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影编年 || 2019


——在我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瓦尔达奶奶已经去世将近十个月了,而我却只看过她的一部纪录片,新浪潮影人正在褪去,每想到此处,就觉得自己的步伐太逡巡、太蹒跚,寥廓的影像世界,不知自己最终能管窥蠡测几何……每年做一次总结也算是为自己的测量定下刻度吧。

一、电影展
每年的4月和11月大概是我在北京周转最多时候,因为平常不怎么逛街或者旅游,可以说北京电影院的分布决定了我大学在北京的活动范围。在打车去中间影院的时候,因为把“杏石口路”说成了“杏坛路”,让开车的师傅一顿好找……

有时候不得不正视北京国际电影节(BJIFF)才办到第9届的事实,今年的海报尤其拉胯,干脆直接改口叫西蓝花电影节了。从选片数量和质量上,北影节的体量和视野与上海电影节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甚至在前沿化和特殊性上还比不过贾科长两年前发起的平遥电影节,这使得北影节处在了一个名为国际、实为村落的尴尬处境。不过对于国内的影迷而言,北影节提供的已经足够合乎口味了,尤其是像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影片或者黑泽明专题这样“易消化”的作品,确实能够吸引到不少观众进入电影审美的行列,相当于是在村口放“坝坝电影”了,只是窃以为首都的文化定位应该不止于此才是。另外很容易察觉到的一点是,北影节的政治意义占比是非常大的,甚至要高于文化意义。

于是今年我开始把更多的期待放在了欧盟电影展(EUFF)上面,虽然展映数量和时间都比较少,但是选片的独特性和先锋性对于北京的电影放映体系而言是一种极好的补充。展映的大部分电影都是当代佳作,因此欧盟展举办映后谈的机会也比较多,像这次就请来了《小小乔》的女导演杰茜卡·豪丝纳。虽然不少导演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都不是很高,但他们都是值得关注的电影界的新生力量,对理解世界电影的动向是很有帮助的。欧盟展也比较年轻,去年是第12届,发展潜力和落实程度较之北影节都是有很大优势的,比如说今年的物料:99元的一个皮制票夹,性价比还是非常不错的(终于能找个地方存票根惹)。

除了两个时间固定的影展之外,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会经常举办影展活动,比如去年3月有罗西里尼电影专题回顾、10月有台湾影展,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5月举办的文德斯电影专题回顾了,因为我得以见到维姆·文德斯先生本人,听他诉说自己的电影理念,还拿到了他的一份签名,这实在是我迷影生涯的一大高光时刻了,我想这次经历也将成为我继续热爱电影的动力之一。

二、电影院
今年的电影院线有一段比较长的空窗期,影片的撤档换档事件频发,尽管有部分电影是出于发行方的商业考量,但还是激起了许多观众的不满。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大盘依旧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有几部可以说是现象级的影片力挽狂澜。

首先是贺岁档中被称为“中国硬科幻元年”之作的《流浪地球》,掀起了观影狂潮,最终票房定格在46亿,在当时仅次于《战狼2》稳坐中国影史票房第二名。平心而论,《流浪地球》的许多软件值得再多打磨打磨,包括演员、台词、剪辑(比如为了营造宏大感运用了大量的拉镜和旋转镜头制造视差,但重复率非常高,容易审美疲劳),但是特效硬件确实是有电影工业强国的水准,整体完成度值得肯定,电影的制作团队确实付出了中国硬科幻“草创时期”的艰苦努力,也值得我们的尊敬。——不过独木难支,中国科幻电影这条路还有很长的发展空间,没过几个月《上海堡垒》就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4月,漫威十年收官之作《复仇者联盟4》的上映,这是一场回顾十年、总结十年的狂欢,哪怕是要脱坑的漫威粉丝,估计也被这一部"End Game”套得牢牢的。预售票房超5亿,总票房超40亿的成绩也让《复联4》在当时跃居中国影史票房第3位,成为中国最卖座的进口电影。我虽然不是漫威粉丝,但是陪朋友进了一个包场群看了首映,全场号哭、尖叫声不绝于耳,我一直害怕自己会因为情绪波动不够大被除名。去掉狂欢时的状态再来审视《复联4》,会觉得它的目的性过于明显,而且罗素兄弟似乎想做一些对“穿越”题材的反类型尝试,但也只是嘴上说说没有明确地给出自己的逻辑,这两个策略都不奏效之后,《复联4》与普通商业电影无甚差距。当然视听效果肯定是值回票价的,值得庆幸的是这次散场后没有遇到来采访的记者。

