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碰撞!第七届耳边事广州聚会分享环节回顾!

4月8/9日,第七届耳边事广州聚会在广州花园酒店隆重举办。除了琳琅满目的新品器材可供试听之外,聚会现场还设置了相当有趣的分享环节,重磅品牌和业内大咖接连带来精彩的讨论内容,让现场烧友看得好不过瘾!
回顾第七届耳边事广州聚会上亮相的重磅器材,请点击:

便携 or 台机?
——“云上HiFi赏”主题直播回顾

“云上HiFi赏”主题直播(完整版)

“云上HiFi赏”主题直播(精华版)
去年耳边事和甲苯CLUB联合举办的“云上HiFi赏”品牌联合发布会暨行业焦点峰会上,烧友们见识到了一个讨论话题尖锐、主题趣味十足的“HiFi圆桌谈”栏目。这次耳边事广州聚会现场,新一期“HiFi圆桌谈”如约和烧友们见面,带来了烧友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便携与台机之论”。
现场邀请飞傲企划推广部经理Matt、TOPPING拓品品牌经理Child、山灵市场总监Alex三位嘉宾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在主持人和烧友抛出的一个个辛辣问题之下,几位行业大佬时而妙语连珠,时而唇枪舌剑,甚至时而暗捏冷汗,场面相当紧张刺激!

这一期嘉宾所代表的品牌都在便携和台式设备领域有过长期研究经验。而本期栏目向他们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相当尖锐:站在厂商的角度,便携和台式设备哪个开发难度更大?
飞傲Matt和山灵Alex均认为,便携设备因为体积小,在设计时需要顾及许多问题,开发难度更大;而台机发挥空间则要大很多,设计布局时要方便一些。
而拓品Child的观点则有所不同:基于对声音高度和工艺品质的追求来看,台机一直以来代表着音频行业的技术前沿。不过,当前台机领域器材同质化的情况较为普遍,不少器材采用了相近的硬件方案,相比于便携领域,“有个性”的台机并不常有。而优秀的台机品牌对比普通品牌,区别就在于能否突破技术限制、不断革新,或者是在器材设计、声音表现等方面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一新。从这个方面看,台机的开发难度要更大。

近段时间,电子管器材,也就是俗称“胆机”的器材,亮相频率越来越高。巧合的是,本期嘉宾所代表的品牌,旗下产品都不以胆机为主力。对于胆机器材,各大品牌是如何看待的?
Alex介绍,山灵在台机领域曾推出过不少特色胆机,但在便携领域,诸如啸叫效应等胆管自身的问题暂时还难以根治。未来山灵可能会在便携胆机领域发力,目前暂时还是秉持“且行且看”的态度。
Matt认为,传统的电子管台机市场如今一直在走下坡路,这也是飞傲此前一直没有推出台式胆机的原因。而在便携领域,经过对市面一些主流胆管样片的实际测试,出于指标等方面的考量,飞傲最终放弃了开发便携胆机的设想。此外,Matt还分享了自己和一些电子管厂商交流的心得,指出如今电子管行业在研发与生产上缺乏技术与工艺传承性,有不小的被淘汰的风险。
拓品推出的器材,基本上都拥有出色的性能指标。都说胆机指标不高,那么,拓品会不会推出“高指标胆机”呢?Child分析,电子管元件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电子管自身素质不足,其二是性能上不稳定,不同批次电子管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当某一型号的电子管性能和稳定性达到了拓品的要求,拓品才会考虑开发胆机。

如今,国内外有一些品牌开始尝试打破固有的产品形态界限,推出“跨界”设备。对于这种设备,有的烧友认为其代表了HiFi器材的未来,也有烧友觉得跨界的尝试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对此,三位嘉宾的观点截然不同。
Child认为,传统主流形态的台机依然处于蓬勃发展状态,是当下烧友们的重要选择。烧友们肯定有其他器材形态方面的需求,但当下市面上“跨界”器材是否符合烧友们的需求,这是个暂时无法确定的问题。
Matt回顾了飞傲“桌面台机”M17播放器的开发历史:传统便携播放器仅靠电池供电,必然受到功率、散热等方面的约束,而支持外接电源的M17正是为了突破瓶颈而生。基于M17的成功经验,Matt认为跨界类产品会成为一个寿命长久的品类。
山灵过往曾经推出M30桌面播放器、H7便携解码耳放等多款跨界产品。Alex表示,跨界产品注定是带有探索性质的。有的器材在跨界过程中经受住市场考验,就会逐渐确定方向、成为品牌的特色。一个优秀品牌一定要有跨界尝试的精神,否则其产品就会平庸化、同质化。

