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新设计了小米11,好看太多

看到今年的小米11,说实话我个人认为是比去年的小米10好看不少的,至少能看出来是花了心思的,而不是多一个摄像头就往下排一个,而且也更有辨识度和设计感。
但在当下,其他各大厂商的独立审美和设计能力都*******11的设计虽有辨识度,但丑也是真的丑,应该算是4000价位最丑的手机了。那本文我们就重新设计小米11,看看能好看多少。
重新设计小米11
小米11的矩阵设计,很多人都吐槽难看,太圆润,不够精致。那我就自己用keynote改进优化它的矩阵设计,看看如何才能更好看更协调。
首先我们来看原本的小米11的矩阵模组证件照:

这里面有大家可以明显感知到的矩阵圆角和边框圆角的不一致,实际上也有内部元素的细微的位置的不一致。
先来对比公认的从比例上最协调的代表:iPhone 12 Pro。

通过对比就可以看出小米11的问题都出在哪:
边框对比不一致:和边框R角不一致,只注重内部元素的一致性,反而强化了和边框R角的不一致
和自家MIUI图标R角不一致:MIUI图标R角比iOS小,但模组R角却比iOS大,软硬件不一致
位置:模组位置太靠里,距离边框远,更难做iPhone般的极强一致性
内部元素位置不一致,左右未保持中心对齐,元素排布混乱

把小米11的矩阵移到更靠近边框的位置,这种设计上的问题会更加明显。

圆角一致性
如果要接近苹果的设计一致性,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边框圆角增大,和矩阵一致;一种是矩阵圆角减小,和边框保持一致,当然这样做矩阵内部的元素也需要进行调整以保持一致。
第一种思路实际上是手机整体都要削圆四角,iPhone已经算是市面上边框圆角最大的手机了,如果整体圆角再增大,内容的显示和整体的美感都会大大降低,效果图就是下面这个样子(中间)。

这样就显得机身整体矮胖矮胖的,少了很多安卓手机那种修长的气质。
而且这样做实际上需要机身里里外外的重新设计和布局,机身内部空间也小了不少,所以这并不是个好的方案。
更好的做法当然是微调矩阵模组,减小矩阵模组以达到和谐美观的观感。

不知道你能否看出来这些微的变化,仅仅减小一点点模组外边框的R角,似乎看起来就舒服多了。那再把内部那个修饰性的全圆角微调一下。

这样边框一致性就大大增强了,整体就一直了许多。
内部元素的位置微调
实际上仔细观察上图,内部几个原型的位置是不够协调的,尤其是左右原型的位置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和iPhone对比,小米11简直是乱的不行。右边两个小圆间距应该增大,下面的圆位置下移,如图:

渲染图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相对来讲更加规整更加协调的矩阵设计。展示在真机图上,就是下图这样:

再看看全身照对比:

整体上的观感:
显得机身更加修长优雅,更有格调。
模组和机身融合更协调,内部元素排布也更规整
这就是我重新设计的小米11,我想这种普通大众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对劲的设计,小米的设计师肯定也知道,但肯定也是有其他方面的考虑,才采用这种设计。
总结
必须承认,这两年的小米数字系列,产品力和硬实力都非常强,无愧4000价位守门员的称号。
但要说小米冲击高端成功,现在的小米手机依然缺失很大一方面能力,那就是设计感和高级感,这也是目前小米最劣势的方面。
苹果三星作为国际大厂,有着深厚而成熟的设计能力自然不必多说。而华为近几年一直在外观设计尤其是背部色彩和摄像头模组设计上独树一帜,其设计甚至已经不比苹果三星差,高级感、精致感、辨识度一点都不差。

而除了这三家,OPPO vivo其实也一直都有着很不错的设计水平。回想OPPO的reno系列,reno前两代居中布局、纯平后摄、AG工艺,都体现出OPPO独特而唯美的审美和设计能力。

而近两代的vivo X系列最受好评的就是后摄模组的多层云阶,玻璃与金属的衔接与碰撞,精致感和协调性都非常高,很多人都评论是最好看的后摄设计。

反观小米,从小米8、小米9到小米10都是纵向一列后摄,到了小米11终于改变了,有了矩阵设计,但却被大家吐槽太难看了,一点都不协调,元素乱拼,一点都不精致。
4000+的手机,基本的性能和硬件表现都不会太差,我想肯定很多人对外观会有更高的审美判断和要求。性能再强、堆料再猛,如果实在是丑得有点难以忍受,那也是无法接受的。
最直接的例子,同价位的小米11、OPPO Reno5 Pro+、vivo X60 Pro,小米11处理器、屏幕、扬声器的绝对优势在不少消费者面前,很可能会被外观这一致命缺点秒杀,更何况后两者在拍照、充电、续航、系统、轻薄性、做工质感上有着一定的的亮点和优势,所以我是更推荐后两者的。
小米11不仅仅是在外观上,在软硬件上都显得有些平庸。
小米要真正冲击高端,降低一定的性价比,让消费者愿意为设计和品牌买单,而非良心配置、良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