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际学校如此受人歧视?国际学校的学生为你讲述心路历程

我是一名国际学校的学生。
从我的初中时代开始,老师便百般强调:“你现在不学习,就等着去职高和国际学校吧。”
我很困惑,同样是学习的地方,为什么他们如此受人歧视?
但我没有多想,学业压力之下,谁都没有闲心去想这个问题。
直到我中考滑档,与我的梦想高中失之交臂。整个暑假,我还抱有借读的希望,努力学完了必修一的物化生。
直到宣布我借读失败。
当然,填志愿的时候我便放手一搏,前两个志愿都填的那个学校,第三志愿填了一个不知名的学校,没有去的打算。
到了开学前夕,妈妈从一个朋友那里打听到,有个国际学校还不错,可以去试一下。
开始,我是怀着失望的心情踏进那所学校的校门。“明明我可以和那些顶尖学生平起平坐,为什么要来这里?”
过了一个月,一切都改变了。
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非常好的同学。当然,好不是指成绩,是品行。他们非常欢迎我的加入,我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备考,一起写论文。外教老师也非常关心我们,每次都给我们的作业很多修改意见。我们甚至像朋友一样,要知道,我以前可是连中国老师也不敢去问问题的。来到这里,我自信了许多,开朗了许多。中考的阴霾,如云般消散。雅思,竞赛,论文,我们一个不落,日子非常充实。
直到前几天,有一件小事,在我心里仍萦绕着。
放学的路上,路边平台上面有几个小学生,看到我穿着国际学校的校服,就发出嘘声。他们扬起手中的薯片,对我喊着:
“国际学校的吗?喏,薯片要不要?”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笑声。
我愕然,低头快速走开。往日的内向害羞此刻又席卷而来。我并没做什么错事,但心里又莫名有种负罪感。这种感觉很奇怪,有点像我做了对不起很多人的错事。
现在,我想通了。这不是我的错。绝对不是!
人们看待国际学校的学生,第一反应是“他们家里肯定很有钱”“那些孩子不学无术”。这些话半对半错。这里确实有不学习的学生,但这不仅限于国际学校。普高真的没有吗?初中班上一些同学整天游手好闲也能考上高中,高中是否一定能够给予他们蜕变?对于国际学校的学生家里有钱,这一点我不可否认,也没有资格否认。我非常感激我的父母。我的爸爸每天起早贪黑地努力工作,五点起床,十一点睡觉,全年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他说全都是为了我,只要我能过的好,他就有动力工作;妈妈从我的小学开始就日夜陪伴我,辅导我的学习,给予我一切生活上的帮助,她也不后悔。他们对我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我们是否有钱,轮不到别人浪费口舌,对于上国际学校这件事,家里人也商量了很久,如此大的开销也加大了爸爸的工作量,我能做的也只有努力学习,争取实现自己的价值。
还有一点,读国际学校并不意味着不爱我的祖国。这只是一个个人选择罢了。我不是数学天才,如今高考数学越来越难,在初中一向因数学自卑的我更加对未来感到恐惧。现在家里人都支持我走这条路,也是我们的选择。我爱中国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人,并不意味着我也一定得爱这里的数学,这里的一切伤害过我的人与事。与其说逃避,崇洋媚外,不如说对自己的认知做出最好的选择。我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我也想有朝一日自食其力,过上好生活,和所有人一样。
至于那些蔑视我们,甚至恶语相向的人,我认为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仇富心理,作为一个高中生,我无能为力,也无法理解。这是我父母的用努力换来的,我的爸爸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工作才换来我的今天,我对他心怀感激,却被人仇视。这像一个无法逃避的悖论。越努力,创造越好的条件,就越被他人所敌视。我所能做的,也只有筑起我的内心防线,不被他们所影响。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我无力改变,只能改变自己。
从初中开始,我就很自卑,老师以及同学对我说的一切,我都十分在意。一旦他们对我有不好的评价,我都第一时间反思自己,无论什么情况,然后在反思中逐渐迷茫,变得自卑,觉得自己啥也不是。现在,我终于可以鼓起勇气说,读国际学校不是我的错,别人仇视我也不是我的错,我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不会错。
注:本人2022届武汉中考考生,总分491,市前2000名,勿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