今年暑期档出现了“撤档潮”,《伟大的愿望》(后更名《小小的愿望》)、《八佰》、《刀背藏身》等影片都没能如期上映,于是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可谓占尽天时,这部在推出预告片时因为形象情节离奇而不被人看好的电影,最终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二名,并且是除《战狼2》外唯一的50亿级的电影。《哪吒》的成功自然与它本身的质量有关,剧本的完整性与人物的立体性以及演出手法的新异都是很突出的,但这种成功有非常大的偶然性,是很难复刻的,国产动画迈出了一大步,但不应过分夸大它的步幅。

国庆档的三部大片都没有收获理想的成绩,一部都没看的我把省下来的钱都交给了《双子杀手》的首映。近年来李安一直把他的精力下放到电影技术革命上,希望带给观众更“真实”、更“人性化”的观影感受,但《双子杀手》却给人以极大的非真实感。这绝对是我目前为止最独特的观影体验,我确实受到了影像技术的震撼,但电影文本却丝毫没有打动我,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还或多或少能看见李安的表达,这一部却完全隐没了。这部影片也让我开始改变对李安的看法,在他的身份构成中,“纽约大学导演系优等生”的身份逐渐取代了中西文化观察沟通者的身份。


在经历撤档风波之后,《少年的你》还是在回档之后取得了15亿的成绩,导演曾国祥和演员周冬雨、易烊千玺的发挥都很不错,让影片成为远超同类型水平线的国产青春片(对高三校园场景的还原令人咋舌)。能看出曾国祥有意识地想将对父女、成年/未成年之间的两个矛盾连缀起来,但实现得不是特别好,可能也是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一些深层次社会问题呈现得过于隐晦了(据说是有出现裸.贷现象)。 国产青春片在走一个特型化的道路,选材和主题更具体更具针对性,呈现社会更多了,“青春”这个主题反倒有些无处安放。

实际上在“特型化”道路上,今年初春上映的《过春天》完成得更好,在我心目中比《少年的你》更能成为国产青春片的标杆。这是导演白雪的处女作,但是各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为了完成这部影片她做了长时间的走访考察和笔录,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才让人感同身受,对青春期女孩的心理刻画也是细致入微,非常触动人(像我这种直男都感受到了)。整部影片的青春气息和社会批判结合得很紧密,不知从何而来的迷茫和冲动才是青春片的真谛。


戛纳电影节亮相主竞赛的《南方车站的聚会》也在12月初与观众见面了,豆瓣上有配合路演见面发起的点映活动,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报名没想到就中了,于是逃了一节课来白嫖电影(第一次来没想到有很多个观影团,排错了队差点没进去)。刁亦男导演也是我很喜欢的内地电影人之一,上一部作品《白日焰火》斩获柏林金熊奖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次《南方》有了更加生猛的暴力冲突、更加全面的社会侧写、更加奇谲的视听效果(霓虹黑色灯光堪称世界级),在创设戏剧的方式上也做了新的尝试。现场有人提问“动物园场景有何深意”,刁导回答说他想以一种超现实的方式去表达现实主义,还原出来即是在社会的暗面中有这样一群人以动物的样态生活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这么说出来还是很明确的,但是影片的表达效果实际上比较有限,可能是案头工作者转投实践之后的通病。
今年的内地院线能够看到勃发的生机,还有不少作品没提到,比如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黄璜的《武林孤儿》、詹姆斯·格雷的《星际探索》等等,可以发现中国电影市场和电影观众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作为这段时期的影迷,身上自觉不自觉地都有了一层责任感。
三、电影论
这学期很幸运选到了学校新闻专业开的选修课《纪录片理论与实践》,讲述从公认的第一部纪录片: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开始,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中的“真实电影”(Cinéma Vérité,一译“真理电影”),再到现当代纪录片的创作历史和创作精神,分析纪录片所一直蕴含着的“真实与虚构之辨”,“复刻现实”与“揭露现实”两种观点之间的此消彼长。可以说,这门选修课让我获得了衡量电影的又一种维度,那就是导演对现实是如何呈现的,电影的媒介性质独特在它能够在提取现实的同时对现实进行表达,影像是作为现实的“复合态”出现的,在这样的关系层面中蕴含着导演的哲思。

