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的生意人,昭武九姓粟特人在中国,胡将安禄山入唐安身
无论在回鹘帝国时代还是在突厥第一帝国时代,粟特人都支撑了当时盛行的绢马交易。所以按理说,粟特人不可能不涉及突厥第二帝国盛行的绢马交易。但实际上在反映有关粟特人在突厥第二帝国时期活跃的史料以及遗物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唐朝历史中,粟特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热衷于贸易,常年活跃于丝绸之路,唐朝帝国、突厥帝国以及回鹘帝国都与粟特人的密切关系,这不能不说令人感到非常意外。
我们都知道唐玄宗时代,发动安史之乱的武将安禄山其实是一个胡将,确切地说是一个粟特人。

安禄山其生母是突厥名门阿史德氏的萨满,他出生于突厥第二帝国时代的蒙古高原。安禄山父亲拥有显示撒马尔罕的“康”姓,是一位活跃于突厥的粟特裔武将。可是,因为安禄山的父亲很早去世,所以他母亲又和另一位有地位的粟特人——从布哈拉来到突厥的安延偃再婚。因此他随养父的姓,名叫安禄山。

716年,阿波干可汗因遭遇内乱死去以后,引发夺位大战,其手下的许多突厥人、粟特人、粟特裔突厥人等都逃亡到了唐朝。安禄山和养父安延偃,及同族的安孝节、安思顺、安元贞兄弟等都逃到唐朝。安延偃的弟弟安波注是安思顺、安元贞兄弟的父亲。安波注与安孝节的父亲安道买两人,都是服务于唐朝的“蕃将”。安道买之次子,即安孝节的弟弟安贞节,时任岚州别驾,安禄山等是依靠安贞节才得以在唐朝安身。

根据安禄山的事例,我们可以推测,在突厥第二帝国时期,其内部也存在着若干个粟特人族群,粟特人或粟特裔突厥人武将活跃于其中。这种推测还可以从唐朝的史料《康阿义屈达干神道碑》的记载得到旁证。

这个康阿义屈达干,乃是在突厥第二帝国灭亡时,带着王族女性以及王子等内附于唐朝的人物。其后他被安禄山揽入手下,但后来又冒死投奔了唐朝。根据神道碑记载,康阿义屈达干是柳城人,其祖先是前突厥的贵族,其父在阿波干可汗时期,是负责统率在突厥的粟特人集团的颉利发,同时也是阿波干可汗身边的得力武将。在阿波干可汗死后,毗伽可汗上台整肃阿波干的旧势力时,康阿义屈达干并没有遭到清洗,一直留在突厥。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事实,就是粟特人是存在于整个突厥第二帝国时期的。

而在701年以及702年,默棘连率领突厥军队进军鄂尔多斯,统治鄂尔多斯南部六州胡。六胡州正是粟特人的聚集地,由此推测,当时一定有相当多的粟特人,以及粟特裔突厥人从唐朝迁徙到了突厥。

703年突厥以“拔悉密没有向突厥派出骆驼商队”为由,悍然发动了对拔悉密的征伐。由拔悉密去突厥的骆驼商队所运输的贡品或者商品,几乎都是由粟特商人从西方运来的东西。由于拔悉密地处草原之路的要冲,所以一直控制着从西方到北庭的骆驼商队,并且将这些骆驼商队分别发往唐朝与突厥两地。通过突厥征讨拔悉密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由粟特人主导的骆驼商队在此之前,一直与突厥有着贸易关系,因而突厥境内的粟特人数量也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