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喜欢玩“丧尸”?

肉卷儿 | 文
最近几天,你可以在任何和游戏相关的网站或论坛看到《生化危机2:重制版》这款游戏。

比如这周一的B报中就提到过,《生化危机2:重制版》屠榜Steam的事情。

在前5的排名中,《生化危机2:重制版》的各个版本就占了4个位置,完成了2019年的开年刷屏。
紧接着,卡普空官方也宣布《生化危机2:重制版》首周的出货量突破300万。

可以说,这份“冷饭”是炒的相当受欢迎。
不过,今天BB姬想聊的不是《生化危机2:重制版》游戏本身的优质内容,而是这款时下最热门的游戏中的另一热门元素——「丧尸」。

即使不玩游戏的人,也不会对游戏中的普通丧尸感到陌生。
浑身腐烂、行动迟缓、本能的啃食猎物及感染人类等等,几乎是全世界丧尸的共同特征。

历年来,丧尸题材或拥有丧尸元素的游戏、电影等作品数不胜数。
丧尸,早已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符号。

那么,丧尸是怎么成功闯进游戏作品中的呢?
又到底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呢?
01 丧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闺蜜小雅大学学了四年的动画专业。
某天半夜,她和我说自己用尽毕生绝学建了个丧尸的3D模型要给我看,让我做好心理准备。
没过5分钟,我的微信上便传来这么一张图片:

我:???
其实严格来讲,丧尸和僵尸属于两个物种,两者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丧尸(Zombie),别称活死人,源于非洲的巫毒教信仰,是传说中形如死人而能够活动的怪物。

而其和僵尸之间,其实有很多区别。比如一般来说丧尸是直接由活人转化,僵尸必须是由死人转化。僵尸怕光,丧尸不怕等等。

而如果要问为什么现在所有的丧尸都长的差不多?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有同一个“爸爸”。

1968年,乔治·罗梅罗的黑白恐怖电影《活死人之夜》中第一次出现了丧尸。

片中丧尸无心智、移动迟缓、腐烂的躯体、对活人血肉有着极度渴望,且能感染人类的形象成了今日无数丧尸题材作品的创作标杆。

而艺术都是相通的,丧尸在电影界成功出道后,游戏圈中自然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02 成功进军游戏界的“丧尸”
早1976年,就出现了首款包含丧尸的游戏《死亡竞赛》。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很难想象到这款“高清画质”的游戏在当时竟还因此被扣上了暴力游戏的帽子。

而自《死亡竞赛》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丧尸的形象在游戏中得到了更好地诠释。
1994年,索尼PlayStation发售,卡普空想借此机会制作一款FC角色恐怖冒险游戏《甜蜜之家》的灵魂续作。

刚入社不久的三上真司就这样进了该项目组,并担当制作人。

也因受《活死人之夜》的影响,三上真司决定把这个新项目中的反派主角设定为丧尸。
谜一般的密闭空间,突然出现的丧尸,还有“甜美可人”的回眸一笑都让当时的玩家们刻骨铭心。

这款卡普空没怎么费力推广就走向成功的新作,正是《生化危机》。
此后,丧尸题材的游戏也走上了主流。

现如今,丧尸成了游戏中的常客,丧尸题材的游戏更是比比皆是。
除了《生化危机》系列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最后生还者》,改编自大热美剧,着重于玩家剧情体验的《行尸走肉》。

又或者是全程突出一个“爽”字,顺便解救同类的《丧尸围城》。

还有老少皆宜,男女通吃的经典大作,《植物大战僵尸》。

英文中Zombie可以同时表示僵尸和丧尸两种意思
眼看丧尸从游戏中的龙套小弟变身一号反派,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变着法的选用这一元素。
V社的《求生之路》,让不少玩家们感受到和基友一起厮杀的乐趣的同时,也往往能考验真挚的友谊。

《求生之路》的火热也离不开各种魔改MOD
还有网游中出个生化模式,疯狂吸引玩家氪金的。
不仅可以氪武器,连丧尸都有“高低贵贱之分”,普通的小丧尸只能当尸海战术前排的愣头青。

