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护理口腔健康?
前言:“心血管疾病、肿瘤、龋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世界上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为防治三大疾病正在做着持续不懈的努力和深入的研究。
一:认识口腔,最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有哪些
口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化系统的起端,主要由唇、颊、舌、腭、涎腺、牙和颌骨等所组成,具有咀嚼、吞咽、语言和感觉等功能,并维持着颌面部的正常形态。人的一生中有两副牙齿,一副是乳牙,有20颗,一副是恒牙,为28—32颗。很多因素可干扰口腔健康,妨碍其行使正常功能,使人的外貌形象和社会交往受到影响,此外,口腔疾病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
口腔健康包括:无口腔颌面部慢性疼痛、口咽癌、口腔溃疡、先天性缺陷如唇腭裂、牙周(牙龈)疾病、龋病、牙齿丧失以及影响口腔的其他疾病和功能紊乱。
二:口腔健康也关系到全身健康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口腔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积极防治。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疾病等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除影响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外,还会引起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有些微生物在口腔中长期存在可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

全身疾病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全身疾病可能在口腔出现相应的表征。例如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下降,常伴牙周炎、拔牙伤口难以愈合。艾滋病患者早期出现口腔病损,如口腔念珠菌病、毛状白斑、卡波西肉瘤等。
三:引起这些口腔问题的机理是什么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龋病(俗称“虫牙”或“蛀牙”)和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危害我国居民口腔健康最常见的两种疾病,治疗较复杂,花费时间和经费也比较多。
龋坏的牙齿硬组织发生颜色、形态和质地的改变,是由于口腔内某些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糖发酵产酸而逐渐产生的。
龋坏早期一般无疼痛不适,只有在医师检查时才会发现牙齿表面有黑点或白斑;进一步发展就可形成龋洞,遇酸、甜、冷、热等刺激时会感到疼痛不适;严重时由冷、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十分明显;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牙体破坏变成残根、残冠,甚至导致牙齿丧失,造成严重的咀嚼困难,影响身体健康。牙周疾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牙骨质、牙槽骨、牙龈、牙周膜)的各种疾病。首先是牙龈红肿、触碰时容易出血,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出现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与移位,有时还会引起牙周溢脓、口腔异味,最后使牙齿脱落或拔除。所以牙周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上述两大口腔疾病主要是由牙菌斑引起的。因此,通过自我口腔保健和专业口腔保健清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
四:目前都有哪些技术手段或者功能成分可以在发病机理上改善口腔健康问题
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刷牙清除牙菌斑数小时后,菌斑可以在清洁的牙面上重新附着,不断形成,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细菌更容易生长。因此。每天至少要刷牙两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刷牙的同时用舌刷清洁舌背部町明显改善口腔异味。饭后漱口可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2提倡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
3提倡使用保健牙刷,注意及时更换
4提倡选择牙线或牙间隙刷辅助清洁牙间隙
5根据口腔健康需要选择牙膏
6科学吃糖。少喝碳酸饮料
7吸烟有害口腔健康
8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9提倡每年洁牙(洗牙)一次
10口腔出现不适、疼痛、牙龈出血、异味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11及时修复缺失牙齿
12选择具备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口腔保健和治疗
五:以牙医世家产品为例,分析如何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日常护理使用
刚刚我们提到了龋齿和牙周疾病对健康的影响,下面我们来将理论结合到实际生活当中,看看我们具体可以做到哪些努力呢?
龋齿和牙周病的最基础的一个问题就是菌群失调,那么我们就可以去人为的调整菌群失调状态。其中最常用到的一个成分,就是益生菌。

我们将益生菌添加到早上使用的牙膏当中,在清理牙齿的同时,给口腔补充益生菌,平衡口腔菌群状态,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减少致病菌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