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北方战争一

2018-05-17 13:07 作者:格林机铳  | 我要投稿

在1560至1658年间,瑞典形成了一个以芬兰湾为中心的波罗的海帝国,包括卡列利阿,因格里亚,爱沙尼亚和立窝尼亚。在三十年战争中,瑞典在德意志也得到了大片领地,包括西波美拉尼亚,维斯马,不莱梅公国和费尔登。同时瑞典还征服了丹麦和挪威在松德海峡以北的领地。这些胜利可能要归因于训练有素的军队,尽管其规模相对较小,但是比大多数欧陆军队专业化程度高得多。尤其是其专业军事训练使得其可以维持高比例的小型火枪队。但是由于战争费用不能由占领区提供,瑞典最终证明不能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维持其军队。

   大动乱期间外国对俄国的干涉使瑞典在《斯托尔博沃条约》中大有斩获。该条约剥夺了俄国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这就意味着俄国从此不再拥有挑战瑞典地区霸权的实力。但是,俄国的命运在17世纪后半叶得到了逆转,尤其是在彼得大帝即位后,他一直在寻求夺回之前的损失并重建在波罗的海的地位。这时,丹麦和波兰都想要瑞典,丹麦想要将瑞典侵占的他的土地要回来,而波兰则想要将瑞典这里整个侵占让当地的贵族推举他为王,到时他便可以获得瑞典的整个领土,俄国看到了机会,在17世纪90年代末,探险家约翰·帕特库尔通过《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条约》成功将俄国,丹麦 和波兰结成联盟,于是于1700年发动了俄国北部战役。

军事力量

瑞典 :14岁的查理十二世于1697年继承了瑞典王位。从先王手中,他成为了瑞典帝国的专制君主。查理十二世试图使帝国远离战争,专注于诸如裁减军队和国家改革,加强了查理十二世 君主的地位和帝国的军事力量。查理十二自视为中世纪的骑士,以其强烈的公正感和对巴洛克式生活,包括饮酒,奢侈品和使用法语的厌恶闻名。他致力于废黜他认为由于背弃信义而不值得成为国王的对手,多次拒绝议和的机会。这种态度有人尊敬,也有人认为 疯狂,而且直到现在,1718年杀死他的那颗子弹是从什么方向射来的仍不清楚。战争期间,除查理十二外最重要的瑞典指挥官就是他的密友卡尔·古斯塔夫·雷 恩斯克雷德,还有马格努斯·斯坦博克和亚当·路德维希·列文霍普。

   查理十二的表兄,荷尔斯坦因-戈托普公爵弗雷德里克四世于1698年迎娶了瑞典国王查理十一的女儿海德薇格·索菲亚。他的儿子,自1702年成为继承人的查理·弗里德里克在查理十二死后对瑞典王位提出要求,但是被迫屈服于乌尔里克·埃莱奥诺拉的要求。他娶了彼得大帝的女儿,安娜·彼得罗芙娜。

   伊万·马泽帕原是站在彼得大帝一方的哥萨克首领,但是于1708年投靠查理十二。他于1710年死于流亡奥斯曼帝国期间。反瑞联盟 彼得大帝于1696年继承费多尔二世成为沙皇,在对西欧的考察归来后继续推进先王已经开展的改革,将俄国转变为一个拥有之前三倍领土的近代化帝国,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黑海和里海的通道。俄国方面最重要的指挥官除彼得外还有亚历山大·丹尼洛维奇·缅希科夫和鲍里斯·施兰梅特夫。查理十二的一个表兄,萨克森选帝侯强人奥古斯特在1696年扬·苏比 斯基去世后得到了波兰王冠。他的生活是巴洛克式的,将首都德累斯顿建设为世界闻名的巴洛克城市,而且他有上百个孩子。但是他将波兰立陶宛王国改组为绝对君主国的努力失败了。他1698年9月在计划进攻瑞典时与彼得大帝在帕拉瓦的会面以浮华堕落闻名。他的绰号来自于他体魄强健。

