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整理计划5(《论语注疏》南宋蜀刊本)

识句读之趣,赏古籍之美!

版本:《论语注疏》十卷,三国魏,何晏注;唐,陆德明释;宋,邢昺疏;南宋时期蜀刊本。PDF.

因水平浅陋,难免疏漏错误,烦请指出,不胜感激!

子曰:道千乘之国,
马曰:道谓为之政教。《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出革车一乘,然则千乘之赋,其地千成,居地方三百一十六里,有畸雄公侯之封乃能容之,虽大国之赋,亦不是过焉。
包曰:道,治也。千乘之国者,百里之国也。古者井田,方里为井,十井为乘,百里之国适千乘也。
融依周礼,包依王制,孟子义疑,故两存焉。
释:道,音导,本或作导,注及下同。
乘,绳证反,注同。
《司马法》。齐景公时,有司马田穰苴善用兵。周礼司马掌征伐。六国时,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兵法,附穰苴于其中,凡一百五十篇,号曰《司马法》。
畸,居宜反,田之残也。
封,甫用反,又如字。
虽大国之赋,一本或云虽大赋,包依王制。孟子、王制及孔子皆以百里为大国。
敬事而信,
包曰:为国者,举事必敬慎,与民必诚信。
节用而爱人,
包曰:节用,不奢侈,国以民为本,故爱养之。
释:侈,尺纸反,又尺氐反。

使民以时。
包曰:作使民必以其时,不妨夺农务。
疏
子曰道至以时。
正义曰:此章论治大国之法也。马融以为道谓为之政教,千乘之国谓公侯之国,方五百里、四百里者也。言为政教,以治公侯之国者,举事必敬慎,与民必诚信,省节财用不奢侈,而爱养人民,以为国本,作事使民必以其时,不妨夺农务,此其为政治国之要也。包氏以为,道,治也,千乘之国,百里之国也,夏即公侯,殷周惟上公也,余同。
注,马曰道至存焉。
正义曰,以下篇子曰道之以政,故云道谓为之政教。《史记》齐景公时,有司马田穰苴善用兵,周礼司马掌征伐;六国时,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兵法,附穰苴于其中,凡一百五十篇,号曰《司马法》。此六尺曰步,至成出革车一乘,皆彼文也。引之者以证千乘之国为公侯之大国也。云然则千乘之赋,其地千成者,以成出一乘,千乘故千成。
云居地方三百一十六里,有畸者,以方百里者一,为方十里者百,方三百里者,三三而九,则为方百里者九,合成方十里者,九百得九百乘也,计千乘犹少百乘。方百里者一也,又以此方百里者,一六分破之,每分得广十六里,长百里。引而接之,

则长六百里,广十六里也。半折之,各长三百里,将埤前三百里、南西两边是方三百一十六里也,然西南角犹缺方十六里者一也。方十六里者一,为方一里者二百五十六,然向割方百里者,为六分,余方一里者四百。今以方一里者二百五十六埤,西南角犹余方一里者一百四十四。又复破而埤三百一十六里,两边则每边不复得半里。故云三百一十六里有畸也。
云唯公侯之封乃能容之者,案周礼大司徒云,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诸子之地,封疆之地方二百里;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此千乘之国,居地方三百一十六里有畸,伯、子、男自方三百而下,则莫能容之,故云唯公侯之封乃能容之。
云虽大国之赋亦不是过焉者,坊记云,制国不过千乘,然则地虽广大,以千乘为限,故云虽大国之赋亦不是过焉。
司马法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计千乘有七万五千人,则是六军矣。周礼大司马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鲁颂閟宫云,公车千乘。明堂位云,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及坊记与此文皆与周礼不合者,

礼天子六军出自六乡,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地官小司徒云,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是家出一人,乡为一军,此则出军之常也。天子六军既出六乡,则诸侯三军出自三乡。閟宫云,公徒三万者,谓乡之所出非千乘之众也。千乘者,自谓计地出兵,非彼三军之车也,二者不同,故数不相合,所以必有二法者。圣王治国,安不忘危,故令所在皆有出军之制。若从王伯之命,则依国之大小出三军、二军、一军也。若其前敌不服,用兵未已,则尽其境内皆使从军,故复有此计地出军之法。但乡之出军是正,故家出一人,计地所出则非常,故成出一车,以其非常故优之也。
包曰道治也者,以治国之法,不惟政教而已。下云道之以德,谓道德,故易之。但云道治也。
云千乘之国百里之国也者,谓夏之公侯、殷周上公之国也。
云古者井田方里为井者,孟子云,方里而井,井九百亩是也。
云十井为乘百里之国适千乘也者,此包以古之大国不过百里,以百里赋千乘。故计之每十井为一乘,是方一里者,十为一乘,则方一里者,百为十乘。开方之法,方百里者一,为方十里者百。每方十里者一,为方一里者百,其赋十乘。方十里者百,则其赋千乘。

地与乘数商相当,故曰适千乘也。
云融依周礼包依王制孟子者,马融依周礼大司徒文,以为诸公之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以下也。包依王制云,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也。又孟子云,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之制,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包氏据此以为大国不过百里,不信周礼有方五百里、四百里之封也。马氏言名,包氏不言名者,何氏避其父名也。
云义疑故两存焉者,以周礼者,周公致太平之书,为一代大典。王制者,汉文帝令博士所作。孟子者,邹人也,名轲,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著书七篇,亦命世亚圣之大才也。今马氏、包氏各以为,据难以质其是非,莫敢去取于义,有疑,故两存其说也。
包曰作使至农务。
正义曰,云作使民必以其时者,谓筑都邑城郭也。以都邑者,人之聚也,国家之藩卫,百姓之保障,不固则败,不修则坏,故虽不临寇,必于农隙备其守御,无妨农务。春秋庄二十九年左氏传曰,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注云,谓今九月,周十一月,龙星角亢,晨见东方,三务始毕,戒民以土功事火见而致用。

注云,大火心星次角亢见者。致筑作之物,水昏正而裁。注云,谓今十月,定星昏而中。于是树板干而兴作,日至而毕。注云,日南至,微阳始动,故土功息。若其门、户、道、桥、城、郭、墙渐有损坏,则特随坏时修之。故僖二十年左传曰,凡启塞从时是也。王制云,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周礼均人职云,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是皆重民之力,而不妨夺农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