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今天要来点通怪吗?牛头人!!
【前言】
通常怪兽同其他卡一样,本应是《游戏王》里的重要一环,很多时候却连身为卡的事实都没有被认同:本体被视为废纸,描述被称为废话。
K社偶尔会把一些远古时代的通常怪兽翻出来画进卡图里,但更多时候他们无人问津。加之时代更迭之后,K社推出通常怪兽也少了,很多不出名的通常怪兽甚至为玩家们所遗忘,失去了身为卡的意义。
通常怪兽采用率虽然低得可怕,但不乏有趣之处,值得娓娓道来(吐槽)。
目前似乎还没有多少专门解说通常怪兽的文章,因此决定开坑,至少教通常怪兽们留点念想。
如果未来K社能像翻出「圣夜龙」一样翻出其他通常怪兽,那再好不过了。
顺序按照在YGOMobile中基于“通常怪兽”的搜索结果的倒序(也就是说最后一篇将会是「青眼白龙」)。
其他的废话放在文章末尾,总而言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标!的部分表示摘自百度百科,会有删改。
※标#的部分表示节选自 CNOCG/中国游戏王联盟的内容,基本不做改动。
※标&的部分表示摘自 日文Wiki,基本不做改动。

NTR,也称 “牛头人”,大家懂的都懂,不需要多说。(笑)
游戏王中也有 “牛头人”,显然怪兽跟这个主题没有关系,架不住大伙喜欢拿来指代什么。
不过,白捡的名声(?)不要白不要(??)

「牛头人」

最早收录于 Booster 6,罕贵度为 N。
描述:拥有惊人力量的牛形怪物,其斧头挥动将横扫一切。
*日文原卡名「ミノタウルス」= Minotaurs。
很明显就是捏他ACG领域常见的要素,米诺陶洛斯/弥诺陶洛斯:

「ミノタウロス/Minotauros」是希腊神话中登场的怪物,这个词由故事中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 (Minos) 的名字和古希腊语中表示公牛的 “Tauros” 组成,意为 “米诺斯的公牛/ミノスの牛”。(※另外,中译 “米诺陶洛斯” 是基于原文,而英文中使用的是简略过的 “Minotaur”,所以经常可以在中文资料中看到仿佛前后矛盾的文字。×)

故事开始于,!米诺斯与兄弟争夺王位,并最终成为克里特岛的新国王。他向波塞冬祈祷神迹以证明自己的篡位是君权神授,于是波塞冬赐给了米诺斯一头巨大的白色公牛。作为回报,米诺斯向波塞冬许诺,事成之后,将宰杀这头公牛献祭给神。然而,米诺斯却因不舍公牛的美丽,选择了宰杀其他的牛试图偷梁换柱,愤怒的波塞冬因此施下惩罚,诅咒了米诺斯的妻子(王后)帕西菲,使其不可抑制地爱上了那只美丽的公牛。
中间的经历似乎有些争议,总之,帕西菲藏身于代达罗斯制作的木制母牛,与白色公牛(屏蔽词)生下了一只牛头人身的怪物,即米诺陶洛斯。怪物随着成长变得更加粗暴,国王米诺斯也束手无策,于是代达罗斯又奉命建造了克里特迷宫 Labyrinth(※白银城!)用以困住米诺陶洛斯。后来苦于战事的雅典为了求和,每九年派出 7对 童男童女向米诺斯进贡,而米诺斯反手就将其关进迷宫里喂给米诺陶洛斯。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忒修斯 (Theseus) 自愿作为祭品之一前往克里特岛,国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交给他一把利剑来刺杀米诺陶洛斯,以及利用线团破解迷宫的方法。
具体信息详见以下视频:

正如视频最后所提及的,二创中的米诺陶洛斯经常是以 “嗜血残暴、强壮好战” 的形象出现,“挥舞着巨斧,发出低沉凶狠的吼声”,在迷宫深处等待挑战。
「牛头人」各项设定大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原作中经常能看到这只怪兽叫喊的画面,或者其嘴巴像鳄鱼一样张开的描写:

(编者注:上图中的场景是DDM,此处其使用者是御伽龙儿……以及胸甲颜色不对。)
因为&牛作为草食动物,并不需要张大嘴巴,所以本来就不能像画面中做到这种程度。除非,考虑到神话中的米诺陶洛斯本质上是吃人的怪物,可以不遵循现实原型的限制。
※日文环境下是米诺陶洛斯,英文环境下却是 “Battle Ox/战斗的公牛”,没有这一层神话关联。不过,这样命名或许也有照应描述中其武器 “Axe”、暗示「Battle Axe/战斧」的想法。
问题又来了,日文中也有「ミノタウロス」使用,为什么卡名却是「ミノタウルス」呢?

