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0国考「常识判断-初中综合」难题解析

2018-11-02 12:56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全文字数|7.9千
阅读时间|25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最著名的国际组织

2.不细心,就可能把送分题做错

3.记住代表性的地理事物

4.通过首尾快速解题的技巧

5.难度极高的哲学类题目

6.表述不严谨的题目

7.公考「常识判断」考查点非常广泛

8.结合常识推理解「选非题」

9.纯粹考察记忆力的题目

10.如何记忆「父母和子女的血型」关系?

11.不要被印象所误导

「常识判断」共分为「初中综合」「法经军农」和「时政要闻」三部分,其中「初中综合」的题目和初中课程及课外常识有关,本文即为2010国考「常识判断-初中综合」正确率≤60%的难题解析。

一、最著名的国际组织

【2010国考119题】下列关于国际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蒙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C)博鳖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维护石油生产国利益

下列关于国际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蒙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C)博鳖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维护石油生产国利益

正确率35%,易错项B

本题考察的国际组织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国际组织,从35%的正确率来看,考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尽如人意。

A「蒙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表述错误。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2004年,蒙古国获接纳为观察员。但截止2018年,蒙古国仍是该组织的观察员,而不是正式成员国,因此A错误。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表述正确,也是本题的易错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经常出现在国际新闻里的组织,由于其经常单独出现,所以有的考生认为其不是联合国的机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是联合国成立时设立的,属于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只是一般情况下会独立出现,这点需要注意。

C「博鳖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正确。博鳌亚洲论坛,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发起,于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入海口的博鳌镇召开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它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

C选项需要注意是「国际会议组织」而不是「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有更早在中国设立总部的,例如本题中的「上海合作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维护石油生产国利益」表述正确。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文简称「欧佩克」,它是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60年9月成立。现有成员国14个,主要国家为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

简单来说,欧佩克就是「世界上主要产油国的朋友圈」,目的是「规定哪段时间产多少油」,从而避免恶性竞争,维护圈子的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中东局势的混乱和沙特、伊朗矛盾的加剧,以及页岩油气等资源的开发,欧佩克的内部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该组织的团结性和影响力已经和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因此本题A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应选。

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这也是「上合组织」首次扩员。另外,近年来「金砖国家峰会」也越来越重要,这种国际会议可能会成为公考的热点。

大家对最主要的国际组织要有所了解。

二、不细心,就可能把送分题做错

【2010国考122题】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洋水师是19世纪末中国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C)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D)日军在东北发动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洋水师是19世纪末中国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C)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D)日军在东北发动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正确率41%,易错项C

本题难度很低,因为这是一道「选非题」且有非常明显的错误项,从低正确率来看,很多考生没有仔细审题。

AB较容易理解。

A选项中,清末共建立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4支舰队,其中北洋水师是中国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也是最大、最先进的舰队。

B选项为「土地革命战争史」的基本考点基本,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C「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难度很高,一般考生不回去记忆军队的成军时间,而且关于「20世纪60年代的军事建设」也不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成立于1966年7月1日,由主席批准,总理亲自命名,始终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握,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2015年12月31日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大家在复习时要结合这一点共同学习。

D选项表述错误,日军发动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但「七七事变」发生于北平(现北京)卢沟桥,而不是东北地区,审题不仔细的小伙伴可能没注意到「东北」二字,于是就选了自己不了解的C。

综合考虑本题D表述明显错误,符合题意,当选。

本题实际是一道送分题,相信至少99%的小伙伴都知道「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北平卢沟桥吧。

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不要把送分题做错了。

三、记住代表性的地理事物

【2010国考123题】关于我国的湖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
(B)最大的咸水湖在西藏
(C)海拔最高的湖在新疆
(D)海拔最低的湖在四川

【2010国考123题】关于我国的湖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
(B)最大的咸水湖在西藏
(C)海拔最高的湖在新疆
(D)海拔最低的湖在四川

正确率48%,易错项D

这道题有几个知识点很冷门,但并不算偏题、怪题。

A「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正确。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位于江西。该选项为初中地理的基本知识点。大家可以结合「我国著名淡水湖」这个知识点共同学习。一般来说,公考中可能考到的淡水湖及其所在身份分别为就是「江西省鄱阳湖、湖南省洞庭湖、江苏省太湖、安徽省巢湖」,有时候也会加上「江苏省洪泽湖」。

B「最大的咸水湖在西藏」显然错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为青海湖,位于青海。这也是初中基本知识点。

C「海拔最高的湖在新疆」不确定对错,但通过常理推断可知,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最高,所以海拔最高的湖大概率在西藏或者青海,而不是在新疆,因此C大概率错误。

