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环境心理学笔记:天气与行为

2019-03-29 08:54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天气与气候。天气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气候系统则是指多系统(如岩石圈)相互作用下的大气系统的较长时间的平均变化。近些年来的气候现象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厄尔尼诺现象。

在气候心理学中,存在几种观点:

气候决定论:认为气候决定了行为的范围,引起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如高温引起犯罪),常常与地理环境决定论相联系。

气候可能轮:气候对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气候概率论:气候会增加某些行为出现的概率。

温度与行为。人体所拥有的温度知觉既涉及环境的实际温度这一物理成分,也包含身体内对温度的知觉,当温度变化时,我们的躯体所知觉到的变化程度要远大于实际温度的变化。

当温度低于4℃或高于32℃,或风速大于7m/s时,个体的工作效率下降;温度在11-25℃之间,体力劳动效率最高;脑力劳动的最佳温度是15℃、20℃、25℃。当温度大于40℃时,任何工作活动的效率都会降低。

 

热与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模型认为,温度过高,人际吸引会降低(而热常常又与拥挤相伴)。不过,有研究发现,当个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环境遭遇(如向他人表达“这天气真热”)时,高温便不会降低人际吸引。

热与攻击性。犯罪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一般认为这是因为温度的上升会导致个体的攻击性上升,而巴伦等人的一系列研究展示出了温度变化与攻击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提出消极情感逃离模型。该模型指出,消极情感是热与攻击性的一个中介变量,攻击性与负性情感之间是倒U型的关系:在低消情感中,攻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升(温度升高导致消极情感增加,而消极情感的增加又会提升个体的攻击性)。到达适度消极时,个体的攻击性增加到最高,随后,温度的提升依然会增加消极情感,只是随着消极情感的提升,个体的攻击性会下降,个体的关注点可能集中于减少消极情感、逃离当前的热环境中去了。

 

冷与热是相似的,当负性情感处于较低水平时,温度的下降所导致的负性情感会导致攻击性上升。

 

湿度与行为。高湿会抑制皮肤表面水分蒸发的速率,让溶盐黏着于皮肤表面,造成人体不适感。


摘自:《环境心理学》(苏彦捷)

 

图源:堆糖


环境心理学笔记:天气与行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