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2023-03-28 13:02 作者:bili_92460654874  | 我要投稿

 1.考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要求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对福建省目前使用的小学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及结构体系的了解程度。

    2.考查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等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考查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具备从事小学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及课余竞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1.了解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 3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6.5.6)、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闽教体[2018]14号)、《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2020.10.15)、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21〕7号)、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9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28号)。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和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5.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一、招聘岗位及人数



本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8名,其中幼儿园行政管理岗3名,幼儿园专任教师岗5名,招聘岗位见附件1。



二、招聘对象及资格条件



(一)招聘对象



招聘对象为社会人员。“社会人员”是指除应届毕业生外,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人员。港澳学习、留学归国人员报名的,报名时毕业未满1年的视为应届毕业生,已满1年的视为社会人员。



(二)基本资格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政治权利,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具备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性格开朗,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服从组织分配;



3.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身体状况符合《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无精神病史;



4.符合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者技能条件,详见附件1。

(三)专业、学历学位及工作年限要求



1.学前教育、幼儿园管理、幼儿保育专业毕业,且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符合专业要求的全日制幼儿中等师范学历考生,其大专或以上学历的专业不限)。



2.幼儿园行政管理岗要求应聘者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园长任职资格证以及幼儿园二级以上职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10年以上且具有5年以上幼儿园正、副园长的工作经验。年龄在45岁以下(即1977年3月1日以后出生)。

    7.掌握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方法。

    8.掌握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灵敏性、平衡能力、协调性、爆发力、速度、反应时的多种练习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

    9.掌握测量与评价体能水平的方法。

    10.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教体艺〔2021〕7号)、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9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28号)。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4. 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以及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5.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