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猜想
易经学习猜想:
天地定位之说或去乾坤为首尾,定其端兆
升之不往之说,或可解释为坤错乾,取不往之意
艮坐丑寅,至今未解
伏羲之卦,为易之数,文王之卦,易之象,帛书之卦,或为易之气,亦或为另家之说
易之象之说或有不足,后天分取或以四正阴阳而分,同时洛书中生成数之象也符合此说
在后天卦中,乾取金之肃杀之象,取金九之成数(取数之论亦或有误,金数移火位)
升就是进升,往而不返,故曰不来,坤地巽木,地中生木,取象为升。
先天卦或出于天象观察,即十二辟卦的归纳,十二辟卦早见于周髀之上,记录一年日晷长短变化,取--为长影,取—为短影,然后相合成一种图案,类似于现在的重卦,所以部分重卦或先于单卦的出现,先天卦或就是辟卦的归纳与简化,见图右上角,方位也对,象的起源或与卦的卜筮有关,卦的卜筮作用的转移或与古代天的崇拜有关,或许类似于占星起源一般(周易研究,1988年第一期,易的阴阳观与世界起源),同时帝出乎震中也可见天文遗迹,(知网,帝出乎震考)但是生成数之说在其中难见踪迹,目前也未读到令我信服之说,二进制的排列也与先天卦数相配甚好,(周易研究,1988年第一期,计算机与八卦二进制)但是卦生从下往上取天地人之意,而若要用二进制排列却要从上往下排卦,无论是取阳为一还是取阳为零,或许是因为生搬硬套原因吧,总是觉得过于牵强。
河图与先天卦之间目前没有找到令我信服之说,但从建模之说或可见河图洛书与后天卦之联系紧密,河图洛书构成的3D形象确实神奇,研究方向也确实新颖,目前未发现其不足之处,但不免有生搬硬套之疑,总体还是比较有趣,同时如果将后天与河图洛书相联系,能更好体现后天流转之意,(知网,河图洛书的阴阳建模)而且卦象转化在后天中十分明显,取五行与卦相配合以四时之说十分完美,且与出乎震类之说也相配较好,象在其中也得以展现。
同时先后卦的分配问题也得以有所眉头,先天卦中天地对峙之分法目前我十分信服,而且也未见不合理之处,其余卦可取错综相配,与天地定位之说相合甚好,但是后天卦中流传的出乎震之说重流转,未有分组之论,但是取于河图的阴阳分法(或称为土分法,在图中可见,当时阴阳分画错位置了)却能使此问题得以见一丝解决的可能,河图取左上为木火为阳,右下为金水为阴,在后天卦中正好相当于以艮坤为分界线,取土象,中宫统领调和之意,甚妙,亦可以与磁偏角之现象相合,(这个是我自己瞎想的没有任何论证,当做笑话一看即可)当然后天重流转,或许本就无分组之论,强硬分组也可能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在用洛书配后天卦时,流转之象更加明显,洛书本取叁伍错综,以天地用数四十五为底,以数见之基本数学九宫格十分明显,但此处主要以生成数看待这九个数,可见,一六之水到二七之火到九四之金到三八之木到五之土再到一六之水,生克变化,流转不息,但是与后天卦相配可见,四正之位金火异位,以土为界生克相交,四隅之位暂未看到令我信服之说,目前我也就只停留在位置相偏的地步,但是若以纳甲法看待,四隅之位多土(此处纳地支),但也难解其意,也可能是我水平不够吧,此处暂留不论。
还有一种排卦法,即帛书排卦,我觉得这个排卦极其美妙,与阴阳之意相配甚好,分组也十分清晰,其以天地定位,左右分阴阳,以卦气消息为流动线索排列卦位,简直美妙至极,(周易研究,1988年,第一期,帛书周易)但是整体反而局限于卦气之中,相较于其他两种排法略显僵硬,但是帛书周易产于汉代,当时本就重于义理之学,而且学派林立,或许该学派本就止于义理卦气呢?
最后浅谈一下纳甲,汉代以杨雄代表人物的一部分易学家开始将阴阳五行世界观与易相联系,构筑一个更大的体系,使包括干支在内的许多知识内容交融在一起,所以在此也对后天卦的起源再一次提出疑问,毕竟后天卦中五行配比在其中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更重要的这一时期的纳甲之术,可以说是术数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无论是风后奇门(有人曾猜测风后奇门或就是太乙神数,但此处不做过多论述,浅提一句)的发展,还是京房一派的纳甲法,对后世的术数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本人才浅,未曾读过奇门遁甲,对京房纳甲也是一知半解,就不过多言说,只是浅提一下其发展与意义。
本人才浅,写此文供诸位同仁阅读,望抛砖引玉,看完后能与我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