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广州新华学院的志愿者点赞!

2021-12-06 19:40 作者:粤升学  | 我要投稿

有这样一群新华学子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

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

奉献个人时间和助人为乐行动的人。

点赞!

有这样一群新华学子

他们带着对青春奋斗的信念

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他们无怨无悔、用心服务

为西部(山区)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他们是

西部(山区)计划志愿者

接下来跟着官微君的步伐

一起来了解这群闪闪发光的新华学子吧

山区支教教师

 刘淑仪:

 点赞!一场支教之旅,谱写青春画卷 

一个人的梦想,照亮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一群人的梦想,点亮了山区孩子们的希望。西部(山区)计划志愿者就是这样的一群人,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不一样的画卷;用自己的力量,拥抱祖国大好河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山区支教志愿者——刘淑仪的支教生活。

刘淑仪,广州新华学院2019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曾服务于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石正小学。

刘淑仪和学生合影


初心与选择


“毕业以后去支教”这个想法是在大二的时候产生的。大二暑假参加了三下乡,实践地点正好是在家乡的一个小镇,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那段时间的所见所闻,以及和乡村小学孩子们愉快的相处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心中想要去山区支教的小火苗就此点燃。

自那以后,我就开始主动去了解与支教相关的信息,并在大四实习结束以后开始着手准备。其实,一开始我是想去的是西部计划,但是在和家人进行充分的沟通、考虑自身身体和家庭情况以后,我选择了山区计划,由此与希望乡村教师计划结缘。

一张“青春”的证书


缘起与感动

一开始上课的时候,由于缺乏课堂经验,班级课堂纪律管理较差,学生们总是在课堂做自己的事情,不专心上课。我也曾因为班级纪律问题一度情绪崩溃,但是我一直相信一句老话:“办法总要比困难多”。在那之后,我便开始和学生们“斗智斗勇”,积极向办公室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调整改进,让班级中的纪律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也让我明白了学会学习、观察和调整,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这一年的我收获满满,既有一笔一划规整的板书,也有一张张古灵精怪的笑脸、一餐餐齐心合力完成的晚饭,还有四季的物候与山景。因一份缘起,我收获了无数份感动。

遇见支教的小朋友们

美丽的乡村景色


感悟与思考


希望乡村教师计划让我认清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支教以前,我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知识都是扁平的文字,只是一篇篇枯燥的文章;在支教以后,这些理论知识都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了,组成了我与每一位活泼灵动的小朋友的学习生活。

《旧唐书·魏徵传》中提到的:“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认为,支教就像一面水镜,我由此也窥得“何为水中月”。教学工作比我想象的更为复杂,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而言产生的影响之大。鲁迅先生曾说过:“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希望我能用青春年华,为乡村孩子们绘出最美的画卷。

乡村教师计划志愿者

 梁嘉琦:

 用粉笔丈量支教之路 

怀着感动与激情,揣着梦想与未来,走上三尺讲台传授知识,只为不虚此行,一心投入支教事业,惟愿学生学有所成。这是一位“猫咪老师”的支教故事,请跟随我们走近梁嘉琦的课堂吧。

梁嘉琦,广州新华学院2020届投资学专业毕业生,同年参加广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的项目中,成为“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以下简称“乡教计划”)的志愿者,目前服务于广东梅州兴宁市坜陂镇中心小学。

梁嘉琦

一次“偶然”与乡教邂逅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了解乡教计划之前,我一直很渴望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学校在2020年开展的校招会,看见了西部(山区)计划的摊位。我上前咨询了解,摊位上的工作人员很热心地为我解答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在我看见宣传语——“为未来而教”时,我就已经被乡教计划吸引,决心参加乡教计划,我愿意以一名教师的身份,为孩子传授知识,引领孩子走向未来。


