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2023-07-01 00:08 作者:donsion  | 我要投稿

知不知,尚矣。

前面一章讲,天之道,不可达于知,故无

知;人之道,不可通于天,故有知。本章接着

上一章,进一步阐述天人两道,人天相知。流

俗的说法,通常把这个道理叫做“认知论”。

流俗的认知论认为,人可以认识并理解自

然,人类对自然的描述,最终将迫近完全吻合

和符应。而在老子看来,这是一件无望而徒劳

的事。人可说的,所描述的,只是“人之道”

而非天之道。无论怎么改进修辞方法,说到底

也不过就是各种符号游戏。语言之外,没有真

实;逻辑之外,没有真理。人之谓真理,不过

是真此伪彼,亦或者,真彼伪此,只是各说各

话罢了。

知不知,由知到不知,去人存天。知“道

不可达于知”

,则知天道。知天道者,勤而行

之,遵道贵德,谓之尚道。

人只有去人以合天,去彼取此,才能复其

真,此为天真。有天真,方有真人,有真人,

方有真言。

不知知,病也。

不知知,由不知到知,灭天存人。

人失其天,则丧其根,失其母。人之性

命,宛如草木,失天之人,如同失根之木。道

德离失,失常不正,精神疲惫。人的病,是怎

么来的呢,究其根本,不过神乱而不治,不过

形亏而不复。病,不正也。这里说的病,不仅

指身体上的疾病,也指精神上的疾病。

流俗的“认知论”那一套,自鸣得道,在

老子看来,都是病人呓语。道为一,不可言,

言则天人相决,一裂为二。天下那么多的人,

那么多的嘴,那么多的言语,都自鸣为道。这

都不知道,碎裂到了何等地步了。所以,老子

会说,我不是说你们哪一个有病,我是说,你

们所有的人都有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与众人走向天人相诀的路相反,圣人走向

的是天人相合之路。不失天,则不失其正,不

失正,故不病。是以,圣人不病。

圣人为什么会不病呢。因为圣人虚于不离

大道,而且要时刻为天下复其正。流俗的观

念认为,老子之道,就是教人卑下谦让,做鸵

鸟,与世无争,做老好人。其实并非如此。

治国用兵,生杀决断,正奇相合,以定万

化这才是老子之道。接着治国用兵的道理,本

章讲的是“认知论”方面的问题。老子认为,

不合天道的言论,都是病态的思想。圣人不

病,是因为圣人总是要禁绝各种病态的思想。

病,世丧道,道丧世。病病,弃智绝圣。

使人反其天,使世反其道,故成天下圣。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世界上那么多人,那么多思想,那么多观

念,那么多主义,那么多偶像,那么多先知,

那么多鬼神,那么多价值观,都各自“自定

义”自己是神,是先知,是真理,自己是正常

的,其他的是魔鬼,是谬误,是不正常的,是

变态。真是这样的吗? 老子又要说了,别吵

了,你们没一个正常的,你们都有病。

人,不足以成为万物正邪的判准,也不足

以成为道德之锚。这个判准,是天道,这个

锚,也是天道。

什么是真,什么是正常的,就要看是不是

合乎天道。只有认识到,这些“不正常”的事

物,都是“不正常”的,才能明白,什么是正

常。

意识到“不正常的东西”是“不正常”的,

这很难吗? 从现代社会看,这太难了。因为天

下不正常的人太多,所以后来他们达成了某种

协议,不仅自定义自己是正常的,也彼此承认

对方也是正常的。即便不承认对方是正常的,

也不可以“病病”

,不可以认为“不正常”的

东西是“不正常”的。看上去是不是特别眼

熟? 嗯,这就是政治正确。

是以不病,而只有意识到所有不合天道的

东西都是“不正常”的,并且绝弃这些“不正

常的”东西,不离失道德,不丧其天,才能够

一直是正常的。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