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明清国号名称及来源梳理兼论明朝正式国号是否有“大”字
国号前加“大”字,古已有之,然大多都为乱世中小国割据政权。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官方层面上确定下来,始于辽,辽朝的汉文国号即为“大辽”。至于其间辽朝国号从契丹到大辽,再到大契丹、大辽的演变,于此暂不赘述。
《辽史》:太宗大同元年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
宋朝的国号来源天文分野。宋的天文分野归在心宿。这决定了宋朝开火德运德,从仁宗开始宋朝皇帝画像的衣服都是红色的,实际上就是火德的一种体现。而宋州是古地名,宋和天文分野相对应,也就是心。按《汉书》的理论,古地名用在国号上,一般都是和五德终始说和天文分野有一定关系,比如曹魏的魏国号。而在整个中国后段史中和天文分野相关的国号只有宋朝的宋。
北宋建立后,为在外交层面与辽对等,故也在国号前加“大”字,
《宋太祖即位赦天下制》言:“昔汤武革命,发大号以顺人。汉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宜国号大宋。”
此为中原王朝正式在国号前加“大”的开端。
同样,西夏的国号亦为:大夏、夏国、大白高国、白高大夏国等,而国名则为:白高国大。
此后,北方金朝国号亦称“大金”。
《金史》卷2《太祖阿骨打纪》:“即皇帝位,上曰:‘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
至于“金”字的来源,《金史》中说法不一。《金史·太祖阿骨打纪》:“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金史·地理志》:“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也。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
至元朝,众所周知,取《易》“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大元”。
元《国朝文类》卷9《建国号诏》:“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至明朝,明朝国号来源,我比较赞同的是说法是,同样来源于《易经》。《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的下一句便是“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从此中取“大明”二字,以示明王朝顺天乘运,与元朝的承接关系。朱元璋《登极诏》曰:“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加之其即位后即着人编修《元史》,可见朱元璋是承认元朝的正统性的。另,应昌大捷后,朱元璋为了“统战”,连“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这种话都说了,那么其国号于“大哉乾元”之后取“大明终始”一句,当不足为奇。
《明史纪事本末》卷14《开国规模》载:“太祖洪武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四日乙亥,上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遂诣太庙,追尊四代祖考。”
清朝的国号来源,目前中外学界暂无定论,出自何种语言亦无定论。不过我个人比较赞同出自《管子·内业》篇“鉴于大清,视于大明”之说,以示自己承袭自明的正统地位。但无论如何,其正式国号为“大清”却并无争议。无论是早期《明季北略》还是近代以来与列强签订诸多条约,均不难见到“大清”之号。
关于明朝国号是否有“大”字,不同的史料中记载有所出入。如《明史》中记载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
而《明太祖实录》则记载:
“洪武元年正月乙亥,上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
清人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14《开国规模》载:
“太祖洪武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四日乙亥,上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遂诣太庙,追尊四代祖考。”
同时,明人自己的本子,也记载国号为“大明”
明崇祯六年刻本《无梦园初集34卷》《郊天颂》:“臣稽洪武元年正月四日设坛钟山之阳,昭告上帝、皇祗,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可见,除《明史》外,无论是明朝官方记载还是民间记载,亦或是清人记载,明朝正式国号均为“大明”。那么,《明史》中之所以要去“大”字。要么是修书时,落抄一字。要么是清朝出于意识形态原因,故意去“大”,仅称“明”以贬之。再加上清朝修书,有乱改人名的前科。故而在有《明实录》遗存,且有《明史纪事本末》、《无梦园初集》为辅证的情况下,还是以《明实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