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是5556米的喀顺错湖,位于西藏。

D「海拔最低的湖在四川」不确定对错,但初中地理有个常识,即「中国海拔最低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而四川虽然有「四川盆地」,但其海拔并不是特别低,至少地理教材上没有此类表述,因此海拔最低的湖很可能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D也大概率错误。

事实上四川盆地的海拔为250m-750m,并不是很低。而我国海拔最低的湖泊是艾丁湖,在新疆吐鲁番盆地。

综合考虑本题只有A表述确定正确,应选。

公考可能会出现特别难以复习到的知识点,但结合「选是」「选非」的题干要求和常识推断,也是可以解出的。

一定要记住我国著名的山川、湖泊、森林、草原、沙漠等代表性地理事物。

四、通过首尾快速解题的技巧

【2010国考124题】一艘油轮自科威特港驶往大连,其最短航线为:
(A)波斯湾→红海→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B)波斯湾→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黄海
(C)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
(D)红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2010国考124题】一艘油轮自科威特港驶往大连,其最短航线为:
(A)波斯湾→红海→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B)波斯湾→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黄海
(C)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
(D)红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正确率53%,易错项C

本题正确率虽然不高,但题目本身并不难,要结合选项的特点来快速分析。

首先分析起点,「科威特」位于伊拉克旁边(可以结合「海湾战争」共同学习),波斯湾沿岸,初中地理的「西亚和北非(阿拉伯地区)」对此有详细介绍:

图片来源:「初中地理-西亚和北非」


也就是说,油轮离开科威特,必须首先经过波斯湾,排除CD。

再分析终点,大连位于黄海,因此油轮最后经过的海域必然是黄海,即A错误,B正确。

因此本题只能选B,不需要分析中间经过的4个海域。

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有美国媒体在普通民众中做过调查,结果竟然发现大多数民众不知道伊拉克的位置。这一事件当时还被作为「民众素养」的反面教材。本题的难度当然比「伊拉克大概在哪儿」稍微高一些,但从正确率来看,还是有不少考生不知道「科威特位于波斯湾沿岸」,这点需要用心学习。

此类题一般不需要关注中间经过的海域,这个技巧可以学习下。

五、难度极高的哲学类题目

【2010国考125题】下列对哲学家及其思想的认定不正确的是:
(A)老子早于庄子,庄子早于韩非子
(B)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
(C)毛泽东的实践观同于列宁,列宁的实践观同于马克思
(D)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叔本华,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培根

下列对哲学家及其思想的认定不正确的是:
(A)老子早于庄子,庄子早于韩非子
(B)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
(C)毛泽东的实践观同于列宁,列宁的实践观同于马克思
(D)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叔本华,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培根

正确率39%,易错项C

本题涉及我国和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从题干设置上来说,它的难度非常高,表述错误的D项一般考生并不了解。

A「老子早于庄子,庄子早于韩非子」显然正确。老子、庄子和韩非子分别活跃在春秋战国之交、战国中期、战国末期,时间顺序正确。

B「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正确,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最著名的「哲学家师徒」关系,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B选项可以和一个知识点结合学习,那就是亚里士多德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而在三人之中,一般对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评价比较正面,而柏拉图的思想由于过于强调唯心主义,其争议较多,通过这个知识点可以记住三人之间的师承关系。

C「毛泽东的实践观同于列宁,列宁的实践观同于马克思」正确。三者的实践观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C为本题易错项,有的考生可能认为「哲学不断发展,不可能相同」,但该选项涉及的是「继承和发展」,即同一实践观的不同阶段。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当今绝大部分工业的理论基础都来源于几百年来各个科学家所创立的体系,比如手机的制作就和牛顿经典力学在内的很多学科密切相关,本质是一致的,牛顿三定律至今仍然有效,但不代表经典力学一直停留在牛顿那个阶段。

D「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叔本华,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培根」难度极高。

尼采和叔本华虽然是著名的哲学家,但他们的哲学思想对于普通考生来说都难以理解,可能考虑这个因素,在中学历史上都没有作为主要知识点去讲述。

而培根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恩格斯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和「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无关。不过,培根及其思想也不是初中历史的主要知识点,因此D选项的理解难度很大。

综合考虑,本题D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总的来说,本题的难度是非常高的,前些年的公考,此类考查点较偏的题目时有出现。近年来这类题目已经很少见了。

注意D的主要错误点不是传承关系,而是培根的哲学思想特点。

六、表述不严谨的题目

【2010国考127题】下列关于现代科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温超导体是指其超导临界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
(B)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的尺度达到纳米级而原有性能保持不变的材料
(C)杂交水稻是通过基因重组改变水到的基因来提高产量的
(D)转基因食品是指转移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