在聊了很多关于便携与台机的问题之后,在场嘉宾也站在品牌方的角度向发烧友们提出关于“台机怎么选”的建议。从不同角度出发,三位嘉宾的意见堪称针锋相对——
Child认为,在相同预算、仅考虑声音而忽略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台机的表现要比便携器材好得多。因此,Child建议有兴趣玩台机设备的烧友,依照在便携设备上投入的费用,在台机上也投入同等的钱。
Matt以飞傲旗下售价亲民、市场反响热烈的台式解码耳放K5 Pro、K7为例,提出了他对“普及型台机”的理解:在保证器材性能指标、声音表现的前提下,入门台机要尽可能降低用户的入手门槛,这样才更有利于台机的普及。
对于台机普及的问题,Alex则提出和Matt相反的观点:无论是便携还是台机,优秀的体验感比便宜的价格更重要。比如山灵H7便携解码耳放、EM5桌面播放器,都加入了本地播放、远程操控等等使用便利度非常高的功能。Alex认为,入门级产品必须是大而全的,每一方面都不能做得差;建议烧友们在选购器材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器材使用场景、综合性能等问题。越是入门,越要省心。
一个小时的交流时间在热烈的对话之中匆匆流逝,无论是台上的嘉宾还是台下的烧友都有意犹未尽之感。
后续,我们会继续联合圈内各界人士给大家带来更多热门话题的讨论。大家还可以关注耳边事与甲苯CLUB联手创办的“云上巡赏”直播栏目,更多圈内大咖将在节目中展开交流。如果你有感兴趣的话题希望得到大咖的解答,也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哦!
21年的坚持
——达音科粉丝交流会回顾

21年,对一个人、一个品牌而言,都是非常漫长的历程。创立了21年的品牌如何立身,挥洒青春21年的人如何坚守初心?对于达音科,以及达音科产品总监及调音团队主导人赵工而言,这背后承载着无尽的汗水与艰辛。这一次,赵工亲临现场,和烧友们重温达音科过往波澜起伏的故事。

熟悉达音科的烧友都知道,这个品牌背后的达电电子是一家以代工起家的公司。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研发制造能力之后,赵工的团队萌发了创立自主品牌的想法,2003年,“DUNU达音科”应运而生。
在自主品牌刚起步时,达音科发展非常快,却也由此遇到了管理上的问题,甚至一度不得不暂停了所有运营工作。期间,达音科用户不离不弃的支持打动了这个团队,他们毅然决定重启品牌、独立运作,并一直茁壮生长。
赵工认为,一个品牌要保持活力,无非要保持两点,即产品的“创新性”和“可靠性”。“可靠性”在达电电子长年代工的行业经验加持下,完全有保障。而在创新方面,达音科一直走在国产品牌的前沿。赵工也披露了几款达音科经典器材研发背后的故事。比如2019年上市的17th,这款耳塞实际上是赵工研发另一款经典耳塞DK4001时的“偶得之作”:当年达音科研发DK4001的动圈单元时投入巨大,在不停修正动圈振膜过程中,赵工发现某一个状态下的振膜非常适合做全频单动圈,于是开启了限量款耳塞17th的制作计划。这款耳塞的本体由赵工亲手制作,称得上达音科回馈烧友的一个福利。
现场有大量烧友来到这场分享会,向赵工抛出了诸多问题,其中大部分烧友对达音科旗下各款经典耳塞的续作开发计划感兴趣。对此,赵工也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达音科部分产品线的现状以及后续更新计划,让烧友们更添几分期待。

重新认识“试音曲”
——半烧主义专场分享回顾

HiFi发烧源自于我们对音乐的热爱。而当我们品鉴一件器材的时候,“试音曲目”总归是绕不开的。选择什么样的试音曲,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器材的特性?对此,烧友们自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经验,但也仍有不少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些片面。由圈内资深烧友半烧主义带来的专场分享会《试音曲里的音质密码》,就针对试音曲的认知与选择的问题,和大家深刻交流了一番。

