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 为什么要共创?

“为无为、事无事”——目标管理和OKR管理的核心理念,特别符合老子“道德经”中的理念,也是德鲁克先生所阐述的真正的目标管理的精髓。
德鲁克先生说,目标管理如果没有“自我管理”,这样的目标管理仅仅是故事的一半。
他还说,如果没有自我管理,那么“目标管理”就会成为上司掌控下属的工具。
这样的观点在组织实际的目标管理过程中,往往被忽略了。目标仅仅是公司的目标、上司的目标,而没有成为团队和团队成员的目标。
目标是你的,不是我的,那么成效可想而知。后续的措施就是“胡萝卜+大棒”,各种“激励考核”措施会接踵而上……
大多时候,目标会达成。但团队的士气、对工作的兴趣、个人成长……往往会被忽略。
OKR的出现,似乎是为解决以上问题注入新的希望。但实际当中,OKR可能又会沦为另一个类似的工具。
那么OKR的使用如何才能调动团队智慧、激发团队活力呢?
答案就在“为无为、事无事”,答案就在自我管理。即OKR若能与这样的理念结合,OKR则生;如果不能结合和改变,还要绑定“考核”,OKR则死。
“无为”、“无事”的状态,是每个管理者所期待的。管理者似乎不需要做什么,大家就能自我驱动,自我管理,团队处在自发、有活力的状态。
团队能够:挑战目标、解决问题、彼此配合、自行调整、自我迭代、主动思考、力求创新……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画面……
是的,这是理想的画面,而非现实。
大家所推崇的那些顶尖的公司,中国的、外国的、互联网的、传统的、大的、小的……都没有处在这样的理想画面。他们的创始人、总经理、各级管理者每天都忙的要死,这才是实事。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的团队那么优秀,那么自主、那么自驱,他们还在忙什么?
答案:他们忙着让他们“更加自主、更加自驱”。这就叫“为无为、事无事”。
即“无为”、“无事”的状态,不是自发出现的,而是“为”和“事”的结果。没有因哪有果?
我们都想要团队自我管理、自我驱动,但我们不从因上下手,如果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无为”是“为”出来的,“无事”是“事”出来的。
说白了,作为管理者,要做的就是“管理团队进行自我管理、监督团队进行自我监督、激励团队进行自我激励”。
而不是“管理团队、监督团队、激励团队”。一旦这样去做,团队就会依附在你的身上,而不是一个“独立个体”。
只有独立个体才能进行自主决策、自主行动、自主管理。
而管理者要做的就是辅助、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决策、自主行动、自主管理。”
OKR的执行和落地过程中,这样的理念显得至关重要,甚至是成败的关键。
说了半天的理念了,另一个关键问题是:“管理者如何做呢?”
答案是“共创”,结合引导技术进行OKR的共创。共创OKR、共创挑战分析、共创TODO、共创问题解决、共创复盘。如果O来自于上司和公司,用共创的方式真正理解O,然后共创KR。
共创能在团队中最大程度地实现“上下同欲”、“左右对齐”、“共同画面”、“共同行动”,彼此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拥有目标和结果,共同拥有成就和价值,共同经历和成长。
更多详情,请看《共创式OKR管理》
没错,这就是推荐帖。你有没有被安利呢?
——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