培训期的倾盖如故


当我完成报名与考核,成功进入乡教计划的培训期后,我又一次被乡教大家庭所感动:培训期间有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培训,从服务地的生活起居到授课内容面面俱到,期间我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乡教教师,也聆听了许多现任支教教师的支教生活。我感受到乡教大家庭的温暖,它能给我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不断地激励我、帮助我。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培训期前往当地团校填资料时我忘记带笔,便向旁边的女老师借用一支笔,没想到推开宿舍门发现我们同在一个寝室,于是我们从“萍水相逢”发展成为了“知心密友”:平时在宿舍会互相检查教案、充当对方的学生进行试课……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正是同大家相互鼓励相互进步的深厚情谊,让我们能披荆斩棘,在支教道路上越走越远。

遇见支教的小朋友们

与孩子们双向奔赴的爱

小朋友们十分可爱,陪伴着他们我仿佛也充满了能量。去年我组织小朋友参加了“乡教计划”项目办的“百师印象”的绘画活动,有一位小朋友以我的形象作画,形容我是个“猫咪”老师——平时很温柔,但是他们一犯错我就会很严厉。

在一次综合实践中,我们在军事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路途遥远且耗时较久。班上一名小男孩突然脸色苍白,和他坐一起的小男孩一直问我该怎么办,说:“老师他看起来好难受,您给的晕车药是不是没有用”,下车的时候他还特别担心对方,主动将对方的手搭在自己肩上,搀扶着他回去……在那一刻,我知道孩子们也在逐渐长大,在他们心中开出了名为“责任”“关爱”之花。都说教师“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我认为,我与孩子们是双向奔赴!

学生笔下的志愿者教师梁嘉琦

继续成为“猫咪老师”

时光总是悄悄溜走,一年之约终究有一天会到来,人生总是充满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带给你不同的经历。孩子们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便是我在支教选择中最大的收获,所以在服务期满,我会继续选择教师这一行业,继续做“猫咪老师”,教师于我而言不像是一份职业,而是一种生活,孩子们的可爱笑脸已镌刻在我的心头……

梁嘉琦志愿者与孩子们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片片砖瓦,构建长城。我将与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教师们一道,向理想奔跑,为梦想前进!

西部计划志愿者

 蔡婉珊:

 不负梦想,勇往直前 

一份初心,踏入雪原;身负理想,开启征途。有人选择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也有人因为一个“选择”,决定了未来的旅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西部计划志愿者——蔡婉珊的志愿之旅。

蔡婉珊,广州新华学院2020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服务于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人事处。

蔡婉珊

做出选择

在了解到西部计划以前,我对西藏这片神圣的热土一直充满好奇和向往,一直寻觅着机会,想要去西藏看看,去祖国的最西部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在大二下学期得知西部计划后,一有空闲时间我便打开西部计划官网、西部志愿汇细细浏览相关资料。看到那些志愿者的经历,我备受鼓舞,这颗想要去西藏的种子就在心底里种下了。

在大学的时候,经过了党的理论教育的影响,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理应积极地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为祖国西部建设添砖加瓦。

第一次到达西藏


初来乍到


在参加西部计划后,经过了省项目办的考核和培训,终于我坐上了开往西藏的火车,来到了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现在我服务于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人事处,主要负责全区快递行业的党建团建工作及关心快递小哥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发现工作会因为种种原因进展不顺利,大多数从业人员觉得接访管理工作繁琐麻烦,缺乏耐心。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后来我学会了站在快递小哥的立场看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谋幸福。慢慢地,在多次了解和交流之后,我们彼此成长。如今,快递小哥觉得我工作认真热心,尊重我、支持我、配合工作,我的工作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蔡婉珊参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

蔡婉珊“西藏青年志愿者林”植树活动

蔡婉珊探望老人

蔡婉珊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快乐与热爱

有人说:“西藏有两大美景不容错过,一是日照金山,二是珠峰极光。”而我想林芝桃花也毫不逊色。

我兴趣爱好广泛,在业余时间总会去搜罗我心属的“美景”。正因为我的“玩心”大,单位领导曾打趣我说:“我看你就是典型的用一年不长的时间,把西藏玩个遍的人。”