半烧主义表示,在他和众多发烧友交流的过程中,“音质”对每个人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日常沟通时,“音质”只代表了主观听感上的“好声音”与“恶声”,有不确定性。
回顾广大烧友入烧的历程,我们会发现自己为了听得更爽,在升级器材的过程中会在“爽”点里深挖,进而发现使用某些更高档的器材听自己的歌“变得不好听”了。半烧主义认为,我们既要“听个爽”,更不能忽视“听得准”,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而声音准一些的系统出来的声音更贴近录音师和歌手原本的演绎理念。“听得准”,是烧友们找到好器材、搭配好声音的决定性一步。
如何才能“听得准”?半烧主义根据经验归纳出三大前提:首先要用合适的曲目,去判断器材声音的特征;其次,我们要弄清一首“据说适合作试音曲”的曲目究竟哪个片段适合用来测试;第三,音乐的版本不同,音质也有差异,一定要选择音质过关、细节和动态到位的版本来试音。他以“人尽皆知”的《渡口》《加州旅馆》等经典曲目为例子,详细解读了这些试音曲的独特性,剖析了这些曲目正确的“使用方法”。
接下来,半烧主义和烧友们详细分享了自己“多年私藏”的“试音宝典”:以男女声乐曲测试中频表现;以多首女声曲目轮流听的方式测试器材的音色;以倍大提琴曲目测试低频;以三角铁、竖琴等乐器片段来测试高频;以交响乐曲目测试声场表现;以爵士乐现场演奏录音测试声音定位。半烧主义特别强调,“试音宝典”与具体的试音曲要结合在一起试听,才能发挥试音曲的价值。同时,半烧主义也将自己个人多年来测试器材表现的曲目和标准分享给烧友们。

这场干货满满的分享活动尾声阶段,烧友们也和半烧主义相互交流起自己选择试音曲的习惯和经验。尽管这场分享已经结束,但烧友之间的学习交流不会就此中止。如果你想要和嘉宾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可以在各个平台给他留言:
微信公众号:半烧主义
微信视频号:半烧主义
新浪微博:@半烧主义
抖音:@半烧主义
感受“桌面HiFi生态”的魅力
——飞傲粉丝交流会回顾

去年年末开始,“飞傲HiFi桌搭系统”就成为HiFi圈内广受讨论的话题之一。在飞傲粉丝交流会上,飞傲企划推广部经理Matt、产品经理胡工将这套系统搬上了台,向烧友们详细介绍HiFi桌搭系统背后的开发故事。

飞傲企划推广部经理 Matt(左)、产品经理 胡工(右)
目前已经成型的飞傲HiFi桌搭系统,涵盖了流媒体数播R7、桌面音箱SP3、60mm大口径动圈头戴耳机FT3等桌面器材,还可选配线性电源PL50、蓝牙遥控器RM3、多媒体小键盘KB1等配件,外观协调,视觉观感统一。
Matt介绍,桌面数播解码耳放、HiFi 2.0有源音箱、头戴大耳机都已经是非常常见的器材形态,但这几款器材对飞傲而言却都是首次开发。尽管这些传统形态的器材如今已不像当年那样辉煌,但依然有不少玩家使用。
HiFi的市场在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如今,“桌搭文化”在年轻朋友之中非常流行,这也为台式数播、音箱、大耳机焕发新的生机提供了土壤。飞傲HiFi桌搭系统由此而生。这套桌面生态考虑的不仅仅是音质这一核心需求,还考虑到外观、操作、搭配、使用场景等烧友实际使用需求。

这场分享活动也吸引了不少飞傲粉丝到场。在交流提问环节,烧友们纷纷向两位嘉宾提出关于飞傲热门器材设计理念、产品线未来规划等问题。两位嘉宾介绍,飞傲器材一直都有非常明确的调音理念,当然,对于不同级别的器材,设计的思路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中高端的器材,飞傲会将其设计为相对中性、没有明确倾向的风格,以适应烧友们多样化的听音需求。
此外,Matt也透露了更多高级别器材已进入开发阶段的信息,并表示当前的飞傲桌搭系统在设计之初更多考虑纯粹的音乐播放功能,后续的产品不仅在声学配置上有所提升,在功能上也会有更多拓展性,从而让桌搭系统的玩法更加丰富。
内容丰富的分享环节,让到场烧友们从久违的面对面交流之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本次聚会已经圆满结束,但烧友们交流HiFi发烧心得体会的快乐将一直持续下去。
请大家持续关注耳边事在bilibili平台推出的“云上巡赏”直播栏目,以及每年九月份举办的“云上HiFi赏”年度盛典,更多热门话题,我们一起关注、共同探讨。
期待下一次活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