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款,坐车,进小区...“刷脸”使用很方便,但这真的安全吗?

近年来,我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需要“人脸识别”的场景,大到智慧城市建设,小到手机客户端的登录解锁,仿佛我们的生活进入了“刷脸时代”。有人觉得刷脸很方便,也有人觉得便捷但不安全。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刷脸时代”,个人信息的保障问题。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你支持吗?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下,我们开始使用到人脸识别的功能,出入小区可以刷脸,去小卖部买东西可以刷脸,甚至上厕所也可以刷脸取纸等等。
市民
支付的时候不用带手机,直接一张脸就可以了,回家的时候刷脸就可以进门了,觉得很方便。
幼儿园校长
(家长)凭卡入园,如果家长卡丢了,可能会存在一些些隐患,所以现在使用刷脸机,很大程度上,保障我们来离园孩子接送的安全。
但在街头采访中,也有不少市民透露出了对“刷脸时代”的担忧。



数据显示:六成受访者认为“刷脸”存在被滥用的趋势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的确,现在有很多网红厕所,连取卫生纸都要刷脸了。
而根据记者走访,如今很多场所的门禁都改为了刷脸,现在大量的健身房也将刷脸改为唯一的出入验证方式。刷脸虽好使,但这些刷脸功能是否必要呢?
市民
看什么场合吧,像机场,高铁,我其实还是要支持的,像有些商家店铺,也去做人脸,那我是不支持的。
记者走访刷脸设备厂商:信息储存方式多样
那么,在每一次刷脸之后,这个属于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物识别信息,究竟去了哪儿呢?记者就此展开调查,找到了在福州刷脸设备市场保有量较大的两家公司。
两位负责人都告诉记者,他们的设备将用户的人脸信息保存在云服务器上,负责人强调,这很安全。但在进一步了解后记者发现,其实这些所谓存在云端的数据也有被不相关的人接触的可能性。
刷脸门禁经销商
我们的数据是通过网关,已经锁起来了,(需要)法人或者我来输入密码,才能启用。
除了将数据储存在云端外,记者在走访中,还了解到人脸信息可能储存的另一种方式。现在有不少企业也启用人脸识别系统来管理员工,在走访这类人脸识别设备的厂商时,销售人员告诉我们,他们的信息存储方式是不联网的。
刷脸门禁经销商
不联网,我们提供设备你们自己管理,就专门配备一台电脑去管理,电脑设置密码就行了。
这位销售人员强调他们这款产品的信息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后台软件有设置密码,同时也不联网;但观看演示时记者发现,只要知道了后台软件的密码,想要接触到用户的个人信息还是挺容易的。
将信息保存在本地,看似安全,但由专人来管理个人信息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也埋下了信息泄露的隐患。专家表示,不论是云端还是本地,现如今常见的人脸识别信息存储方式,安全性都还有待提高。专家也指出,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密码能改,脸不能换,人脸信息一旦被盗用,安全隐患较大。
专家的担忧其实不无道理,就在去年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中,就已经显示,有30%的受访者因人脸信息的泄露,遭受到了财产或者隐私方面的损失,所以人脸识别虽然好使,但要谨防被滥用。
记者调查: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在此前的调查中,记者注意到如今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推广人脸识别门禁。而对此学生的选择权却很少,只能作为被接受的一方。可当记者问起校方,这些被采集的学生信息是否安全时,工作人员一时给不出答案。
在记者的提醒下,校方最终不再强制学生必须刷脸入学,而是提供了刷卡和刷脸两种选项。而同样忽视个人信息保护的情况也发生在不少已经安装上刷脸门禁的小区,业主们向我们表示,刷脸门禁是很方便,但至于刷脸后个人信息安不安全,他们也没有深究过。



法律日趋完善期待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大家的说法听起来无奈,但法律专家告诉我们,作为用户,我们在认为个人信息有泄露风险时,可以对“刷脸”说不,而如果对方真要推广刷脸,也需先征得使用者的同意。
其实除了刚刚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之外,近几年已经很有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陆续地出台,我们在走访中也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个人信息保护,我们相信通过多方的共同主动参与,我们一定能共建一个更加安全和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