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老的安纳托利亚,安条克在地震带上生死轮回

2023-02-13 00:43 作者:ABBA_Khan  | 我要投稿

这是一篇历史散文,仿照布罗代尔的“三时段”叙述一下公元526年的安条克大地震。这场地震是6世纪拜占庭帝国发生的最具毁灭性的地震,也是这个世纪中拜占庭帝国经历一系列地震的一场。我不会论述它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很清楚查士丁尼征服最终如何在地震和瘟疫的影响下回到原点。我想表达的是——这一切或许都是安纳托利亚的安排罢了。

是的,这是一个地质学上命中注定的故事。

本文原发表于个人公众号“前店后厂贩售”。因为公众号里可以玩的花样比较多,所以那里有更多的图。

2023年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加济安泰普城堡(Gaziantep Castle)被强震摧毁。赫梯人最早在这里建立了观察哨,2世纪时,罗马帝国在此建立要塞,后来查士丁尼大帝对其进行了翻新与扩建。

I 地质的

断层上的城市与文明

(东地中海 7000万年前至公元4世纪)

喜马拉雅—地中海火山地震带形成过程

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开始北进,对亚欧大陆板块发动了扇形攻势。

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喜马拉雅山脉隆隆升起。在亚欧大陆西端,一场声势浩大“造山运动”打开帷幕;比利牛斯、阿尔卑斯、喀尔巴阡等山脉开始崛起。它们将地中海包围了起来,如古希腊的半圆型剧场一样给予了地中海世界的文明们以地理舞台。

古希腊人把对岸的小亚细亚视为欧罗巴的对立面,但安纳托利亚和他们背后的巴尔干没有太大的差别。它们都起源于造山运动,拥有类似的高山、高原、丘陵、沿海平原。

它们在地质学上拥有类似的命运——爱琴海板块和安纳托利亚板块都属于亚欧大陆板块边缘的小板块,又有从大板块分离的趋势。

城市集中在板块的边缘。耶路撒冷靠着死海裂谷;克里特岛位于希腊俯冲带;非洲板块在这里卷到爱琴板块之下;雅典、斯巴达坐落于爱琴海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位的消亡边界上。特洛伊、拜占庭建立在北安纳托利亚断层之上。

安纳托利亚板块及周围的断层带

安条克,也就是这次地震的地方,位于安纳托利亚板块、阿拉伯板块、非洲板块边界的交汇点。

高耸的陶鲁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把安纳托利亚和叙利亚分割开来。“群峰陡峭,面北而立,没有丝毫迹象能使人想起,近处竟是橙花飘香的地中海。”

东北安纳托利亚断层的交汇处是地中海世界的东部边界。这里是一片更高的山,也是新月沃地的边缘。在今天亚美尼亚、土耳其、伊朗的交界处,屹立着海拔5137米的亚拉腊山(Mount Ararat)。中世纪的人们相信这座白雪皑皑的锥状火山是诺亚方舟躲避洪水的地方。一些旅人认为伊甸园正在这附近,说这里即是世界的尽头了。

陶鲁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是土耳其中南部主要山脉,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边缘。西起安塔利亚以北的埃伊尔迪尔湖,东抵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游地区。
尽管位于土耳其境内,但亚拉腊山始终是亚美尼亚民族的圣山。1840年,亚拉腊山发生火山爆发,造成7.4级地震,约1万名居民丧生。

这里确实孕育了对文明至关重要的东西。亚欧非大陆的不同物种在安纳托利亚东部交流融合,沿海的陡峭群峰带来了多样的气候,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用于食用或进行栽培试验的植物。距今约9000年前,人类在这里的山坡上驯化了小麦与大麦,狗与猪,发明了农业。

安纳托利高原自西向东抬升,冬季时能够将西风带来的水汽转化为降雪。到了春天,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造成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泛滥,冲积物为苏美尔人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和书写楔形文字的泥板。

活跃的地质活动带来了丰富的矿藏。古亚述人在安纳托利亚建立了卡尼什商业公社,将当地的锡矿运往美索不达米亚。赫梯人在露天铁矿旁发明了实用的铁器冶炼技术。安纳托利亚西部的吕底亚王国的金银矿过于丰富,一不小心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

公元7500年前的新月沃地及主要新石器时代遗址,深绿线基本上与年3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断层上的应力积累和周期性的应力释放,使得东地中海世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入一个地震高发期。史家们往往会把一系列地震混为一谈,只记录影响最大的那一次。

公元17年的一场大地震摧毁了吕底亚的13座城市。公元115年的安条克地震差点杀死了在此过冬的罗马皇帝,另一场地震引发的海啸淹没了整个罗德岛。262年,一场地震再次摧毁了吕底亚。365年,克里特岛爆发了8.5级以上的地震,整个岛被断层抬升了9米,巨大的海啸席卷了整个东地中海。