下列关于现代科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温超导体是指其超导临界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
(B)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的尺度达到纳米级而原有性能保持不变的材料
(C)杂交水稻是通过基因重组改变水到的基因来提高产量的
(D)转基因食品是指转移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

本题4个选项的表述均不够准确,勉强来说只能选D。

正确率——%易错项C

本题考察的「现代科技」在上学时的课外读物中都有所涉及,总体来说难度还是比较高的。

A「高温超导体是指其超导临界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表述错误。

「超导体」指的是某一温度下电阻为0的材料。不了解「超导体」相关知识的小伙伴可能觉得A选项很难,但有一个技巧可以判定。众所周知,「0℃」是水结冰/冰融化的温度,因此和水无关事物的关键温度一般和0℃没什么关系。超导材料和水没有关系,也不需要保存在水里,因此A大概率错误。

事实上高温超导体指的是在77K(-196摄氏度,液氮蒸发临界温度)以上的超导材料,和0℃没有任何关系。

B「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的尺度达到纳米级而原有性能保持不变的材料」明显错误,正确表述应为「原有性能发生显著变化」。

B可以根据常理轻松解出。如果B描述正确,则「纳米材料」的性能和普通材料相比没什么变化,也就是说这种材料没什么特殊作用,显然和实际情况不符。

C「杂交水稻是通过基因重组改变水稻的基因来提高产量的」是本题易错项。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C的表述有误,杂交水稻和转基因技术无关。

有的小伙伴可能把「杂交水稻」和「转基因水稻」记混了。该考点可通过常识来推测。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研究于70年代开展,80年代成型,而那时世界的转基因技术才起步,我国尚没有开展起来,所以杂交水稻和基因重组(转基因)没有关系,排除。

D「转基因食品是指转移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的表述非常非常奇怪,也不太正确。

该选项有几个问题:

一是「转移基因并加以改变」的描述很不专业,虽然说勉强能听懂,但是「转基因」只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此类技术的核心是「基因重组」, 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例如蛋白质,并不一定「加以改变」。

二是「动植物」的说法不太正确。事实上转基因技术不仅仅和动植物的基因有关,和微生物关系更密切一些。

三是「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也不一定对,有的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新的特征。

关于这方面可以举「抗虫棉」的例子。抗虫棉是一种转基因农作物,但它的棉纤维和普通棉花并没有区别,只是抗棉铃虫能力变强了。同样的,有的转基因食品本身和非转基因食品也可能没有任何区别,但在农作物阶段有所区别,例如抗病性能更好一些。

尽管D的表述有很多问题,但和其他3个选项比是最接近正确的表述,因此本题只能选D。

这道题出得不合理,甚至可以说有错误,大家也要从心理上接受此类「错题」。不仅是公考,连高考都有错题。

2018年高考理综I卷第8题就是一道大错题,该题要求选错误项,但A「果糖是单糖」和B「酶是蛋白质」两个选项的表述都是错误的,最后教育部在压力下被迫宣布AB都正确(之前公布的答案是A)。

如果在考试中发现此类题,心态不要慌,实在不行选一个即可,不要把一道题老记在心里。

七、公考「常识判断」考查点非常广泛

【2010国考128题】下列有关能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A)目前核电站对核能的利用方式分为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
(B)氢气是一种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能源
(C)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化学转换
(D)可燃冰是一种稀缺的能源资源

下列有关能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A)目前核电站对核能的利用方式分为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
(B)氢气是一种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能源
(C)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化学转换
(D)可燃冰是一种稀缺的能源资源

正确率48%,易错项A

本题需要对「能源」的相关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A「目前核电站对核能的利用方式分为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显然错误,目前只有「核裂变」一种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核聚变能」是人类追逐的梦想,一旦成功实现,人类将几乎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但目前还没看到实现的影子。

B「氢气是一种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能源」正确。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生成二氧化碳,这是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

C「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化学转换」中的「光化学转换」表述错误,正确表述为「光电效应」。目前「光化学效应」的太阳能电池处于萌芽阶段,或者说暂时难以实现商业化。

D「可燃冰是一种稀缺的能源资源」有一定迷惑性,但该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在海洋底部或大陆的永久冻土中,并不稀缺,目前没有普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开采难度高。可燃冰不稳定,如果没有好的开采方法则无法有效利用,一旦造成天然气(甲烷)泄漏还可能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因此目前它的商业化开采还在研究阶段。

综合考虑,本题B描述正确,应选。

原子弹和氢弹的原理分别为核裂变与核聚变,但目前商业化运行的核电站都是以核裂变为原理的。

公考考察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本题可见一斑。

八、结合常识推理解「选非题」

【2010国考129题】下列对人物及其贡献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凯恩斯撰写了《国富论》,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B)孟德尔发现遗传学定律,为遗传因子理论奠定了框架基础
(C)冯·诺依曼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并据此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

