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蒋济 字子通

蒋济 字子通

蒋济(?-249年),字子通。扬州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人。蒋济年轻时与胡质及朱绩在江淮地区知名,曾任楚国计吏,后转任扬州别驾。建安十三年(208年)[2],孙权率军围困合肥,当时曹操派张喜领兵救援,但因疫病而误期。等候个多月后,蒋济假称得到张喜的书信,说张喜快到,并故意让孙权获得书简。孙权中计,于是撤军,成功为合肥解围。次年蒋济为扬州出使到谯县,曹操见蒋济时向他透露打算迁淮南的民众,询问意见;蒋济虽然认同孙权会乘曹操在赤壁之战兵力大耗而掳掠淮南人民及土地,但认为人民眷恋原居的土地,并不愿意迁徙,一旦下令迁移会令他们恐惧不安,不同意徙民。曹操及后仍然下令迁移江淮十多万人,令他们都逃到吴境。后蒋济出使到邺城,曹操因他对徙民的见解而对他甚为欣赏,任命他为丹阳太守。后又复任扬州别驾,更下令:“季子为臣,吴宜有君。今君还州,吾无忧耳。”当时有平民诬告蒋济策划谋反,但曹操却断定是假的,可见曹操对蒋济的信任。蒋济后被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击败前往援救曹仁的庞德和于禁,并围困襄阳和樊城,一时锐不可挡。曹操见许昌近荆州,有意让汉献帝从许昌迁都。蒋济和司马懿却劝阻,更建议让已对关羽甚为不满的孙权袭取荆州,从而解除对襄樊的围困,曹操最后接纳。而孙权此时却主动请战,并命吕蒙袭取荆州,更擒杀关羽,成功解襄樊之围。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继任魏王,蒋济任相国长史。同年曹丕称帝,蒋济出任东中郎将。后又入为散骑常侍。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大举攻吴,蒋济与大司马曹仁征伐东吴,进攻濡须口,蒋济并领兵攻羡溪用以分散吴军[3]。当时曹仁打算攻取东吴濡须督朱桓的兵士妻儿所在的中州,蒋济认为进攻江中州岛危险,易被敌军击破,提出反对,但曹仁不听,最终果然被击败,及后因有疫病而撤军。曹仁战后旋即逝世,蒋济再任东中郎将代领曹仁的军队。后来又被征任为尚书。黄初六年(225年)冬季,曹丕亲自领水陆军队到广陵,临江阅兵,打算进攻东吴。身为扬州人的蒋济认为水道会有阻塞,不利行军,更作《三州论》劝谏,但曹丕不听,最终战船都因河道结冰而不能前进。有人建议在当地屯田,蒋济又以当雨季水涨时容易被东吴军队掠夺屯田物资而反对,曹丕都听从,因而撤退。后曹丕又将之前滞留的船队交给蒋济,蒋济开既鐅河道又阻截导流河水,成功将船只导到淮河中。
太和元年(227年),曹睿继位,蒋济获赐爵关内侯。太和二年(228年),大司马、扬州牧曹休被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所诱,率兵进攻皖城,蒋济认为曹休这次深入东吴,与东吴精兵对抗,而且驻守上游的朱然会从后袭击,建议不要进攻;但曹休还是继续前进。及后东吴大都督陆逊领兵迎击曹休,蒋济见吴军有东进之势,又建议快派援兵援救曹休。不久曹休被击溃,丢弃大量军需品后撤,并被东吴进至夹石,在夹石还到援军才阻住了东吴的追击。蒋济后获升任中护军。后又迁任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太和六年(232年),曹睿打算命平州刺史田豫循海路、幽州刺史王雄循陆路,一起进攻辽东公孙渊,蒋济却认为公孙渊尚未有叛乱之心,而且不是大的问题;今天若果攻打,即使攻克也不见得获得太多好处,反而一旦失败,会招至公孙渊怨恨。曹睿还是派田豫等进攻,但失败。
正始元年(239年),曹芳继位,转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不久升任太尉。正始十年(249年),太傅司马懿乘曹爽兄弟与曹芳到高平陵拜祭明帝,发动高平陵政变,奉太后诏罢免大将军曹爽等人,蒋济亦跟随司马懿驻屯洛水浮桥。其间桓范出城投奔曹爽,蒋济则认为桓范虽然聪明,但曹爽一定会因只顾家室而不图远谋,不接纳桓范的计谋;蒋济又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是要求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最终曹爽都自愿交出权力并回到洛阳的府中,但及后即被指控谋反,曹爽被诛灭三族。事后蒋济获进封都乡侯。但蒋济因为对曹爽失信,上书拒绝封赏,但不被准许;同年发病去世,谥景侯。
统帅 C
(蒋济尝与大司马曹仁征吴,济别袭羡溪。仁薨,复以济为东中郎将,代领其兵。)
武力 D+
(非其所长。)
军谋 A-
(蒋济兼资文武,通识机变。时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司马懿及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后从曹仁征吴,仁欲攻濡须洲中,济曰:“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仁不从,果败。明帝时,曹休帅军向皖,济谓曰:“深入虏地,与权精兵对,而朱然等在上流,乘休后,臣未见其利也。”军至皖,吴出兵安陆,济上疏曰:“今贼示形於西,必欲并兵图东,宜急诏诸军往救之。”会休军已败,尽弃器仗辎重退还。吴欲塞夹石,遇救兵至,是以官军得不没。)
智略 A+
(蒋济揣摩人心,殆有匹敌。太祖尝问济曰:“吾欲徙淮南民,何如?”济对曰:“百姓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太祖不从,而江、淮间十馀万众,皆惊走吴。后文帝欲自伐吴,济表水道难通,又上三州论以讽帝。帝不从,於是战船数千皆滞不得行。议者欲就留兵屯田,济以为东近湖,北临淮,若水盛时,贼易为寇,不可安屯。帝从之,车驾即发。还到精湖,水稍尽,尽留船付济。船本历适数百里中,济更凿地作四五道,蹴船令聚;豫作土豚遏断湖水,皆引后船,一时开遏入淮中。)
内政 B+
(蒋济初仕郡计吏、州别驾。太祖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文帝即王位,转为相国长史。济尝上万机论,帝善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劝之。后迁太尉。)
魅力 A
(蒋济少与胡质、朱绩俱知名於江、淮间。及从魏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故素有众望,不在陈群之下。齐王即位,济激于曹爽专政而辅司马懿以诛爽。爽诛,懿专政,而篡弑之形成矣。济盖深悔之,故发病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