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学基础Ep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概念梳理P21:偏好(1)

2023-04-05 17:24 作者:学酥酥的学习日记本  | 我要投稿

(合计2037字,用时170min——)

3 偏好

消费束——

  1. 定义:我们把消费者选择的目标称为消费束。

  2. 性质:这是一个完整的商品和劳务表,它涉及我们正在研究的选择问题。

  3. 注意:

    1. 要着重强调的是“完整”二字:当你分析消费者的选择问题时,你应确信你是把一切合适的商品都归在消费束的范围内

    2. 如果我们想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分析消费者选择,我们不仅需要一个消费者可能消费的完整的商品表,而且要说出这些商品在何时、何地以及何种情况下可以供应;

    3. 我们把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得到的“同样的”商品看作不同的商品常常是有益的,因为在那些情况下,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也许是不同的;

    4. 我们通常采取前面已描述过的做法,即只用两种商品,令其中一种商品代表“其他各种商品”,这样我们可以集中在一种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权衡抉择上。

  4. 假设:

    1. 假设消费束由两种商品组成,令x1代表一种商品的数量x2代表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2. 整个消费束就可以用(x1,x2)来表示,偶尔我们把这个消费束缩写为X。

3.1 消费者偏好

假设——

  1. 我们假定给定任意两个消费束(x1,x2)和(y1,y2),消费者可以按照自身的意愿对它们进行排序;

  2. 消费者可以决定其中一个消费束的确比另一个要好,或者两个消费束对它来说是无差异的。


概念——

  • 严格偏好

    • 符号: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在两个消费束中,有一个是受到严格偏好的;

    • 含义:(x1,x2)≻(y1,y2)可以解释为对于消费者来说(x1,x2)严格偏好于(y1,y2),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者肯定要消费束X而不要消费束Y;

    • 性质:这种偏好关系是一种运算概念;

    • 意义:

      • 如果消费者偏好一个消费束甚于另一个消费束,只有有机会他(或她)就会选择其偏好的消费束而不要另一个;

      • 偏好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消费者行为基础上的;

      • 为了搞清楚在两个消费束中是否有一个受到偏爱,我们得看看在涉及两个消费束的选择情况下,消费者是如何行动的:

        如果他在可以得到(y1,y2)的情况下总是选择(x1,x2),那自然可以说这个消费者偏好的是(x1,x2)而不是(y1,y2)。

  • 无差异

    • 符号:如果两个消费束对消费者来说是无差异的,我们就用符号~来表示,并记为(x1,x2)~(y1,y2);

    • 含义:按照消费者的偏好,他消费另一个消费束(y1,y2)与消费(x1,x2)消费束相比,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完全一样。

  • 弱偏好

    • 符号:如果消费者在两个消费束之间有偏好或无差异,我们说对它来说(x1,x2)弱偏好于(y1,y2),并表示为(x1,x2)≽(y1,y2)。

运算律:

  1. 如果(x1,x2)≽(y1,y2)和(y1,y2)≽(x1,x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x1,x2)~(y1,y2);

  2. 如果(x1,x2)≽(y1,y2),且不包括(x1,x2)~(y1,y2)的情形,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x1,x2)≻(y1,y2)。

3.2 关于偏好的几种假设

消费者偏好的三条公理——

  1. 完备性公理:我们假定任何两个消费束都是可以比较的;

  2. 反身性公理:我们假定任何消费束至少与本身是一样好的;

  3. 传递性公理:假如消费者认为X至少与Y一样好,Y至少与Z一样好,消费者就认为X至少与Z一样好。

3.3 无差异曲线

概念——

  1. 弱偏好集:让我们取某个消费束(x1,x2),把其他至少如(x1,x2)那么受偏好的一切消费束绘成阴影,我们称之为弱偏好集。

  2. 无差异曲线:把这个集的分界线上的消费束——它们和(x1,x2)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无差异的——组成了一条无差异曲线。

原理:表示不同偏好水平的无差异曲线是不可能相交的。


3.4 偏好的实例

实例——

  1. 完全替代品

    1. 定义:如果消费者愿意按固定的比率用一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

    2. 特点:完全替代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差异曲线具有固定斜率。

  2. 完全互补品

    1. 定义:完全互补品是始终以固定的比例一起消费的商品;

    2. 特点:消费者偏好以固定比例消费商品,但不一定都不是1:1的比例。

  3. 厌恶品

    1. 定义:厌恶品是消费者不喜欢的商品;

    2. 特点:偏好增加的方向是指向右下方的,

      书上的分析大意是,消费者只会在补偿其他喜爱的产品的情形下消费,那么,厌恶品和作为补偿的商品关系,是在补偿的商品增加时,消费者对于厌恶品的消费才会增加。

  4. 中性商品

    1. 定义:中性商品是消费者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在乎的商品;

    2. 特点: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5. 餍足

    1. 定义: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一个最佳的消费束,就他自己的偏好而言,越接近这个消费束越好;

    2. 概念:假设消费者有某个最偏爱的消费束,离这个消费束越远,他的情况就越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这个消费束是一个餍足点或最佳点;

    3. 特点:

      1. 在这种情况下,当消费者拥有的两种商品都“太少”或“太多”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数;

      2. 当他拥有的其中一种商品“太多”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数,这种商品就成了厌恶品;;

      3. 如果他拥有的两种商品都太多,那么这两种商品都是厌恶品,减少对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使他接近最佳点。

  6. 离散商品

    1. 定义:只能以整数量获得的离散商品;

    2. 特点:与某一给定消费束无差异的诸消费束是一个离散点集,与特定消费束至少一样好的该消费束集将是一组线段。




【经济学基础Ep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概念梳理P21:偏好(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