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笔记

2023-06-27 09:21 作者:不可执一而论  | 我要投稿

重点难点 1.劳动力全球流动的阶段、市场结构变化。 2.难民的形成原因、国际救助的措施与评价。 3.以美国和新加坡为例,看移民社会文化特点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背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概念阐释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包括资本全球化、人员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等方面。 (2)阶段 ①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③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2.移民市场结构变化 (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20世纪80年代:“精英迁移”。 ①背景: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表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他们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劳动力流动自由化是双赢:发展中国家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劳动力自由化有助于提高经济实力,缓解就业压力,解决贫困;发达国家生育率下降、老龄化严重导致劳动力短缺,许多地位低、工资少的工作无人问津。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含义: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 从地理学角度讲,难民是人口迁移的特殊形式。具有群体性、无助性、流动性、自发性和被动性的特征。 难民类型: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等。 2.难民阶段 (1)二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2)二战后: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中东地区的难民危机主要是宗教矛盾和战争造成的,而独立后的非洲地区的难民问题主要是由种族冲突引发的。 3.难民困境: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4.难民保护 (1)措施 ①1950年,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②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③1966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④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2)评价: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国际社会要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移民社会 (1)背景: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 (2)特点: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3)影响: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2.美国移民文化 (1)背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 (2)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3)影响: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的增多是促使美国自由发展、形成尊重多样性的文化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过在早期,当美国还主要是以欧洲移民为主体的时候,文化上的不宽容事件时有发生。移民社会具有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的特质,但是中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3.新加坡移民文化 (1)背景 ①城市国家: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②人口构成:新加坡人口构成中,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 (2)特点: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3)表现 ①语言: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②信仰和风俗: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全面认识当代国际人口迁移 (1)特点:①世界性国际人口迁移高潮已基本结束。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逆转。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大洋洲发达地区迁移人口。③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④国际移民的多样化。 (2)原因: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一方面引起了主权国家观念的松动,客观上有利于人口的国际性迁移。②国际劳动力市场不平衡:全球化把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海外劳动力市场联系在一起,当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出现短缺时就会转向使用移民,由此引发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迁移流向。③发达国家主导全球范围的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使得发展中国家无法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成为人口迁移的动力和拉力。④移民网络通过亲情、友情和乡情等纽带而连接在一起。 (3)影响:①对迁入国:积极:增加人力资源,弥补本国劳动力的不足,因而起到促进迁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国际人口迁移对迁入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多元兼容的移民文化。消极:移民特别是难民的大量涌入,加剧了世界部分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了某些地区不安定的因素。由于大量移民特别是非法移民的涌入,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因而加剧了社会矛盾。②对迁出国:积极:缓解了发展中国家高速增长的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使移民迁出国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更多的就业和工作机会。消极:主要是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进而可能会影响迁出国经济的发展。 (4)趋势:①传统移民国家增强对国际移民的选择性;②穷国向富国的国际人口迁移将会继续存在;③民族主义的抬头使排外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日益突出。 移民社会文化形成与特色 (1)移民文化形成背景 ①移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交融和再生。 ②移民的迁徙过程也是文化的流动过程。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移民都伴随着文化的流动,并对迁入地的文化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③城市化所带来的移民潮背后也伴随着文化的流动,只是这种文化流动与再生的模式更为复杂、更为多元。一方面,这是由于城市文化本身就是异质文化,是多种文化的聚集与融合,具有复杂多元的特点。另一方面,文化的地域性强化了这种复杂多元的特点。 (2)移民文化的特点 ①创新性:移民文化总是能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对原生文化或者本土文化简单继承,而是建立在既有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创新。 ②生成性:移民文化的生成性,是指移民文化总是处于一种自我更新的状态。由于新的文化要素的不断介入,使得移民文化本身成为源头活水,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 ③动态性:移民文化的动态性,是指移民文化总是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移民流动所带来的文化流动与移民文化本身的不断融合发展。移民和文化流动之间有着因果联系,移民文化生生不息造就了文化之间的传承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繁衍。可以说,动态性是移民文化的重要特性,是移民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特点之一。 ④开放、兼容性:移民文化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开放与兼容。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融合,构成了移民文化的开放性;对本土文化的改造和再塑,构成了移民文化的兼容性。 人口迁入规模大于500万的大都是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  ) A.社会稳定,环境适宜居住 B.政治民主,保障公民权利 C.较高的工资和社会福利 D.文化认同,世界文化单一性 人口迁移流动以经济因素为主要驱动力,因此主要是发达国家,有较高的工资和较好的社会福利,故选C项。社会稳定,环境适宜居住是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的,排除A项;迁入人口不一定能成为公民,排除B项;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排除D项。 硅谷的科技人员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也各有所异,所学专业和特长也不一样。如此一批科技专家聚在一起,必然思维活跃,互相切磋中很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材料意在说明(  ) A.美国硅谷是各国人才的竞技场和淘金场 B.硅谷公司的经营机制先进 C.多元文化、精英聚集使硅谷成创新高地 D.硅谷的科技人员思维活跃 从材料“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也各有所异,所学专业和特长也不一样。如此一批科技专家聚在一起,必然思维活跃,互相切磋中很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可以看出材料重心是分析硅谷成为创新高地原因,故选C项。 二战后,出现了世界性劳动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经营模式等也发生了变化。这种调整或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C.企业经营思想发生变化 D.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战时期,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劳动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变化,故A项正确。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