这一年来关于电影的书籍只完整地读过一部,是来自乌拉圭的电影学者丹尼阿尔·阿里洪所著的《电影语言的语法》,是基于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的实践经验所总结出的镜头拍摄与组织公式,是很多电影学院的必读书目。北电教授周传基先生曾经提到过这本书(已经是十多年前了,说明内地的电影理论书籍实在是欠发达),他认为这是一本“坏书”,因为电影“根本没有所谓的语法”,这些只是方便拍摄实践所总结出的经验,绝不是电影的全部。虽则如此,这本书首版于80年代,行销数十年仍有需求,只能说越早读贬值得越少。有“立”才有“破”,对待一些体系规则要有这样的辩证心态,并且这本书将电影观察深入到了一个更细微的层次:能够从篇章、段落到达分句、标点,这种对电影思维的训练和锐化,在读完之后的感受是非常真切的。

在九月底北京的库布里克书店进行了野田高梧(小津安二郎御用编剧)《剧本结构论》的中译本新书发布会,邀请到了开寅和赛人老师进行对谈。因为在文德斯影展里看过《寻找小津》并且在映后谈听到了文德斯对小津的仰慕与理解,因此我不想放过进一步了解小津的机会。结果两位都没有读完这本书,但只要讲起小津来那肯定是有话说的,最终讨论出来的结论是:“小津的电影是非常好莱坞的”(小津很喜欢看刘别谦的喜剧),因为他的影片其实十分注重时间线上的因果关系,虽然并没有通过矛盾冲突来呈现,但在剪辑的连续性上,小津是一丝不苟的。

四、电影迷
2019年对于内地影迷而言实在是很难捱,不仅电影撤档改档事件频发,资源网站也相继受到了讨伐。震动最大的莫过于“胖鸟电影网”的关停,这家国内最知名的电影资源网站,最终还是没能躲过查处,创办人“小生”在微博上发表了道歉声明,“胖鸟时代”就此结束了。

内地影迷对资源网站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侵犯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行为,但另一方面法律与道德的约束力在盗版资源上几乎是微乎其微。在各大视频网站争相抢夺电影放映权的割据局面下,资源网站方便、快捷、免费,并且创办者大都是真正热爱电影、有电影文化素养的人,由此衍生出的社区文化是视频网站所感受不到的。更重要的是内地电影审查机制严格,许多电影根本无法进入内地市场,就算我们不看盗版,最前沿的电影和比较冷门的老片也找不到正规渠道获得。戴锦华指出:“盗版资源喂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品味”,《中国新闻周刊》的评论员杨时旸则说:“中国影迷的观影史本身就是一部盗版发展史。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所有资深影迷的文化趣味和知识储备,都是通过盗版达成的。”从录像厅到盗版碟再到如今的盗版资源,对电影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这是民间自发地对抗文化保护主义政策的举动。令我们感到惋惜的,并不是一个资源发布网站,而是一个知识文化共享的地址、交流传播的载体,是被偷渡来的精神食粮。
(下面是一部关于一个盗版碟售卖者的纪录片)

当然影迷群体和文化是不会这么轻易被击倒的,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一年来我收获了许多的关注,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也有了一群固定的伙伴一起约看电影,交流想法,使我受益匪浅,是我的观影计划大大提前了,也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十分感激。
#年度十佳#
(排名不分先后,按时间顺序,以观影时间为2019年为准,会有一些2018年的电影进入)
《过春天》【中】白雪
《野梨树》【土耳其】努里·比格·锡兰
《寄生虫》【韩】奉俊昊
《武林孤儿》【中】黄璜
《好莱坞往事》【美】昆汀·塔伦蒂诺
《爱尔兰人》【美】马丁·斯科塞斯
《平原上的夏洛克》【中】徐磊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英】肯·洛奇
《年轻的阿迈德》【法】让-皮埃尔&吕克·达内
《南方车站的聚会》【中】刁亦男
#年度最关注导演#

在过去一年我补齐了老马的剧情长片,他以黑帮警匪片见长,也很乐意呈现宗教故事(他的电影中基督像经常出现)比如《基督最后的诱惑》、《沉默》等。它不仅是优秀的导演,更是狂热的影迷,观影量超过3万部的他号称“地球上看过电影最多的男人”,所以他对电影的热爱真可谓是无人能及。在12月初,老马在接受《帝国》杂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关于漫威电影的意见引发了轩然大波,但从之后的那篇陈情书里我们能够体会到马丁对电影的真情实感。而年终巨献《爱尔兰人》也再一次证明老马依旧在不断进取,探索着新的表达,尽管影片传达出一种“老境”,但反映出的创作欲望与热情是旺盛的,我们也依旧期待着老马的下一部作品。

以上就是过去一年的观影总结啦。今年应该会为了考研多攻读一些书籍的,我是非常期待充电的啦,那我们就新的一年接着一起看下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