——这或许可以从这只怪兽的出处入手。

「牛头人」是海马使用的卡片,算是前期的主力怪兽之一,想必不少朋友应该是知道的,无论动画还是漫画都被打出过很多次,尤其是在值得纪念的原作首场决斗「暗游戏vs海马」战(※第二卷的第09、10话《獠牙卡片》篇)中高光不断:

(编者注:左上角的台词其实是「どんなカードを引こうが,この『ミノタウルス』カード一枚で粉砕・玉砕だぁ!! わはははーーー!」所以他很早就开始使用这种词了。)
海马评价这只怪兽是「獣戦士系カードの中でも最強を誇るレアカード!!/即使在兽战士系卡片中也是号称最强的稀有卡!!」,由于时间关系,实际上成了 “某族最强稀有卡” 这类称号的鼻祖:

就登场之初(第1期)的实用性来说,初版N卡的这张卡确实称得上顺手的下级怪兽(※参考DL初期的 “斧王对砍”),比同为海马使用的「血腥魔兽人」也要早登场,所以旧环境的海马预组(KA)里有过SR的复刻。
另外,由于「牛头人」和下述的「人马兽」「牛头人马兽」都是海马在原作中使用过的怪兽,因此都在11期(*25周年海马套装)得到了UR的复刻:

上面的OCG卡图与原作不同,是从漫画中截取了「牛头人」的攻击姿态:

至于原作卡图,目前并没有OCG化,可以参照基本复制的万代版 (Bandai):

只绘制了胸部以上的画面,并且突出角的存在,这被认为是以卡片游戏「Magic: the Gathering/万智牌」中的生物「ハールーン・ミノタウルス/Hurloon Minotaur」为原型:

换句话说,这只怪兽被命名为「ミノタウルス」或许正是因为 Hurloon Minotaur 的名字。
单独这么看似乎有些证据不足,但是同场决斗中,击败「牛头人」的「恶魔召唤」:

从这里来看,其原型也被认为是万智牌中的 “暗渊之王”(Lord of the Pit),两者最早都收录于1993年发行的第一版(Limited Edition Alpha & Beta),时间与影响力都是对得上的:

※顺带一提,早期电子游戏的「牛头人」卡图与上述的都不同,是游戏制作组的原创图:

当时海马的内心活动表明,他卡组里确实有几张能打倒「恶魔召唤」的卡(只是抽不到),「牛头人」算不上王牌。不过,在之后的决斗中「牛头人」也小有活跃,深化了其角色卡的印象。原作「暗游戏vs死之腹语术师」战,就有着这样的情景:

可惜的是,因为DM动画没有上述的《獠牙卡片》篇,这里的怪兽改成了动画第1集海马用过的「独眼巨人」,台词细节也有差异,毕竟后者并非 “兽战士系的稀有卡”:

(※顺便,收录《獠牙卡片》篇的东映版动画中,虽然按照原作流程,最初由海马使用了这张卡,但是根据Wiki的介绍,&尽管卡片上清楚地写着「ミノタウルス」这个名字,声优却始终称之为「ミノタウロス/Minotauros」。……所以日本人确实会这么说!)
中间某些没有特点的用法就不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伙各自出ACE玩宝〇梦(×)的 “王之记忆篇” 里,这只怪兽作为神官塞特的石板精灵之一被召唤了:

因为漫画中「牛头人」的等级是6,所以自决斗都市篇之后,就只能像这样拐弯抹角地使用。但是对于动画制作组,这张卡的顺手程度正如其OCG第1期的表现,好用得很。
期间值得提及的是,在KC大奖赛篇,决斗CPU把4个 孤独摇滚(×)「羊衍生物」和这只怪兽改为龙族以融合「五神龙」,于是留下了珍贵的(?)“龙化” 影像:

