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相悖的过于超前 ——埃及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战列舰简史

注:本文所述内容发生在魔幻世界线的平行世界,与现实世界无关,如有巧合, 纯属巧合。
(一)设计背景——海军变革的序章
1892年5月,英国君权级战列舰首舰君权(HMS Royal Sovereign)完工,成为后续十几年间前无畏舰的标准构型。这一消息极大震动了正在大举进行军事科技革新的埃及托勒密第二王朝。
延续五百多年的托勒密第二王朝此时正处在风云变幻之中,新任法老托勒密十五世励精图治,积极采纳改革派建议,大举发展科技,对高学历移民广开国门,有成果的著名学者更是享有与贵族等同的待遇。
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战列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随着对君权级战列舰了解的逐渐深入,埃及的海军专家们意识到自1859年开始由法国光荣号开创的天马行空异彩纷呈的早期铁甲舰时代就要画上句号了。英国的新式战列舰将统一战列舰的标准,如果埃及不能及时跟上英国的脚步,那么海军的全面落后将是可以预见的结局。
1881年英国试图武装入侵埃及,但在托勒密第二王朝奋勇抗击之下未能获得成功。自此之后,英国地中海舰队始终对埃及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海军的落后将是致命的。
1893年,埃及王国海军造舰总局在法老授意下成立新战舰概念委员会,旨在研究英国的新概念战舰,依次提出适合埃及海军的新式战舰并使之固定为标准构型。
该委员会的最终成果,就是本文主角——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战列舰。
(二)从设计到定型——是无畏舰还是前无畏舰
在设计之初,委员会还是相对保守的,仅仅是提供了一个类似君权级“山寨版”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安装有前后两座双联装305mm火炮,在侧舷炮门中安装12门152mm火炮,10门127mm火炮,另有舰首和舰尾炮廓的4座152mm单装火炮。该方案设计吨位约13000吨,采用220mm镍钢装甲带。该方案相比英国的君权级,进步之处仅在于前后主炮安装在带有顶盖的旋转炮塔中而非露炮台。
1894年1月,该方案递交托勒密十五世,但令造舰委员会意外的是,年轻的法老对这份设计方案大为不满。托勒密十五世曾在英国和法国留学,在英法列强的先进深刻刺激了这位年轻的法老,从此他就将追赶英法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因而这份过于保守的方案,让法老大失所望。
1894年2月,托勒密十五世向委员会传达了自己对于现有方案的意见。
第一,该方案的火力过于贫弱,法老认为该舰应当拥有更多的火炮。
第二,该方案的尺寸过小,难以承担海军旗舰的职责,难以作为新海军划时代的开山之作。
在这样的要求下,委员会开始了新一轮的设计工作,并且这一次,设计师们的设想逐渐大胆起来。
1894年5月至1895年6月之间,委员会先后向法老提供了多达14个设计方案。最终,托勒密十五世看中了366A号案,该方案相比最初的“山寨版”君权方案可谓是大胆到了极点,其开创性地在中轴线以前后双背负的方式布置了四座双联装主炮塔。这样的布局简直堪称正宗的无畏舰布局,同样的布局要到1910年服役的美国无畏舰南卡罗莱纳(USS South Carolina)和1912年服役的英国超无畏舰猎户座(HMS Orion)才成为主流。因此后世有些研究者认为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战列舰是真正的第一条无畏舰。但是事实上,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的火力布局仅仅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巧合,布置4座中轴线主炮的初衷也与无畏截然不同,具体细节将在后续内容中讲解。
1895年7月10日,法老托勒密十五世一锤定音,批准王国海军造舰总局以366A号案建造两条战列舰。
(三)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的设计细节

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最出名的地方莫过于其独特的火力配置。该级战列舰在中轴线上安装了4座双联装主炮,为埃及在德国克虏伯305mm炮基础上放大研发的25倍径381mm Mod.1890后装线膛炮。该炮的设计在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服役的1897年已经落后了,但其足以傲视其他一众前无畏舰的口径使得它在19世纪末的世界依然威力不俗。

此外,该舰的副炮火力布局也能看出其较陈旧的设计思想。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战列舰在上层建筑的头尾各有一个炮室,炮室中安装了共计4门279mm次级主炮,舰体中部左右还各安装了一座279mm炮塔式侧炮。
在舰尾中轴线上,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战列舰安装了一座半露天的203mm舰炮,在左右侧舷则以炮门和炮廓的形式安装了共计28门140mm副炮。

