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韻之效, 禮樂之奧。

【时事情况】
声韵之味如何?众多莫名其妙!
节奏短,运声急促?对于心思静合,都是破坏的。
更遑论儒门入道后,能有察言观色的功力。
叨叨念念鹦鹉学言,不如平读缓诵有用。
而未能入义解题者,自然讽诵之时,抑扬顿错之变,难以协律。
或套调或错用者多矣,如此皆难为听闻。为师教诲子弟,不可不慎。
经云:乐本心术。为乐不顺,气息不节,义理不贯,
却论心形之成,恐怕了然无功!
文有三教九流,人有三六九等,若学不曾精进,岂有文化功绩可言?
若只温故而不知新,又何有为师之理?慎之慎之。
多见闻,多学思,多实践。无学又闭门造车,万万不可!
荼害晚生而不自知,可不比胡涂毒经高明!
【举例说明】
音律,为题之大也哉,
杨雄作方言,唐明皇造新声,
汉唐李延年、李龟年均为演造重器,
宋武穆王、文天祥之浩然,范仲淹之先忧先感,
朱载堉作乐律,顾炎武传音论,岭南陈白沙叙说古诗教解,
皆应周礼春官大师之职,以乐语以教国子之路。
此为孔门正宗大义,后来阳明心学成教之根基。
【学教路途】
心声成文,文美为诗,诗乐相合,响动乾坤。
古有载记,学文正气,纯诚邪辟,文经之奥,在运声之道。先贤已昭。后辈学文,导以浮气,乱声错章,
猫狗号跳,乱心神之宁,错和谐之气。
如此教子,揠苗伤根,损坏气质,性不纯稳,情不正闻,行难端正,
御声禁邪之古训,则荡然无存矣。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猫狗号跳,安可夸?
【奥义贯穿】
陋旧匹夫,闻故拘泥,难堪忧愁。子曰: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于新不知,与时不进,亦难为师!治学迂腐者,难登大雅之台。
音韵流变之问,时新语音之教,古今常有双方。
实为古遗不全,自证自说之人多有,流连浮萍而已。
依时新造,非豁达贯通之人,不有实效。先贤有云:
古乐犹今乐,古经犹今经。其道义贯穿,其仁德布两端,
当世义旨如古原,当仁良心无古今。道德贯古今,天地同仁心。
【道义表明】
学道不为藏,习文不为装,闻道若藏其道必脏,为事无德其事必伤。
诗文本乐声,入耳动天真,大道既凛然,岂有不正声?
难得之音有人听,木铎响声有人兴。传教化风雅,无有孤陋情!
南风 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