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salc—外置的神


樊振东salc,在蝴蝶传统外置alc底板结构的基础上,将纤维换成了salc纤维,强化了底板的性能,是我目前所用的所有底板中最为喜欢的一块。
在使用过程中,樊振东salc底板给我最大的惊喜之处在于正手。和传统的alc纤维相比,樊sa的正手提高了支撑感和放大感,但是保留了alc纤维清脆和略带停顿吃球的特殊效果,在不失通透的情况下,提高了支撑力和出球威胁,并且改善了外置alc在大力量下放大感不够强烈的普遍缺点,堪称外置底板的一大革新。这是我目前打过的唯一一款真的能够越发力越有劲的外置alc底板,以往的林a稳定有余,放大不足,vis稍好一点但仍然风格类似,在大力量下都是能够感受到底板支撑下降,稳定柔和,但是樊sa真的是让我摸不到底线。相比于zlc纤维,个人认为二者的支撑力是类似的,但是蝴蝶的zlc纤维始终没有做出清脆的感觉,小力量表现的较为生硬而不清晰,手感比较差,大力量下放大感又过于强烈,产生了一定的断档感;反手方面,这块底板给我的感受并不是特别突出,上手并未让我觉得惊艳,只是保持了我熟悉的蝴蝶外置应该有的水平。但是当我从樊sa换回vis的时候明显能感受到防守的压迫感不足,抗大板时能够感受到vis是偏软的哪一个。我认为这并不能说明哪个更好,vis的反手掌控起来更容易,主动发力更轻松,缺点就是绝对质量稍逊,被动防守压迫感一般,樊sa主动发力更困难但是质量更高,被动防守时质量更顶。
我在使用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配胶方案进行试打,正手使用过橙省狂、赤龙DNA、挺拔K3和挺拔MK。反手均使用1.9d05。橙省搭配在樊sa上,降低了樊sa的通透感,小力量下显得有些模糊,有点像是zlc的感觉。只有当打到一定力量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清脆,再接着发力就能感受到澎湃的感觉。这三种手感过渡起来并不是那么顺滑,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小力量下模糊到清脆的这一过程,更希望直接是清脆的,然后发力是澎湃的,只有这两个阶段最好。因此,我尝试了赤龙DNA。赤龙DNA确实是只有两个阶段了。但是它的小力量表现依旧是差,甚至比狂飙更差。因为狂飙的小力量虽然模糊但是至少控制稳定,旋转很好,而赤龙DNA不仅小力量模糊而且控球很差,感觉胶面偏硬感受不到吃球,经常会冒高,加转也比较困难,只有在上旋相持稍微发力打透胶面之后才能感受到非常舒服的发力反馈。我对这个组合的评价是,不要幻想加控制,直接劈长打相持,保证上旋球拳拳到肉的对抗才能很好的发挥这套组合的威力。挺拔MK给我的感觉更差,这款胶皮在我看来根本谈不上旋转,是一块非常诡异的胶皮。手感不同于我所打过的任何一块胶皮,似乎是将你的主动控制模糊化了,无论是发力还是不发力,出球质量都是一个类似的区间,在我既不能主动的制造出想要的旋转又不能发力打出想要的速度的情况下保持了一个还算不错的上台率,估计比较适合泥洼老师的打法......挺拔K3是我目前觉得最适配的一块胶皮。K3的小力量控制是非常让我惊艳的,既清晰通透又能够稳定的加旋转、摆短、拉薄皮。挺拔K3似乎经常被人们诟病大力量下会疲软,但是和樊sa搭配起来却是恰到好处,很好的利用底板的刚性和放大感弥补了这一缺陷,整体感觉非常线性舒适,让我总是有着使用正手的自信和欲望。目前来看,挺拔k3的内能大概能持续一个月左右,一个月过后会感觉到没有刚买的时候那么清脆了,显得有点肉,但是还是比狂飙的感觉要清脆很多。被大家吐槽的胶面寿命我并没有遇到,反倒是赤龙和狂飙半个月就起麟......
反手搭配d05初上手让我感觉到驾驭起来有点困难,虽然反手顶大板很爽,但是胶皮有点硬,主动发力有些困难。适应了半个月之后,也许是胶皮打开了,也许是d05内能退了一点点,感觉硬度没有一开始那么高了,也能够自信的发力制造旋转了。未来可能想正反手都尝试一下d09c。
总的来说,樊sa+K3+d051.9让我非常满意了,是我目前的主板。我本身是反手利,但是这块板子相比于我用过的其他板子让我的正手有了自信,反手还保持了相当不错的优势,个人认为是非常适合我的一块底板,属于是既扬了长又一定长度上补了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