另外,「牛头人」怪兽描述中使用的词确实是「オノ」→ おの/斧头,但是漫画刚登场这段,以及之后在决斗(*口胡)中打赢「炎之剑士」的效果,和早期电子游戏中作为森魔族却拥有 “将对手的炎魔族怪兽全部破坏” 的炎属性耐性效果,所依据的原作「ミノタウルスの剣は炎のブレスなど跳ね返す/牛头人的剑会把 “炎之吐息” 弹回去」的设定,根据资料介绍,并不是翻译错误,而是原文台词如此。(摊手)

作为佐证的是,原作中出现的其攻击名是「アックス・クラッシャー/Axe Crusher」或者「豪腕アックス」。
而OCG至少到目前为止,即便出了马甲,也并没有还原这个口胡。

关于「牛头人」的马甲,(1)首先是「激昂的牛头人」:

这只怪兽的卡图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就在上面,塞特把精灵召唤的画面。
素材重复利用了属于是,换句话说,两只怪兽本质上就是同一只。
在OCG卡图上很难辨认,而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确认到其武器其实是弯【剑】和斧头的组合,说明上述原作的说法其实也有点说法()
*原名带有「激昂の」的怪兽,还有「激昂的姆卡姆卡」,其原型是「姆卡姆卡」:

但是这两组怪兽并没有什么联系,发售卡包并不一样,并且其「激昂」的读法不同,牛头人是激昂 (げきこう),姆卡姆卡是激昂 (げっこう)。
说后者没有意识到前者,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何注音不同,原因不明。
*在NDS平台的游戏中,这只怪兽作为挑战者之一登场,使用名为 “毁灭之怒” 的卡组:

※这里使用了原卡图的镜像:

*RD的魔法卡「野兽的激怒」的卡图中绘制了这只怪兽,另一只怪兽是同样很 “怒” 的「愤怒的类人猿」:

*虽然有点冷门,不过偶尔可以见到明日香(GX)“牛头人” 梗,这是基于动画贴图:

※开局这一段回忆大抵是基于贯穿效果(装备魔法「爆炎穿击」也是)来体现 “强大”,但是不排除选择这张卡的贴图是本集的「恶魔斗牛士」的伏笔。
*顺带一提,之后(GX第160话)还出现过疑似绘制了 “牛头人” 的动画原创卡:

这人叫Mr.T,不记得他干过什么没关系,只需要知道,他还用过(※GX第169话)确实有「牛头人」登场的动画原创卡「未被选择者」。这张卡因为DL先行收录,所以有高清卡图:

——NTR爱好者(确信)(证据确凿)
(2)其次是「海牛头人」:

因为 5D's动画 在此之前出过「犀牛头人」这一非常明显的 “犀牛 - 牛头人” 的命名模式,所以仅从中文译名来看,这张卡也容易理解为 “海牛 - 牛头人”。
然而其原卡名是「ウミノタウルス/Uminotaurus」,也就是说其实应该是 “海/牛头人”。
得知了这一点再看回去,就会发现这只怪兽的攻守数值也是 1700/1000,以及其效果是从「激昂的牛头人」那里顺过来的。
甚至卡图仔细看,就会发现其实是皮套人!?下面的怪兽不就是「牛头人」嘛!?
※不过,海蛞蝓(海兔)在日本称为「ウミウシ/海牛」,这只怪兽身上的海洋生物的特征也与之很相似:

更具体的看不出来,此处点到为止。

除了上述提及的 “牛头人” 在 DM 和 GX 中的登场,作为经典的 “米诺陶洛斯” 的怪物意象,这张卡在之后的动画中也时常客串,拥有众多CG(大雾)。
比如《胶囊怪兽》动画:

比如 5D's动画:

比如 ZEXAL动画:

(编者注:不知为何动画中描绘的与OCG不同,皮肤是蓝色的、铠甲是黄色的,但是基本特征完全一致,以及就在图中内容的下方,这只怪兽手持的武器确实是标志性的 “弯剑和斧头的组合”,说明这只怪兽是米诺陶洛斯「牛头人」无疑。)
比如 VRAINS动画:

另外,还有部分绘制了「牛头人」的动画卡OCG化,包括:

以及:

(编者注:这里就是角色印象卡的体现了,王样出的是 “炮灰剑士”,海马出的是 “牛头人”,两者都是因为动画的制作而出场率倍增。不过,原作中并没有这样的对峙场景(残念)

「人马兽」

最早收录于 EX(海马预组),罕贵度为 N。
※关于这个少见的包的介绍:

描述:人和马合为一体的怪物。跑得很快,谁都追不上。
*日文原卡名「ケンタウロス」= Centaurus。
这个名字指的是半人马,同样是耳熟能详的ACG二创常客:

「ケンタウロス/Centaurus」是古希腊神话中一种半人半马的怪物,上半身是人的躯干,下半身(包括腰部和四条腿)则是马身,通常被描写为粗暴、好斗的形象。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出身与一般半人马不同的喀戎(Chiron)就是为人和善、热情好客,并且非常有知识和教养的 “贤者” 形象:

其形象在OCG中也有相应的卡:

正如上图所体现的,OCG中半人马形象的怪兽基本是兽战士族,不知为何这只怪兽却被设定为兽族。[思考]
关于半人马的起源,众说纷纭,故不多提及。不过,在英语中 “半人马” 写作「Centaur」而这只怪兽的卡名是希腊语原文,或许也是「ミノタウルス」命名特殊的一种暗示。

这是少数守备力为1550的怪兽之一(目前是1/5)。
特意挑这点谈,主要是因为「人马兽」的攻守数值 1300+1550=2850。
有些了解过的朋友可能一下子就会意识到,这个数字正是影响了 “三幻神”(笑)地位的主要因素,Wiki 称之为「境の合計値」:
第1期和第2期初登场的怪兽,通常根据攻击力和守备力的合计值决定其等级。
上级怪兽一般在2900以上,下级怪兽一般在2800以下,而合计为2850的怪兽并不多,其中被划分为下级怪兽的,是「巨斧袭击者」「暗晦之城」「幻影壁」和这张卡共四种类:

而其中唯一的上级怪兽,不仅在(*日本那边的)圈子里相当有名,还好巧不巧,其攻守数值仅仅是跟「人马兽」反过来,更显得倒霉了:

——等等你不要过来啊啊啊啊!!……(一分钟系列视频的那个老哥的惨叫.avi)

漫画原作及DM动画中「人马兽」的出场基本跟「牛头人」一起,包括并不打牌的 “王之记忆” 篇,基本会顺便融合成下文的「牛头人马兽」,故不再赘述:

应该提及的是,正如上图所示,原作中并没有设置「人马兽」的具体能力值,都是K社后来补上的。作为融合素材,其攻守数值之于实战意义不大,但是K社擅自将其种族定为兽族,导致与另外两者种族不齐,为未来可能有的强化卡/马甲卡带来了麻烦。(恼)
※当然,OCG降了一星也是好事。如前文所见,这张卡OCG化时间很早,不知为何早期电子游戏却保留了原作的5星,使用的卡图也为游戏制作组原创:

顺带一提,在DM动画的原创篇章「多玛篇」中,BOSS达姿使用了一张非「奥利哈刚」的卡,包含了这张卡的完整卡名:

不过,与其问这张卡什么时候出,不如说「奥利哈刚」到底什么时候OCG化啊啊啊!!……(精神错乱)

「牛头人马兽」

最早收录于 Vol.7,罕贵度为 N。
※同上文所说,该盒中不知为何,只有这张卡和「火炎地狱」实卡没有写入卡片密码。
融合:「牛头人/ミノタウルス」+「人马兽/ケンタウロス」
*日文原卡名为「ミノケンタウロス」。
很明显,这个卡名就像上述的中文译名一样,是两个融合素材的卡名组合。
融合怪兽(*尤其是早期的)往往被诟病说,本体跟素材毫无关系,而这张卡就是早期典型的标准融合模式的代表之一,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来自两个素材的信息。
※对于TCG则是「Battle Ox + Mystic Horseman → Rabid Horseman」的变化,稍逊一色。