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战列舰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其舰体独特的上层建筑。该舰在高度和舰桥相当的位置以对角线非对称的形式安装了两座152mm单装炮。但事实上,该炮的设计被认为是一大败笔,极大的破坏了舰体的稳定性,降低了适航能力。这两门炮安装位置高于锅炉仓,以至于没有地方为其设计专门的弹药库。在该级两舰的服役生涯早期,这两门炮的炮组需要在战备时自行将152mm炮弹搬运至炮塔中储存,且仅能储存30发备弹。在1902年之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的两舰实际上已经不再使用这两门炮,仅在训练时操练炮手进行模拟射击。两舰也不再储备专供这两门炮的152mm炮弹。

在这两门奇葩的152炮之上,该级舰还安装了巨大的顶板,覆盖几乎整个上层建筑,使得该舰从某些角度看上去不像战舰反而像游轮。
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战列舰采用甲带形式布置防护,其装甲带为229mm的哈维装甲钢,头尾的炮室布置了356mm的镍钢装甲保护,主炮塔为圆柱形,炮塔侧壁装甲为180mm的哈维钢。但炮门仅有76mm镍钢作为防护,且射击时炮门处于敞开状态,属于较大的防护弱区。

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战列舰水线长147.06米,宽31.53米,标准排水量21960吨,满载排水量22850吨,在当时可谓是非常巨大。其巨大的水线宽度则给后续进行现代化改装留下了空间。
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安装了3台三胀式蒸汽机,输出马力1.9万,最高航速18.2节,高出当时英国已经服役的最新战列舰庄严级2节左右。

(四)旧瓶新酒——彻底的现代化改造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陆被拖进战争。1916年5月31日至1916年6月1日,空前绝后的日德兰大海战爆发,英德之间旷日持久的无畏舰军备竞赛的最终检测到来了。这场大战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尽管德国没能取得战略上的胜利,但却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不可一世的英国皇家海军似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遭遇经济危机,大批舰艇迅速退役封存。而到这时,英国才发现一直在一战中保持中立图谋发展的埃及托勒密第二王朝,已经俨然成为了超越意大利的地中海头号海军强国。为了确保自己在地中海残存的利益,英国与埃及缔结了友好条约。
作为友好条约的其中一项内容,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级的二号舰艾丽西娅公主,于1918年底被送往英国维克斯船厂接受现代化改造。

此时,托勒密十五世已经感染瘟疫病逝,在任的法老是他的弟弟,托勒密十六世。托勒密十六世原本对王位并无兴趣,反倒是痴迷于海军战舰。他年轻时就读亚历山大海军学校,18岁就进入海军服役。1905年,他被调往艾丽西娅公主号担任大副,军衔大校。在他的回忆录中,他将在艾丽西娅公主号上的五年时光,称作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五年。1910年,当时还是亲王的托勒密十六世被调回海军部本部担任参谋,军衔升为少将。但他本人对此并不满意,直到在海军部工作了三年,他还是会时不时同妻子讲起在艾丽西娅公主号上的日子。1913年,托勒密十六世继位,成为新的埃及法老。

此时,1897年服役的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号战列舰已经因为过于老旧落后而被出售拆解,艾丽西娅公主号的退役拆解也已经提上了日程。因此,托勒密十六世继位之后签署的第一条命令就是:“立刻停止对艾丽西娅公主的退役拆解事项,她将继续并永远服役下去!”
因为最高统治者对该舰的极度喜爱,艾丽西娅公主号获得了无上的光荣与特权。该舰不但重回海军服役,还抢走了战列舰亚历山大大帝号(这是一条装备5座双联356炮塔的超无畏舰)的旗舰位子。到1918年同英国的合作开始后,该舰更是第一个获得了“赴英进修”的资格。
1918年11月28日,艾丽西娅公主抵达维克斯船厂。
在英国人看来,这条船不但落后,而且充满设计缺陷。他们不明白这样一条破船还有什么改造的价值,但这种时候他们并不敢得罪埃及人,因此立马加班加点地拿出了改造方案。

