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陈泰 字玄伯

陈泰 字玄伯

陈泰(?-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人,曹魏名臣陈群之子。陈泰于魏青龙年间任散骑待郎,父亲陈群死后继嗣其颍阴侯爵位。正始年间转游击将军。当并州刺史时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任内怀柔外族,甚有威望。后被征任尚书。京城贵人时常寄送贵重礼品,让陈泰在边地购物奴婢,所得到之礼品都挂在墙上,未曾打开。248年,陈泰从边疆调回朝廷任尚书,将所得到的礼品全数归还。
嘉平元年(249年),后代郭淮为雍州刺史,加奋威将军。同年蜀将姜维进攻曹魏,在曲山筑二城,再联合羌胡抢劫扰乱邻近郡县,陈泰说:“曲山二城虽然坚固,但去蜀的路途险峻而遥远,粮食只能长途运送。羌夷害怕受到姜维的劳役,未必肯跟随。如今我们围城攻取,可以兵不血刃拔城。虽然蜀国会发兵救援,但山道险峻,并非行军之地。”征西将军郭淮听从,陈泰于是率领讨蜀护军徐质和南安太守邓艾围困二城。后来陈泰与姜维援军于牛头山对峙,陈泰又试图与郭淮夹击姜维,自己断绝姜维归蜀道路,要连姜维的援军都消灭,此举令姜维退兵,而二城则因无援而投降。
253年二月,吴国太傅诸葛恪取得东兴之战胜利后,恃功轻敌,不顾群臣劝阻,再次兴师攻魏。五月,姜维与吴国呼应,率军数万自武都(今甘肃西和西南)出石营经董亭(均在今甘肃武山南),进围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大将军司马师遣车骑将军郭淮与陈泰率关中军解南安之围。陈泰率部进至洛门时,姜维因久攻不下南安,军粮已尽,被迫撤退。七月,吴军主力围攻新城受挫,士卒疲惫不堪,患疾者过半,死伤惨重,也被迫撤退。
正元二年(255年),郭淮去世,陈泰取代他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同年蜀将姜维乘司马师病亡,派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雍州刺史王经认为会分兵进攻,陈泰认为不会分兵,应该守狄道。王经不听陈泰直接进攻,被姜维大破,退保狄道城,姜维则围困狄道城。陈泰潜行到狄道,到狄道山上举烽火,呜号角,令城中振奋;姜维则未有准备,见援军赶到全军震惊,只好撤退。
不久陈泰又被征任尚书右仆射,管选举事,加侍中光禄大夫。甘露元年(256年),东吴孙峻派兵攻魏,陈泰被任命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徐州监军以下都受陈泰指挥。孙峻此时病死,吴军撤退。陈泰回朝后任左仆射。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讨伐诸葛诞,由陈泰总署行台。景元元年(260年)去世,获追赠司空,谥穆侯。由儿子陈恂嗣侯。
统帅 B
(陈泰沈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敌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
武力 C-
(记载不详。)
军谋 B+
(陈泰为雍州刺史,时姜维率众依麹山筑二城,使牙门将句安、李歆等守之。郭淮从泰计,断其运道及城外流水。维来救,泰敕诸军各坚垒勿与战,遣使白淮,使淮趣牛头,截其还路,可并取维。淮善其策,进率诸军军洮水。维惧,遁走,安等孤县,遂皆降。后王经被围,泰潜行至狄道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者至,皆愤踊。维始谓官救兵当须众集乃发,而卒闻已至,谓有奇变宿谋,上下震惧。自军之发陇西也,以山道深险,贼必设伏。泰诡从南道,维果三日施伏。定军潜行,卒出其南。维乃缘山突至,泰与交战,维退还。凉州军从金城南至沃干阪。泰与经共密期,当共向其还路,维等闻之,遂遁。)
智略 B
(陈泰弘济简至,大存名体。先是,边疆有事,辄以虚声扰动天下。泰希简白上事,驿书不过六百里。高贵乡公之杀,司马文王会朝臣谋其故。太常陈泰不至,使其舅荀顗召之。顗至,告以可否。泰曰:“世之论者,以泰方於舅,今舅不如泰也。”子弟内外咸共逼之,垂涕而入。王待之曲室,谓曰:“玄伯,卿何以处我?”对曰:“诛贾充以谢天下。”文王曰:“为我更思其次。”泰曰:“泰言惟有进於此,不知其次。”文王乃不更言。)
内政 B
(陈泰为并州刺史,怀柔夷民,甚有威惠。后为尚书右仆射,典选举。)
魅力 A
(陈泰名公之子,於当时有重名。昔为并州刺史,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泰皆挂之於壁,不发其封,及徵为尚书,悉以还之。司马景王、文王皆与泰亲友,及沛国武陔亦与泰善。文王问陔曰:“玄伯何如其父司空也?”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统简至,立功立事,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