说得没错,正因为热爱,我才会来到这里。热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恨不得每一寸都能用脚步丈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八廓街……这些曾经在地理图册出现过的美丽河山,都将被我用眼睛和脚步去欣赏、去丈量。热爱这里独特的文化和美食,每一个独特的文化都给我带来了不同的回忆。

林芝桃花

珠峰“日照金山”

纳木错美景

学习藏文化


期待遇见


寥寥的几段文字和几张图片,无法将我这一年丰富的经历转述给大家。但我想告诉大家,选择西部计划从不是冲动而使,而是慎之又慎。在踏上这片热土以前,我的人生规划清晰坚定,但一年后,我的选择改变了。

原本的我计划服务期满一年后就回家乡当一名小学教师,但现在的我更想留在西藏,想扎根雪域高原,想为我所热爱的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如果你足够坚定,热爱这份事业,那么我邀请你与我一道,参加西部计划志愿,共同建设这片美丽的疆土,在西部计划中一同奋斗、成长。

 罗众梆:

 不负青春,砥砺前行 

一颗赤子心,一张火车票。不远万里,他来到了藏南林芝,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只为响应党的号召。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罗众梆,一位将热血洒向西部的青年。

罗众梆,广州新华学院2020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年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目前服务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罗众梆


西部计划,一场有“预谋”的相遇


我自高中时期便对西部计划产生了兴趣,并在大学期间认识了参加西部计划的师兄师姐。师兄师姐分享了他们在西部的所见所闻,我深感震撼,同时我的脑海里响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毕业那年,我毫不犹豫选择报名西部计划,响应党的号召,不远万里地前往西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起初我只知道西藏有个城市叫“拉萨”,当我得知通过体检,被分配“林芝”这个地级市时,我很诧异,感觉这是一个以“灵芝”闻名的城市。后来真正到达服务地,我才发现,这座城市与拉萨的截然不同,绿树成荫围绕着这片热土,花草树木展现着无限生机,让我仿佛置身江南。林芝,是一座充满着生机的城市。

林芝美景


在林芝中不断磨练


西部计划志愿活动可能不是想象中置身于西藏的扶贫攻坚或乡村支教,西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内地相差无几,目前更多的是做好疫情防控基本要求以及走访基层的常规任务,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山难攀”“大海难渡”,更多的是需要一颗平静而又沉稳的心去做好日常简单而又有意义的事情。

林芝作为“西藏江南”,美景连绵而又让人留恋,当地的旅游业十分发达,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的日常工作是在机场对出站旅客进行分流,保证防疫工作正常进行。

每天我们上午七点半到达林芝机场,穿上防护服,开始了一天的“白衣”生活。如果你问我,“这样的工作累吗?”答案是肯定的,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而且每当听到陌生人的鼓励时,一句“辛苦啦!”就足够成为我们的慰藉。

罗众梆在林芝市机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志愿服务工作没有名和利,但是我们收获的是一份不羁的情怀,淡定的从容,还有一份不一样的成长和蜕变,这都为我的人生增加了一道别样色彩。青春的路上,响彻着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即使感到疲惫,但也因心中的使命和热爱而继续前行。

志愿者勋章

罗众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西藏,我想换一个身份陪伴您

短短一年的志愿服务期,如白驹过隙,从指缝间流过,也早已使我与林芝人民心连着心,难以割舍。志愿服务期满后我选择了续签,因为在这海拔2900米以上的高原,承载了我太多欢乐的回忆。我希望能够一直留在这里,所以我计划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继续服务西藏。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西部(山区)计划志愿者们

用热爱与激情

弘扬志愿精神 播撒爱心火种

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让青春之花

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广州新华学院(院校代码:13902)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举办高校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出资方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的独立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转设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2021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十六届学生,在校生两万余人。学校秉承原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设后,学校将继续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强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办学方略,开新局、谋新篇、启新程,努力把广州新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努力实现“中国需要清华,中国也需要新华”的“新华梦”。



供稿 | 校团委

编辑 | 林婧如

审校 | 刘佳兴 冯展豪

责编 | 李   波

为广州新华学院的志愿者点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