   查理十二的另一个表兄,丹麦-挪威王国国王弗里德里克四世于1699年继承克里斯蒂安五世,继续推行其反瑞政策。在1700年的挫折后,他专注于将国家改组为绝对君主国,正如瑞典的查理十一已经完成的那样。他没能实现收复在17世纪割让给瑞典的丹麦东部省份,也没能在1715-1720年间保住瑞属波美拉尼亚北部和丹麦。但是他结束了瑞典对丹麦南方的威胁和瑞典海峡通行税的豁免权。

   弗里德里克·威廉一世作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和普鲁士国王参加了战争——他于1701年取得了王位。他致力于勃兰登堡的一贯目标:夺取奥德河口以为勃兰登堡核心区域获得波罗的海入海口。布伦瑞克-吕内堡选帝侯,1714年后的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王国国王,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也抓住这个机会使他内陆的德意志领地与北海相连。军队规模 1700年,查理十二以常年训练为基础维持着一支77000人的常备军,但是1707年之前,尽管有损失,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至少12万。

   俄国有能力动员一支庞大的军队,但是无法同时将其投入行动。俄国的动员体系效率也很低下,而且这个急剧扩张的国家必须四处设防——卫戍部队需要维持,而战争也开支巨大。覆盖俄国全境的总动员是不现实的。彼得大帝尽力将军队的士气提升到瑞典军队的水平。

   丹麦在入侵荷尔斯坦因-戈托普时动用了2万人,在其他战区还有其他部队。波兰和萨克森共动员了至少10万人。战争过程里加和纳尔瓦 丹麦-挪威国王弗里德里克四世率先向丹麦以南的瑞典同盟荷尔斯坦因-戈托 普发动进攻。1697年,丹麦军队已经摧毁了戈托普的几座要塞,1700年3月,一支丹麦军队再一次侵入并围攻特宁。与此同时,强人奥古斯特的军队也向瑞 属立窝尼亚进军,夺取了杜纳明德并围攻。之前对里加的围攻早在1699年12月已经开始。 纳尔瓦战争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最初关注丹麦的进攻。瑞典海军突破了丹麦在海峡的封锁,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附近部署了一支军队。这次奇袭和海上的压力迫使丹麦-挪威于1700年8月签署《特兰文达尔条约》退出战争。

   查理十二得以迅速在波罗的海东岸部署军队,对付剩下的敌人:除了在立窝尼亚的强人奥古斯特,还有正在途中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入侵因格里亚的军队,后者于10月开始围攻纳尔瓦。11月,俄军与瑞军相遇,俄国在第一次纳尔瓦战役中惨败。

   在瑞典签订《特兰文达尔和约》并在纳尔瓦取得胜利后,第一次反瑞同盟破裂,瑞典首相本尼迪克特·奥克森斯蒂热纳将法国和海上强国在西班牙继承战争爆发前夕对瑞典的广泛支持视为结束战争的最好时机,查理也成为欧洲的仲裁者。波兰与立陶宛 查理十二随后转向南方对抗最后一个未被击败 波兰,弗罗茨瓦夫 的对手——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公 爵强人奥古斯特。查理进入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后于1702年在科里佐战役中决定性的打败了萨克森-波兰联军,使他得以迫使奥古斯特退位,让他最欣赏的候 选人斯坦尼斯瓦夫·拉斯琴斯基于1704年即位。奥古斯特积极反抗,但是于1706年再一次在弗罗施塔特战役中惨败,迫使他于同年签订了《阿尔特兰施塔特 条约》。俄国与波罗的海诸省 纳尔瓦战役是 彼得大帝的一次重大挫折,但是查理十二军队转移向萨克森-波兰-立陶宛使他有机会恢复力量并占据波罗的海诸省。俄国1703年在伊萨斯特法和诺特贝格的胜利打通了至因格里亚的通道,在那里彼得建造了新首都圣彼得堡。他开始建设海军和以训练使用火器的步兵为基础的近代化陆军。


大北方战争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