频繁的地震下,人们感叹命运之神喜怒无常,但也习惯于重建城市。只要地震不要过于频繁,社会系统运转正常,城市很快就能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比如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皇帝慷慨的拨款使得吕底亚和安条克得以迅速重建,甚至比地震之前还要富丽堂皇。

公元6世纪,东地中海地区进入了又一个地壳运动活跃时期。此时西部帝国已经被蛮族占领,君士坦丁堡的查士丁尼王朝正在利兵秣马,准备光复故土。

公元17年吕底亚地震后罗马帝国发行的纪念币。上面铸有拉丁铭文“CIVITATIBVS ASIAE RESTITVTIS”(重建亚洲城市),歌颂提比略皇帝重建小亚细亚城市的功绩。


II 地缘的

十字路口上的安条克诸城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5世纪)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路线(东地中海部分)

作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桥梁,安纳托利亚几乎是征服者的必争之地。然而,安纳托利亚本身并不富饶,这里荒漠草原广布,无法长期供养庞大的军队。

征服者们希望尽快南下。陶鲁斯山脉中的几个山隘连接着安纳托利亚和叙利亚。其中最著名的是西里西亚门(Cilician Gates),历史上赫梯人、波斯人、亚历山大大帝、罗马人、萨珊波斯人、蒙古人、十字军都取道于此。

从这里下山便是西里西亚平原,这是一处部队过冬好地方。色诺芬描述其“灌溉良好,长满各种树木和蔓藤;盛产芝麻、黍米、惹米、小麦和大麦”。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这里的伊苏斯击败了波斯大军。

从西里西亚平原向东经过贝伦隘口(Belen Pass)即可到达叙利亚。在隘口的西端,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今天土耳其的伊斯肯德伦(Iskenderun)。在隘口的东端,他的副将塞琉古建立了安条克(Antioch),今天的安塔基亚(Antakya)。

在罗马帝国时期,安条克是仅次于亚历山大里亚的大都市,鼎盛时约有50万人口。罗马皇帝们钟爱这座城市,认为它比亚历山大里亚更适合作为帝国东部的首都。他们为安条克修建宏伟的公共浴室、竞技场、水渠、剧院,标榜自己的功绩。

安条克是东西方商路的关键枢纽。从这里出发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继续南下到达巴勒斯坦;一条沿陶鲁斯山脉向东北进发,到达上美索不达米亚。这次地震的震央加济安泰普便在这条路上。

在公元3至7世纪,第二条路是罗马(拜占庭)—萨珊波斯战争的前沿地带。两大帝国围绕着上美索不达米亚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当罗马人强盛的时候,战线可以推至底格里斯河上游,而当罗马人战事不利时,这些城市就成了被报复的对象。

罗马—波斯战争(363年尤利安皇帝的军事行动)

陶鲁斯山脉下的城镇、要塞被反复的劫掠、占领、摧毁。而安条克被迫为无止境的拉锯战投入资源。公元362年,尤利安皇帝在与波斯人作战的途中经过时安条克,强迫居民为他的军队提供住所和食物。由此产生的粮食价格危机最终导致了饥荒和骚乱。

西部帝国的衰亡也使得城市丧失了原材料来源。到了5世纪时,安条克的公共建设已经开始放缓了。

公元1世纪时的安条克城

III事件

安条克大地震

(公元526年)

2023年的土耳其叙利亚地震和526年的安条克地震几乎在同一区域

526年5月,安条克城迎来了最具毁灭性的地震。

此时正是耶稣升天节前夕,城市内挤满了市民和来自附近地区的游客。编年史家写道:“大地在不断地震动和翻搅 ,几乎所有居民都被卷入了墓穴之中”。

几乎所有的建筑都被夷平了。地震引发的大火在强风的助长下席卷了整座城市,天空一度下起了火雨。

大火阻止了救援活动的开展。很多被埋在废墟的人都死了,也有撑了30天获救的幸运儿。一些幸存者声称在城市上空看到了真十字架,跪地祈祷,放声哭泣。

一些市民逃离城市,却被附近村民的趁火打劫。一些逃难者因为不肯交出财物而丢掉性命。一些强盗则去拣去尸体上的财物,结果不出意外的染病而死。

根据当时的史家估计,这次地震的死亡人数在250000人到300000人之间,几乎相当于当时安条克的总人口。很多重要人物死于非命,安条克主教掉进了一口沥青锅中,被活活烫死。

查士丁一世皇帝拨款4000磅黄金用于赈灾和重建。然而仅仅两年后,安条克又被地震波及。这次地震摧毁了上次地震中幸存的建筑,使重建成果付诸东流。约4870名居民遇难,至关重要的城墙也被摧毁了。

安塔基亚考古现场出土的马赛克地砖。它们在526年大地震的作用下被扭曲成波浪状。

继任的查士丁尼一世继续为重建城市拨款。他免除了该城3年的税务,还将城市改名为塞奥波里斯,意为“上帝之城”,希望以此安慰民众。

他很清楚这所重镇遭受了怎样的破坏,因此急于从东部战线抽身。532年,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帝国缔结了“永久合约”,前者缴纳1.1万磅黄金,请后者“代守边境”。

