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较量》 二十二 2011.05
二十一集过后,胡晓一坐不住了,想找小林的麻烦,先是派衙内找小林谈话,但衙内思索再三还是知难而退说谈不了。又找副总常絮找小林谈话,常絮回应:和我没关系,我也谈不了。胡晓一还在思索找小林谈话的人。小林就纳闷了,心想为什么你不亲自找我谈话。所以小林现在再往下讲故事,声明:前二十一集真假不明,二十一集之后真假难辨。
以后 无论是当真事,还是当小说,不再说明,因为那都是看客的事,谁若对号入座,那是他自己的事,高兴也好,生气也罢,概不负责,所以,接下来胡晓一的故事,胡某人可能还会继续多心,谁愿意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吧,你胡某人有句话:“你看见啦”。所以小林也会说:“你看见我写你名字啦”。
曾记得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和范振钰合说过一段相声《教训》,其作者是天津著名的曲艺作家王鸣禄先生,因其这段相声的表演和人物的刻画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遭人报复,先是家中玻璃被人砸,后是人又被人袭击受伤,但那位嫌疑人,其实就是相声中的主人公,也因他的报复举动真的锒铛入狱,这也为这段相声做了很好的诠释。正所谓:世上巧合这许多,全凭看客自斟酌,真亦假来假亦真,如若对号烦恼多。
书归正传咱们接着往下讲,胡晓一虽然婚姻生活中,亮起了红灯,但他心里却不闲着,一心只想出人头地,为的是自己将来能出人头地,随心所欲。到了那时,什么媳妇情人的就更不在话下了。可这条路上哪那么的一帆风顺的,最起码眼前就有非常强劲的两个对手,杨杰,王军。
提起杨杰,人嘛,个头不算高,方方正正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道显着几份斯文,平时说话声音不大,见人眯起一双小眼微笑状,紧张时还有一些结巴。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就是中学高考头一年,1978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尤其值得炫耀的是,物理竟然是满分,那年头高考每门满分是一百分,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平均每门不到五十分,就是说还没到及格线呢,物理能考满分,不说奇迹也是非常罕见。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这个单位,那时还不像现在这样的特别强调背景,中专毕业在单位就按干部编制走,归组干口管,大学毕业的就更少,厂里自然当做重点进行培养,而杨杰也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上世纪八十年带初,全国兴起一股引进热潮,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总之都要引进,最初几年以引进设备为主,到八十年代末,才意识到,引进的设备,已经是国外差不多更新换代以前的产品了,所以后来以引进技术为主,而且由市科委牵头,组织由市、局主管引进的领导,加上单位由上级钦点的领导,和一些技术人员组成的引进技术考察团,出国到美国去学习,其实到后来回想起来,在技术上并没有留下什么很深的印象,与其说是考察学习先进技术,不如说是出国旅游罢了,能学到技术吗,那些人只不过是炫耀自己出过国,或者还买了一些进口生活用品,这在那时很多人都羡慕。
还有一个小花絮,入境填表,不能填是D员身份,还有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想了解资本主义的美国,到底有多么的万恶,很想参观看看有关赌场之类的是什么样子,本身这种想法就很矛盾。由于纪律约束其实都没有实现,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幼稚。出国考察虽没有获得什么成就,但在自己的人生和仕途上,也重重的写下一笔,这也是一个很重的筹码。
当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正在大力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虽然也并非是什么特先进的设备,只不过比国产的性能要强。当时在国展中心,就有美国一家相关行业公司的展台,当时与之产品设备相关的公司,毕竟在华北地区只有两家企业,等到展览结束后,这家美国公司展出的六台设备还没有企业有意向购买,然而这两家公司,虽然也参加了这次展览会但是对设备却并不感兴趣。两个市市政府有关部门经过协商,由政府先出资买下来给企业,等以后企业若干年后再还。最初的打算是605企业四台,205两台。可是205这家公司犹豫半天只要了一台,另一台还是给了605,说是市政府由科委牵头买下企业以后还钱,但是十多年后,设备都当废品处理了,别说本钱连利息都没还呢。 作者:荷冬青一杯蜂蜜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1321000?spm_id_from=333.999.0.0 出处:bilibili。
全国刮起引进风,几乎都新设一个新部门,引进办公室。杨杰算赶上了好时候,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被安排在引进办公室。年轻人专业成绩不错,刚刚毕业不久,怀揣理想抱负又年轻气盛,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单位如此重视,工作自然非常努力,专研业务,积极靠拢组织要求进步,一年以后成为预备D员,可谓风光无限、前途无量。正在他事业上一派大好之际,却发生了一件也可说是意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