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景观廊道设计案例|Needle景观案例分享

2022-01-31 06:49 作者:Needle设计空间站  | 我要投稿

Vol.36

景观廊道设计案例

弥尔河绿色廊道总体规划的生态组成要素之一是增加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即通过移除大坝,引入多样化的栖息物种为原生的野生动物群体提供支持。与生物栖息生态学家紧密合作,设计师通过塑造河滩、集水区和蜿蜒的河道来模拟自然的河流形态。原生树木、灌木、草类构成的稳定的植被组合,被用以固定河岸土壤,同时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栖息地和筑巢的场所。被重新引入的洪泛区在城市的中心创造出重要的盐沼栖息地,为从盐水迁徙到淡水中溯河产卵的鱼类提供前往集水区的通道;360年来,1200条河水青鱼第一次回到这里产卵;潮水交换效应为陆地和水域带来惊人的生物多样性。得益于多样化的河岸形态和河水深度的设计,其他物种得以在此栖息。

HASSELL的项目愿景是“虹观浦江”,用花园式的滨江绿地缝合基地各个地块,重塑其历史上独特的公共绿地身份,释放虹口北外滩滨江潜力。当地居民能够从中找回与母亲河的联系,进一步认可虹口区浓厚的人文气息。

项目定位“文化廊道、活力廊道、 生态廊道、景观廊道 ”四大主题,沙河流域未来的发展无论在国家战略布局,城市区位经济发展,还是自然生态资源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规划园区主要文教设施集中布局于沙河两岸,但相对孤立,沙河景观廊道具有作为两岸文教设施连接纽带的特除意义。

潼南大佛寺湿地公园位于涪江流经重庆潼南区中心区域两岸,南侧紧邻大佛寺四级风景区,地处潼南城市形象展示的核心区域,是高密度城市中难得的滨河滩涂绿洲。设计师以打造“与洪水相适应的滨江滩地——涪江湿地的回归”为设计目标,尽可能保留河道的滩涂湿地环境,压缩城市阳台的边界,架设步行廊道,增加市民的湿地体验空间。项目以“江舟花堤悠悠走,三千须弥漫漫寻”为愿景,挖掘潼南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一个是历史悠久的航运文化,一个是以大佛寺为基础的的佛教文化,从而打造具有本土文化性格的城市滨河湿地景观公园。

位于杭州和上海的周末集散地的“浔鱻岛”(“FishNest Island”),通过规划设计五个重点区域的活动,满足了选择一日游与短途旅行的游客需求。修复后的这五个区域包括再生保护区,传统村落中心,农渔创新区,再生湿地公园和人居渔文化廊道。每个区域都融合了自然体验和旅行目的地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水上市场,研究类设施和修复后的村庄。在村落的中心,一个标志性的“鱼网”檐篷博物馆展示了该地区独特的渔业遗产,同时一系列孵化场,也展示了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创新。金鳍瞭望台屹立于岛的最东端,沿着宽阔的滨水草坪亦可享有壮丽的江河景色。丰富的活动日历表用以激活滨水草坪,以确保小岛在不同季节拥有诸如节日、产品、农产品、艺术、景观和野生动植物等的多样性体验。

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高参与性的滨江绿带公园。项目重建了城市与河流之间联系,同时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公共服务空间。完成后的滨江公园已成为联系城市的纽带,对接整个城市的绿色廊道和活动空间。

码头的景观由一系列置于建筑之上或建筑内部的不同层高的花园组成。置于周边的基础设施激活了园区边缘的花园,而室内庭院提供了一个安静的休闲场所。Danzigerbocht旁边的“先锋公园”的形态由自然水岸塑造而成。办公楼的内部有一个特别的错层中庭。由廊道和阶梯组合而成的小网络构成了建筑物内外的探索之路,室内外的空间很好地融合到了多元的园区景观中。

二号连廊位于龙岗中心区政府旁,连接万科广场商业综合体与世贸百货广场,天誉二期住宅区,商业步行街等。桥体位于德政路上方,横跨龙翔大道,是一个连接多方平台的二层景观廊道。基地内人流密度大,流线复杂,现状人车混行。同时,基地周边缺少市民活动场所,周边的公园空间大都以自然景观为主,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因此,可以利用二层通廊空间建立一个都市性休闲场所来解决交通问题以及提升片区的品质。

设计在原有工业建筑“封闭大墙”中植入开放式景观廊道及公共空间,建构园区内外景观的积极对话关系,基地内被谨慎保留的大树也形成了石景山景区向园区内部绿色渗透的最佳软连接介质。

设计场地位于旧港口区。经过流域景观规划分析和对城市设计的潜在需求,方案将采用纵向的景观廊道和横向的城市发展轴线链接南北向城市森林、沟通东西向法德边界,用新的活动重新激活旧港口区。

项目包含两个尺度下的考虑。区域尺度中,兴建了以地形为基础的“景观基础设施”来应对多重挑战,为未来发展中不同的城市活动所需地面做好准备。人尺度中,吸收罗马城市规划和文艺复兴时别墅的灵感,以全新的方式引入视觉控制系统,保证未来不可预知及动态的城市条件下的生活质量。设计的总体概念是建立防洪区域以及日常雨水收集廊道,降低未来城市的负担,节约发展用地,运作区域尺度生态廊道。视觉控制网络控制场地地形中的节点,节点间用道路链接,具有不同功能,成为城市生活的点区域。联系区域尺度和人尺度下的考量,为城市化的发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可满足大规模人类城市行为。

智谷云廊位于在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旁边的鹿溪智谷绿道内,是智谷绿道内的核心景观节点。空中廊道主体结构为钢结构,长300米、宽4米,穿行在草地、树林和湿地之间。

整个乐园场地便是“浓缩版”洱海生态水循环。在“水→云→苍山→十八溪→湖滨缓冲带→洱海”的故事线中,通过仿生此间环境及动植物,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自然科普乐园分为“云溪戏水”“洱海探秘”“石滩秘境”“梦幻森林”等四大板块,连续的交通流线创造出一种永无止境的奔跑和游戏的体验,让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的版块和空间之中自由探索。这条路径就如同一个故事中的线索,联系起一系列拥有不同功能的空间,将探索发现的惊喜与成长的体验一同纳入苍山洱海的故事之中。

综合考虑历史原因与自然气候环境因素,Gossamer提出在河流廊道(泾河)与城市(泾河新城)之间建立一个新的亲水界面。设计方案“粼”岛位于国家政策“一带一路”的中心轴线上,通过为西安打造一个活跃的生态脊梁和世界级滨水区,为河流廊道的开发与修复做出了示范。

设计运用了生态水净化、雨洪生态管理、与水为友的适应性设计以及最小干预的景观策略,结合硬化河堤的生态修复、改造利用农业水利设施,并融入安全便捷的慢行交通网络,将过去严重污染的河道彻底转变为最受市民喜爱的生态、生活廊道。设计实践了通过最低成本投入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可能,并为河道生态修复以及河流重新回归城市生活的设计理念提供了宝贵的实际经验。


景观廊道设计案例|Needle景观案例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