顺带一提,作为最初的兽战士族融合怪兽,这样的设计也十分符合众人对于 “兽战士” 族的印象。
原作中这张卡登场之际,海马解释了这是由「牛头人」的力量加上「人马兽」的速度:

早期DM系列游戏将这张卡作为通常怪兽,设计的原创描述「牛と馬が一体となった化け物 強力な攻撃を仕掛けてくる/牛和马融为一体的怪物,会使出强有力的攻击」也强调了两者的结合:

后来K社还出过疑似捏他这张卡的另外一只 “牛头人马” 的怪兽,根据其效果可以得知,「人马兽」你不是兽战士族真是罪该万死(×)

※另外,这只怪兽原作中的攻击名没有给出,不过,&英文版动画设计了「バトル・アックス・スワイプ/Battle Axe Swipe/战斧击打」作为其攻击名。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虽然OCG至今没有出过该融合系统的马甲卡,但是RD率先实施了一波致敬原作?!
想必某些朋友应该是没看完这动画的(※毕竟本人就是这样)这里直接关注怪兽:

其译名为「草肚盐烤牛舌牛头人」,除了原型「ミノタウルス/牛头人」的名字以外,还糅合了「ミノ/牛的草肚」「タン塩 (しお→シオ)/盐渍牛舌、烤牛舌」的称呼:

这只怪兽的怪兽描述改动自原本的「牛头人」:
OCG:すごい力を持つウシの怪物。オノひと振りで何でもなぎ倒す。
RD:すごい舌と胃袋を持つウシの怪物。ひと串で何でも焼き上げる。(拥有惊人的舌头和胃的牛形怪物。一串可烤一切。)
说到炎属性,就会想起这只怪兽原本是针对炎属性的呢,只能说缘 妙不可言。
因为其使用者八木尼克(烤肉师傅 ×)使用炎属性·兽族主题,所以这回反倒是 “人马兽” 的种族被保留了:

其译名为「里脊人马兽」,除了原型「ケンタウロス/半人马」的名字以外,还糅合了「ロース/牛、猪等的里脊肉」的称呼:

这只怪兽的怪兽描述也是改动自原本的「人马兽」:
OCG:人とウマがひとつになった化け物。走るのが速く、誰も追いつけない。
RD:人とウマがひとつになった化け物。食べるのが速く、誰も追いつけない。(人和马合为一体的怪物。吃得很快,谁都追不上。)
改动比楼上少得多!?[猫猫宇宙]
另外,两者的融合怪兽「ジョーミノケンタウロース/上等草肚牛头里脊人马兽」自然也登场了,捏他就要做到底,甚至还是 “ジョー/上等” 的超级加倍:

其效果就不多说了,不过涉及的其中一张魔法卡的卡图上,画了这位烤肉 “牛头人”:

※「ジャストミート/Just Meet」指的是 “野球”,日本棒球术语,意为恰好击中、打得准。卡名「ジャスト・ミート/适时击肉」中特意加点,是强调ミート单独的含义,玩 Meet - Meat 的谐音梗。放在卡图里,指的是牛头人朝兽人的嘴巴来了一击,可能是为了阻止其抢烤肉。
※这张卡的效果中,2900的特殊数值来自 2(に/ni)9(く/ku)→「肉/にく」。

补充内容:这一波还有第三只喜提马甲的怪兽:

其译名为「恶魔牛小排河狸」,详细信息之后有空再补充在相应的专栏吧:

※至此,三只恶搞烤肉主题的RD怪兽都提到了:

※这才发现,风水轮流转,RD牛头人是最弱的,河狸则是标准RD下级巅峰![知识增加]

「牛头人」因为中文环境内的梗而颇有名气,但是作为原作出身的经典怪兽,以及OCG卡池中经典的 “米诺陶洛斯” 意象代表卡,本就不会是寂寂无名的命运:

(疑似是DDM时期)TCG还出过玩具:

在GBA时期的电子游戏中,作为兽战士族的种族包的封面等等:

甚至受上述种种影响,类似之前介绍过的「岩石巨兵」作为岩石族的图标,游戏王的电子游戏往往使用 “牛头人” 作为兽战士族的图标:

不过,你们想看的果然还是这种吧(笑)

(※希望不要打回阿巴阿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