拜占庭-萨珊战争(6世纪至7世纪)

然而,萨珊波斯皇帝看到拜占庭在的西方节节胜利后大为担忧,撕毁了和约。540年,波斯大军兵临安条克城下。安条克军民依仗着已是废墟的城墙坚决抵抗,但最终失败。波斯人掠夺了城市,付之一炬,将剩下的居民掳到波斯境内。

查士丁尼又一次尝试重建城市。普罗柯比在《建筑》中记载了皇帝的雄心壮志:“他建成廊柱与会场(stoas and agoras),通过街道将不同区域的住房分开,水渠、喷泉和下水道都一应俱全,城市为这些杰作感到骄傲。”

这是徒劳的,因为帝国很快再次被地震席卷。551年,一次范围极广的地震波及了帝国的东部领土,希腊城市损失惨重,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城镇被夷平。557年,君士坦丁堡再次遭遇地震,城墙被毁,大量市民遇难。

恶劣的灾后环境助长了“查士丁尼瘟疫”的蔓延。这场鼠疫席卷了整个拜占庭帝国,造成了几乎1/3的人口损失。

查士丁尼已经在对西方的战争中耗尽了钱财,现在除了横征暴敛已经无计可施。公元588年,安条克再次被地震重创。6万居民丧生。最后的重建成果也毁于一旦了。


IV 尾声

衰落的帝国和它的地下城

(公元7世纪—1924年)

拜占庭帝国东方边境、要塞、隘口,地图左侧为卡帕多细亚。

随着帝国衰落,敌人长驱直入,战火一度烧进了安纳托利亚高原。此时的安条克身处两个敌对帝国冲突的前线,城市陷入了急剧的衰退中。

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的冲突一直持续到公元7世纪初。两大帝国已经疲惫不堪,无力应对阿拉伯人的威胁。公元636年,拜占庭大军在雅尔穆克战役被阿拉伯人歼灭。

消息传到安条克时,希拉克略皇帝意识到自己必须离开了。他痛苦地喊道:

永别了叙利亚,我美丽的行省。你现在成了异教徒的领地——敌人将拥有多么美丽的土地啊!

次年,安条克被阿拉伯军队攻破,叙利亚全境沦陷。拜占庭这样描述叙利亚的丢失对帝国的影响:“以实马利的后裔(阿拉伯人)在这之后没有停止过对整个拜占庭帝国的入侵与掠夺。”

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安条克

虽然穿越陶鲁斯山脉依赖若干隘口,但拜占庭帝国更愿意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上进行防御。

安纳托利亚高原土地贫瘠,没有值得占领的富饶地区。敌人很难在地广人稀上的高原上与帝国主力军队进行决战。时间久了,敌人不得不撤退,拜占庭军队便可以在山地上伏击敌人。

这是个合适的战略,但对当地居民就没那么友好了。他们的土地会被蹂躏,牲畜也会被夺走,自己也可能会被俘虏为奴隶。

如果有安条克居民逃到了西里西亚隘口另一侧的卡帕多细亚(Cappadocia),那么当阿拉伯人前来劫掠时,他可以选择到当地的地下城躲藏。

今天的卡帕多细亚以热气球和童话般的喀斯特地貌闻名

作为千万年前火山活动的遗存,卡帕多细亚的凝灰岩和石灰岩土壤很容易挖掘雕刻。当地居民在这里挖掘出错综复杂的避难所。地下城拥有住宅、学校、水井、牛舍、粮仓、拜占庭风格的教堂以及通风系统,可供上万人在里面生活数月之久。

今天的安纳托利亚已经发现了200多个地下城。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赫梯帝国,但大部分的建立于拜占庭帝国。这里的生活是艰苦的,避难者们缺少阳光,营养不良,身材矮小,平均寿命短得可怕。

他们坚持了很长时间。历经了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土耳其人的统治。一遇到迫害,他们就转入地下生存。

时过境迁,世界不再称他们为罗马人,而是希腊人。拜占庭帝国也早已灭亡。

卡帕多细亚避难所最后的希腊人于1924年希腊-土耳其战争结束后撤离。

卡帕多细亚地下城剖视图

主要参考资料:

武鹏:《拜占庭史料中公元6世纪安条克的地震灾害述论》

武鹏,刘榕榕:《六世纪东地中海的地震灾害造成的精神影响》

王翘:《拜占庭帝国东部及边疆维护方略(863年-1071年)》

安纳托利亚西部被遗弃的希腊村庄。1923年《洛桑条约》签订后,希腊和土耳其对各自领土内的少数民族展开了残酷的迫害和驱逐。

大家如果还喜欢的话,我考虑做成视频

古老的安纳托利亚,安条克在地震带上生死轮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