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天体你必须知道的10个知识

2023-09-04 19:02 作者:你好太空2022  | 我要投稿


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天体,主要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体、陨石和其它星际物质

小天体是太阳系形成过程残留下的“化石”,是构建地球等行星的“砖瓦”。探测小天体,有助于揭示太阳系形成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太阳系小天体你必须知道的10个知识

1、小行星

小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岩石天体,它们是太阳系早期形成时遗留下来的岩石残骸,直径从数米至数千公里不等。小行星有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岩石小行星、碳质小行星以及金属小行星。

太阳系绝大多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主小行星带内,这里聚集了数十万颗,甚至数百万颗的小行星。对于科学家来说,研究这样的小行星,有助于科学家认识早期的太阳系,包括地球的形成方式,以及生命起源的问题。

(图:小行星带 来源:Andrea Danti)

2、彗星

彗星同样绕太阳运行,但它看起来更像一颗雪球。每颗彗星都有一个称为慧核的中心,其中包含冰冻气体,以及一些岩石和尘埃。当它靠近太阳时,彗星便会开始升温并释放大量的气体,在慧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彗尾主要有两种类型:尘埃和气体。

(图:麦克诺特彗星,日落时从智利俯瞰太平洋 来源:NASA)

3、流星体

流星体是小行星、彗星、卫星和行星之间碰撞产生的岩石碎片。它们是最小的“太空岩石”之一。当它们以流星和流星雨的形式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人们得以肉眼可见。

(图:艺术家重现深空碰撞场景 来源:NASA)

4、流星

流星是高速穿过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当它们进入大气层,产生的压力和热量使它们在天空中发出一道明亮的光带。大多数流星在接触地面之前就完全燃烧殆尽了。流星主要由岩石、金属或两者的组合构成。

(图:NASA宇航员拍摄到了在流星穿过地球大气层时的不寻常视角 来源:NASA)

5、流星雨

在特定的夜晚,通常每小时可以看到几颗流星,有时数量会急剧增加——这些事件被称为流星雨。这是因为当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时,地球偶尔会经过彗星留下的残骸路径,大量的碎片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形成流星雨。由于空气分子摩擦产生的热量,流星体燃烧形成了我们在天空中看到的特有的光带。

(图:双子座流星雨 来源:NASA)

6、陨石

陨石是未燃尽的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固体碎片。地球上发现的大多数陨石都是鹅卵石到拳头大小,但有些陨石比建筑物还大。

(图:纳米比亚的霍巴陨石,重60吨,长2.7米,是已知最大的完整陨石 来源:维基百科)

7、矮行星

矮行星的大小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它的质量和重力足以达成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但其吸积能力未能清除邻近轨道上的小行星和其它小天体。在太阳系中,矮行星主要存在于柯伊伯带。

(图:太阳系矮行星 来源:网络)

8、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是海王星轨道外侧的一个圆盘状区域,其范围是从海王星的轨道(30个天文单位)延伸到间隔太阳约55个天文单位处。在这个遥远的区域可能有数以百万计的冰冷的天体和数万亿的彗星存在。

(图:柯伊伯带 来源:WUKUR)

9、奥尔特云

太阳系周围有一个巨大的冰和尘埃“气泡”,这个区域称为奥尔特云,其中包含数万亿个冰体。奥尔特云位于太阳系最边缘的星际空间。在如此遥远的地方,奥尔特云不受太阳磁场和行星引力的影响。

奥尔特云的内边界距太阳约2,000个天文单位。它的外边界距离太阳10,000到200,000个天文单位。奥尔特云的外边界会接近我们最近的“邻居”比邻星。以我们目前的技术,人造宇宙飞船穿过奥尔特云大约需要3万年。

(图:奥尔特云 来源:Star Walk)

10、探险家

尽管奥尔特云非常遥远,但我们常讨论的大多数天体都触手可及。航天大国正在近距离探索这些天体,探索太阳系及天体演化的过程。

(图:不同目的地的探测器 来源:探秘志)


小天体你必须知道的10个知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