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跟诊日记

2020-08-13 22:13 作者:Drcabin  | 我要投稿

不知不觉就离第一次进老师诊室过去1个多月了,想把几点心得记录下来。

由于听不懂粤语的原因,跟诊的很多时间是在发呆,对很多病人的情况其实是不太了解的,而且虽然去了4次,但是还没没看懂老师开药的逻辑,不过好在今天搞到了住院系统的账号密码,以后没事的时候可以登陆系统多多学习了解一下。

自己这一个多月来对肿瘤学的进展比预期要慢不少,反思了一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比较懒,有时候拖延一下,一天就过去了。下班后的宝贵时间没有珍惜,没有规律的作息,对学习习惯伤害很大。

如何克服自己上班的疲倦对学习对影响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然而如果自己不能尽快解决的话,那这一年的实习生活可以预期是自己上大学来进步最小的一年。除了写病历以外自己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这对自己21年秋天开始的研究生生活无疑是致命打击。

在跟诊的发呆时间,自己也在偷偷关注同门的师兄师姐的精神状态,也在反复思考,他们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提高自己的,也在评估自己要达到老师学生的平均水平还需要多久。这个问题在今天有了突破性进展,非常感谢师姐的教诲,让我得以前所未有地了解自己将来的研究生阶段的具体学习安排。

今天收获的几个重要信息以及自己跟诊的感想:

  1. 自己有在9月份开始进实验室的机会,而且可以从零基础开始学起,这种机遇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幸运的,如果以读博为研究生的第一目标的话,掌握基础科研的技能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本科阶段可以放心大胆的承认自己什么都不会也会有师兄师姐教,等到了研究生阶段再从头开始无疑有些晚了。当然,很多志在读博的同学在实习前就已经经常出入实验室了,我和他们比自然是已经落后的了,也因此应该迎头赶上才是。

  2. 老师尚未有开组会的习惯。但随着老师去年晋升博导,我个人认为组会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预期定期讨论文献这个活动很大概率会在将来开展。对自己来说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趁还没开展组会之前多积累读文献的经验,注重总结与归纳科研思路,这样等不久的将来(可能是我读研究生后,也可能是研二阶段),等组会固定下来后,自己可以言之有物,不会每周手忙脚乱。

  3. 自己八月的学习重点应该是读完《癌生物学》,自己七月只读了一百页,这个进度实在是太慢了。对待这个大部头,确实心中有畏怯感,总觉得自己看不完,但反向思考一下,自己马上也是22岁的人了,应该比去年更能掌握自己的时间。高强度的学习需要有规律的学习,也需要更坚韧的意志。看《癌生物学》不仅是为自己日后的肿瘤研究做基础知识储备,也是在让自己的【能力】达到研究生该有的水平。这不仅有学习能力,也有规划时间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我相信没人会觉得在繁忙的临床工作后再集中精力看一千页的基础科学书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成年人的生活也没有容易二字呀!你不看,总有人会看,总有人会发文章,总有人会读博士,总有人会当大主任。你不去探索未知,总有人会去,但探索未知的这份独一无二的乐趣,你就体会不到了。尽管这是一段孤独又看不到终点的旅程,但你在看不到终点的赛道上一个人孤独的往前走,不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慢一点到他们的终点吗?

  4. 不忘初心。自己选择肿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觉得肿瘤学比较难,在高中的时候,自己对【难题】是没什么抵抗力的,越难的问题也想花时间研究出来。学竞赛的时候,为了一个化学问题,可以思考好多天,甚至做梦都是苯环。这种乐趣懂得都懂,不懂的一辈子也不懂。单身狗的日子本就够无聊了,如果不整点有挑战性的工作,那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呢。甚至自己当初选择读医,也是因为听说医学很难才心动的。玩游戏就是要赢。为什么要登月?因为月亮就在那里。为什么要登上珠穆朗玛峰?因为它就在那里。为什么要研究肿瘤?因为癌症就在那里。做学问就要挑战高难度的,哪怕一遍又一遍失败,哪怕浪费了我整个二十岁的青春,我也不愿意放弃。这种想法从我遇到化学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出现了。哪怕我早已没机会继续学化学,化学带给我的一切我也忘不掉,放不下。自己拿到人生第一台macbook pro后,有八个字在我心底里扎根:勇攀高峰,一往无前。

  5. 人文关怀。这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是在诊室的二十多个小时,自己确实能感受到老师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这也是我不愿意管老师称为老板的原因。很多肿瘤病人由于工作能力收到影响,往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处在社会看不见的地方,甚至是家庭的累赘。长期在这种环境之下,会产生很多不健康的情绪。所以不难发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是肿瘤疾病治疗中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让某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保持到生命的尊严,是对肿瘤医生更高层次的考验。受到这种精神的鼓舞,我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也渐渐付出更多精力在我的患者上,几乎每天都要去病房询问患者的情况。毕竟不能嘴上说着医学人文精神,但心中却没有自己的患者,变成没有感情的写病历机器,那岂不是太讽刺了吗。

  6. 科研最终是为临床,为患者服务的。我不屑于当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句话要写下来,给自己积极暗示,让自己在未来的研究生阶段抓住研究的重点,不要迷失前行的方向。人要有底线思维,要有对自己不屑的事说不的勇气。英雄是英雄,苍蝇是苍蝇。

希望能有人愿意教我粤语,不过没人我也没办法。反正我自己是不想主动学习的,除非广州的气温能和大连一样。毕竟太多说粤语的人认为大连是山东的了,我对此比较气愤。就当是我的小倔强8⃣️。

其他没什么。自己要将精力更多集中于看书上了。


跟诊日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