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抑郁症心理治疗之调整思维模式(三)让苦难变成祝福

2022-04-09 17:39 作者: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 我要投稿



有些抑郁症是有确定的诱发因素的,比较常见的诱发因素可能包括工作、事业或学业的重大挫败、严重的婚姻危机、人际矛盾、疾病、财产损失、与至亲的永久性别离、他人的攻击侵害、恐怖事件等。



遇到这些挫折、矛盾、困境、灾难和变故,一般人都会做出情绪反应。或愤怒、或沮丧、或哀伤、或压抑、或悲痛,都是人们正常的情绪反应和心境体验。


如果它们被限定在合理的范畴中,不致成为一种破坏力量,那么它们不仅不是坏事情,而恰恰反映出人性的丰富。正如《DSM-IV》的编著者之一的美国心理学家艾伦·佛兰西斯所言:“没有任何东西比沮丧更富于人性了。”



 不仅人在遭遇到苦难、挫败、灾祸、损害和疾病之后会有沮丧反应,连动物在遇到挫折后也会产生负向情绪和异常行为。


如今,与抑郁相关的沮丧已经在实验室完整地复制出来。研究人员将老鼠和猴子置于实验箱中,让它们完成一项难度极大的动作。研究人员观察到,当老鼠和猴子多次努力而无法完成任务时,它们就会放弃努力,转而变得无精打采,行为退缩。



既然由种种困境、失败、灾祸等引起的各种情绪反应和心境体验属于正常的人性使然,那么对有些人来说,为什么由此引发的情绪反应和心境体验却演化成严重的抑郁症呢?


原因是这些人将情绪反应和心境体验“扩大化”了,使情绪反应和心境体验超越了正常人性所能承受的范畴。从这层意义上讲,抑郁症可以被看成是“扩大了的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之所以被不正常地扩大化,根本原因是在认知上。真实的情况是,先有认知上的扩大化,才有情绪上的扩大化。


认知上的扩大化就是将坏事情绝对化,认为自己遇到的苦难、挫败、灾祸、损害和疾病等是灾难性和毁灭性的,自己没有任何能力逾越,别人也无能为力,甚至连上帝也帮不了自己。


这种将苦难、挫败、灾祸、损害和疾病绝对化的认知模式其实是没有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只是看到事物的一个侧面。


其实,任何苦难、挫败、灾祸、损害和疾病等只要不是致命性的,就一定是暂时的。


请问世界上有谁看到永恒不变的苦难、挫败、灾祸、损害和疾病呢?难道春秋战国时的苦难还存在于现今时代吗?民国时代的灾祸现在还在某地祸害百姓吗?


“一切都是瞬息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普希金这句诗句具有鲜活的哲理性。


如果能看到一切苦难、挫败、灾祸、损害和疾病的暂存性,你还会为自己遇到的苦难、挫败、灾祸、损害和疾病而彻底沮丧吗?



苦难、挫败、灾祸、损害和疾病不仅是暂存的,而且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只有苦难、挫败、灾祸、损害和疾病能够将我们人性脆弱的一面暴露出来,好教会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


同样,只有苦难、挫败、灾祸、损害和疾病能够为我们创造特殊的锻造我们意志和增加我们智慧的机会。



苦难、挫败、灾祸、损害和疾病能够磨炼意志,增长智慧,提升整个品质,这是所有先哲们早已承认的事实,也是无数成功者用亲身经历证明了的真理。


“患难生忍耐,  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 盼望不至于羞耻”。这是NBA著名华裔球星林书豪最最欣赏的《圣经·新约》里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引导他走出人生的低谷,走向人生的辉煌的。



处在抑郁当中的患者可以好好深思一下这句话,你就不难发现,是患难孕育了忍耐,是忍耐孕育了老练,是老练孕育了盼望,是盼望造就了荣耀。


这是多么神奇和严密的因果关系,而我们常常却忽略了这一点,可能正是我们忽略了这一点,才导致我们陷入抑郁的泥潭而不可自拔。


如果你明白了“患难生忍耐,  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 盼望不至于羞耻”这一道理,抑郁症对你来说就不再称其为灾难,而是人性成熟的绝好良机!








本文转自”王国荣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公众号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


抑郁症心理治疗之调整思维模式(三)让苦难变成祝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