比较合适,这几个院校选择应该注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比如 可以选择 北大、南开,首师大、中财,矿大、地大等三个档次的院校。因为只要是211或者双一流的院校的博士,对于你以后进入高校任教或者从事相关的工作是太大影响的。切记孤注一掷的之报考一个院校。(2)很多考生问考博辅导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对于考博而言,最重要的是三点:第一,考博信息,即考博院校和考博侧重点的选择问题,这点一般的考生很难完全了解,因为很多院校考博信息并不对外公开,但是育明教育有12年的辅导经验,很多内容是比较了解的;第二,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这点一般的考生可能很难独立完成,尤其是研究计划,因为研究计划既需要和所报考导师相关,也需要和自己本硕专业相关,这点都在咱们的辅导之内;第三,专业课考试范围和考试侧重点,这点也很重要。
育明教育大印老师研究发现,北大人大清华北师大北航南开中山武大复旦民大等院校行政管理考博越来越趋向于考察热点问题,尤其是政策热点问题,比如产业政策争论、垃圾分类、放管服改革等,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一些热点方面的参考书,如下所示: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行政管理考博真题交流扣扣群:5161-96971,未来各个院校都是申请考核制度,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在联系导师前一定要把研究计划、申请资料准备好,不然联系了也是浪费时间。研究计划的撰写育明考博有专门的高校老师给大家进行指导。
(0304Z2)★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 1.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
2.2004行政管理学
3.3004中国政府与政治
李俊清 民族地区公共管理 陈旭清 社会组织管理 李健 社会组织、社会企业 高鹏怀 公共服务与公共政策 党秀云 民族地区政府改革与社会治理 宫玉涛 党政关系、基层治理与建设 黄锐 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

这本书分为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公共政策的概述。首先,讲述了公共政策的含义、起源和发展: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端正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①;以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为发展对象②、公共政策的起源:人们希望有一门技术来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③、发展和意义④:1、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2、公共政策可以教育群众保护自己的利益并提出政策意见;3、推动其他学科具有公共政策研究取向;这一章还就中国政策科学化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展开,并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及展望。其次,根据这一章节进而推出下一章的内容: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性⑤;特征:权威性、公共性、选择性、多样性、政治性和阶段性⑥;功能:导向、管制、调控、分配⑦;价值选择:一切政策活动都是围绕政策价值进行的⑧。最后,介绍了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体制、工具和政策组织系统。
第二部分讲述了公共政策过程:问题的界定与构建、方案制定、政策的执行、效果的评估、公共政策变迁与政策周期、创新与扩散。
第三部分是政策分析模型与方法:介绍了公共政策分析的各个理论模型:完全性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渐进决策模型、利益集团分析模型、精英决策模型、博弈模型、制度分析模型、系统分析模型、公共选择模型。接着又讲述了两种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个人判断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电子会依法;定量决策方法:规划分析方法、不确定性决策方法、风险性决策方法、灵敏度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趋势外推方法、灰色预测方法、马尔科夫预测方法。
我认为这本书当中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是递进的,而各个部分之间又是相互平衡和制约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内容制约着第二部分,同时第二部分的内容是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反映;第一部分的内容又是是第三部分的基石。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政府决策更加了解,也知道了这一标准其实本质就是价值。
一、 政府与市场关系如何定位
根据对于ppt的学习,我认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可以分为一下三点。
首先, 第一点是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经济活动发挥到最优的效果。为什么要让市场经济发挥到最优呢?首先,因为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效率上比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更优越⑨。其次,市场调节以利益诱导为基本手段,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使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得到调节,使生产和需要趋向平衡。最后,市场调节能灵活地反映和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引导生产和消费,促使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可以促使企业开展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可以激励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具有生机和活力。
其次,第二点是要保证政府在干预经济时将职能做到最优化。政府在市场中干预的主要三种职能是提高效率、力求公平和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⑩。首先,对于提高效率来讲,政府应该做到维护市场秩序:在产生垄断和市场势力时应当进行公共管制;消除外部不良经济效应;加强公共物品的供给:对于那些容易产生“共有地悲剧”的共有资源,为了避免私人决策者过分地使用,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明晰产权的方式,把这些共有资源变成私人物品;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管制或者收费的方式,如对矿产资源开发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对污染排放实行严格的管制以保护环境,对近海捕捞实行许可证制等⑪。其次,对于力求公平来讲,政府应该平衡支出与税收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信息时尽量透明,尽最大能力解决失业、养老、医疗保健、扶贫等社会性问题,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只有同时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才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经济效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充分条件⑫。最后,对于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来讲,主要的途径就是政策的正定与实施,要将政策“科学化”,最大程度地善用科学知识,完善政策制定,提升中国公共政策科学化⑬。
最后,第三点是寻找出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即调节市场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位、越位和错位。而这一最佳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