1918年12月4日,艾丽西娅公主的改造方案被确定,改造工作开始。
事实上,该舰的现代化改造工作与其说是改造,不如说是保留龙骨的重建。整个上层建筑,烟囱,轮机舱,甲板,装甲带全部被拆掉重建,甚至部分底层舱室的隔板都被拆掉进行了重新布置。
火力方面,维克斯提出用两座新式主炮塔替换现有的四座主炮塔。该方案起初遭到了埃及人的反对,他们并不愿意自己的“无畏舰”退化成前无畏舰。但在英国专家的论证下埃及人很快意识到在147米长的舰体上布置4座新式炮塔是非常不现实的。最终,托勒密十六世同意了英国人的改建方案。
艾丽西娅公主的主炮被换成一前一后两座双联装14”/45 MK3(356mm)主炮,该炮曾用于出口给智利的拉托雷海军上将号战列舰(即加拿大号,HMS Canada)。
副炮方面,维克斯参考了之前给日本建造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方案,在侧舷布置了双层,左右各10门102mm炮廓副炮。
装甲防护方面,原先的229mm装甲带被305mm的克虏伯钢装甲带取代,防护能力大幅提升。

该舰的舰桥被拆除,改为一座三角桅舰桥,后桅杆则被向后移动,给轮机舱留出更大的空间。动力方面,艾丽西娅公主改为油煤混烧锅炉和蒸汽轮机,动力输出达2.6万匹,但由于该舰标准排水量增重到23600吨,因此航速仅提高到19.4节。
完成现代化改造的艾丽西娅公主与原先相比几乎是两条船,唯一的相同之处在于上层建筑首尾的炮室。在改造过程中,英国人本打算把炮室取消掉,但遭到了托勒密十六世的极力反对,无论英国技术人员如何劝说,法老都坚决不允许取消炮室。据传说,可能是因为法老在该舰服役时喜欢在炮室看书看报的缘故。

最终,该舰的炮室得以保留,但炮室的火炮被更换为4组双联装203mm舰炮。
1919年9月,艾丽西娅公主号完成现代化改造,返回埃及。

(五)服役动态
1. 克丽奥佩特拉七世(EPS Cleopatra VII)
1895年7月,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于亚历山大港造船厂开工
1896年5月,克丽奥佩特拉七世下水
1897年1月,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完成舾装
1897年2月,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入役
1899年1月,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增加12.7mm机枪数量
1900年5月,克丽奥佩特拉七世成为埃及王国海军旗舰
1904年8月17日,克丽奥佩特拉七世意外偶遇一艘误入埃及领海的奥斯曼扫雷舰,双方爆发冲突,奥斯曼扫雷舰逃之夭夭,克丽奥佩特拉七世未受到损伤。
1912年6月,克丽奥佩特拉七世被出售给开罗一家钢铁公司作为废铁拆解。
2. 艾丽西娅公主(EPS Princess Alicia)
1896年4月,艾丽西娅公主于塞得港造船厂开工
1897年8月,艾丽西娅公主完成舾装
1898年3月,艾丽西娅公主入役
1903年5月,艾丽西娅公主加装2具水下鱼雷发射管
1913年4月,艾丽西娅公主的退役议案被通过
1913年5月,托勒密十六世继位,艾丽西娅公主的拆解议案被立刻叫停
1913年7月,艾丽西娅公主接替亚历山大大帝成为埃及王国海军旗舰
1915年6月22日,托勒密十六世在艾丽西娅公主的前甲板发表关于振兴海军的演说
1918年11月,艾丽西娅公主前往英国接受现代化改造。
1919年5月,艾丽西娅公主的现代化改造完成。
1922年-1930年,艾丽西娅公主兼负海军旗舰和皇家游艇的职位。8年间,托勒密十六世乘坐艾丽西娅公主访问了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典、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和加拿大。
1930年10月,艾丽西娅公主卸下海军旗舰职务,成为专职皇家游艇。
1932年4月,托勒密十六世为艾丽西娅公主加封皇家荣誉旗舰头衔。
1940年2月,埃及王国作为同盟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艾丽西娅公主重新加入海军正式作战序列。
1943年7月10日-12日,艾丽西娅公主和另一条埃及战列舰苏伊士为登陆西西里岛的盟军提供炮火支援。
1943年12月,艾丽西娅公主被意大利鱼雷炸伤,但损伤并不严重。
1944年6月7日,艾丽西娅公主为诺曼底登陆的盟军部队提供了长达8个小时的炮火支援。
1946年7月,艾丽西娅公主改为博物馆,永久停靠于亚历山大港。
(六)性能数据总结
两舰数据性能汇总见下表

(七)结语
再次强调,本文所述内容发生在魔幻世界线的平行世界,与现实世界无关,如有巧合,纯属巧合。
本文事实上是一份迟到了8天的生日礼物,在这里,祝我的朋友Alicia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