下列对人物及其贡献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凯恩斯撰写了《国富论》,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B)孟德尔发现遗传学定律,为遗传因子理论奠定了框架基础
(C)冯·诺依曼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并据此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

正确率55%,易错项D

本题BD两项为生物、物理的基本常识,C虽然没出现在教材上,但知名度很高,主要问题是A选项。

A「凯恩斯撰写了《国富论》,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表述是错误的,如果知道《国富论》的作者是亚当•斯密,那么本题可以解出;如果不知道也没关系,可通过掌握的常识进行推论。

根据历史教材可知,「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是紧密联系的,两者帮助美国走出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此时已进入20世纪,而「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肯定发生在20世纪之前,因此A必定错误,符合题意,应选。

本题需要注意D选项的表述是没有问题的。可能有的小伙伴觉得「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但没有发明发电机」。事实上,物理教科书确实没有讲述法拉第发明发电机,但人类史上最早的发电机都是他发明、改进的,法拉第堪称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本题要理解根据A选项进行推理的过程。

九、纯粹考察记忆力的题目

【2010国考131题】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 )
(A)合作
(B)繁荣
(C)友爱 
(D)和谐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 )
(A)合作
(B)繁荣
(C)友爱 
(D)和谐

正确率37%,易错项C

本题错误率高的原因可能和现在的考生不熟悉当年的政治环境有关。「和谐」是上一届领导班子经常强调的口号,因此本题D表述正确。

事实上本题ABCD都有道理,尤其是C不仅看上去很像正确答案,实际上也是这样强调的,但在题目中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

前些年的公考「常识判断」题就有这样单纯考字眼的,近年来已经很少见了。

该题如果做错了也不必太在意,这种题型基本不会再出现了。

十、如何记忆「父母和子女的血型」关系?

【2010国考133题】如果父亲和孩子都是A型血,那么孩子的母亲的血型有几种可能?
(A)四种
(B)三种
(C)两种
(D)一种

如果父亲和孩子都是A型血,那么孩子的母亲的血型有几种可能?
(A)四种
(B)三种
(C)两种
(D)一种

正确率36%,易错项B

「父母和子女血型关系」由于较为复杂,不是中学生物教科书上的考点,大家可以自行学习并记忆。

简单来说,ABO血型可分为三类,A、B为一类,O为一类,AB为一类。可通过以下公式记忆:

A+O(B+O)→A、 O(B、O)
A+AB(B+AB)→A、B、AB
A+A(B+B)→A、O(B、O)
A+B→A、B、O、AB

即:
①一方A(B)一方O,子女和父母相同
②一方A(B)一方AB,子女A、B、AB
③双A(B),情况同①
④A+B,4种都可能

③④比较好记,只要记住①②即可。

因此本题A选项正确,4种血型都可能。希望每个小伙伴都能通过本题学习到血型的遗传规律。本题正确率很低,说明大部分考生没有记住这一考点。

十一、不要被印象所误导

【2010国考134题】下列关于医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分解排除血液中的毒素
(B)放疗中要使用放射线进行照射
(C)砒霜在中医里可以入药
(D)针灸中的「灸」是指用针扎刺人体穴位

下列关于医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分解排除血液中的毒素
(B)放疗中要使用放射线进行照射
(C)砒霜在中医里可以入药
(D)针灸中的「灸」是指用针扎刺人体穴位

正确率46%,易错项B

本题为「选非题」,逐个分析选项:

A「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分解排除血液中的毒素」显然正确,这是初中生物的基本考点,「肝脏解毒」也是生活常识。

B「放疗中要使用放射线进行照射」是本题的易错项,但它的表述是没问题的。「放疗」中的「放」就是「放射性物质」的含义,即「使用放射线(辐射)的方式进行治疗」。

可能有的小伙伴觉得这样做太危险,但这是必须的,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疗效。

C「砒霜在中医里可以入药」正确,这涉及到中医的「以毒攻毒」理念,砒霜可专门治疗一些皮肤病、寄生虫病、外部感染等疾病。

D中,针灸中的「针」是指用针扎刺人体穴位,「灸」指的是用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

因此本题D选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应选。

其实通过「针灸」二字或者「灸」的「久火」二字组合,就能感受到D的表述有误。或许是「针灸」二字合称时多以「针」的形象出现,导致考生对其产生了误解,以为「灸」的作用和「针」类似,或者时直接没有认真读题。一定要认真审题哦!

2010国考「常识判断-初中综合」难题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