除游戏外,现在丧尸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怕引起大家的审美疲劳,开始发展出许多“奇怪”的作品。
比如YoTube上的日本虚拟偶像“丧尸子”,人如其名的就是一只丧尸小姐姐。

尽管浑身血迹斑斑,但开朗的性格和胸前幅度不小的晃动,应该可以让不少人忘记她丧尸的本性。
还有贴着丧尸的恐怖标签,其实走浪漫主义路线的《温暖的尸体》。

事实证明,只要长的帅,哪怕是刚吃掉自己前任大脑的丧尸,也能获得女主的真爱。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颜性恋吧。

除了以上举的这些例子,丧尸题材的作品还有很多,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那么,就又回到了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丧尸能这么受大家欢迎呢?

03 丧尸题材的背后是什么?
大家玩丧尸游戏,为的是什么?
很多丧尸题材的游戏,从海报和预告片开始就会让人觉得太过于恐怖,大量血腥的场面直接劝退了不少玩家。

你可以刷主线剧情,体验主角光环。
也可以仅仅只是单纯的为了爽,在游戏中肆意的虐杀丧尸。
但无论你怎么样,都不会有政治风险,或是触犯任何保护组织,丧尸就像是全人类的“假想敌”。

其次,人类总是莫名的会被所谓的“末日情节”所困扰。

关于“末日”的说法源于《圣经》,其影响了整个西方思想的发展。
近一个世纪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言,大多数还能引起全世界人类的恐慌。

丧尸,只不过是世界近千万种崩溃方式中的一种。
而相比之下,丧尸又是一种“恐惧”和“希望”的并存体。
“在其他怪物要靠斗篷、爪子和绷带来博人眼球时,丧尸却仅凭一步三摇和几声嘶吼便深入人心。这一经典怪物寓意丰富,涵盖了很多人类最为惧怕的事物。而最明显的,就是对死亡的拟人化。当死神“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其吓人程度无需赘述。”
“而奇怪的是,这些腐烂的不死者并不会把人逼到绝望。它们或许固执、蛮横、残酷无情,却又又蠢又慢、笨手笨脚。只要别慌张,打倒丧尸绝非难事。魔法、木桩、银弹之类的统统用不着,只需要你的智慧和一件武器。能够凭一己之力战胜死神,甚至将它扁个脑袋开花。”
—— 西蒙·佩吉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恐惧与希望并存的矛盾感,才让“丧尸式的末日”显得魅力十足。

最近,微博上有网友描述了一段《生化危机2:重制版》中的剧情:

没有接到报道通知里昂来到了警察局,进入了办公区,一片漆黑,墙上挂着写有“WELCOME ! LEON”字样的标语。
一张崭新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字条:“里昂,这是你的办公桌,办公桌的抽屉上有两把密码锁,你要把它们都打开,密码就是同事们名字的首字母,也就是说你的第一个任务是记住所有同事的名字。”
里昂踏过刚刚被他射杀的早已变成丧尸的同事的尸体,按着同事们的桌牌找到了密码,打开抽屉,里面是一个手枪的扩容弹夹,和印有自己名字的桌牌。
这时,里昂看到了字条的角落里,有一行潦草的,几乎被血迹掩盖的字:“幸亏你不在。”
原文的表达可能和游戏中具体的细节有所出入,但还是让不少网友难受的近乎落泪。

而几乎所有丧尸题材的作品,也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亲人/朋友/爱人变成了丧尸,你会怎么做?
比如《僵尸肖恩》里,肖恩把已经变成丧尸的好友锁在后院的小屋里,只要自己女友不在,便去和“它”一起打游戏。

再比如《釜山行》中,从一开始只求自保到最后为他人牺牲的父亲。

这样的戏剧冲突,在丧尸题材中一抓一大把。
面对整个人类文明社会和制度的崩塌,又或许你最大的敌人不是丧尸,而是你的同类。

为什么丧尸题材的游戏能这么火热?
相比影视作品的不同,在看电影、电视的时候,我们更像是一个倾听者,以旁人的视角观看了一整段故事。
而在游戏中,我们往往扮演的是主角的角色。各种类型的游戏,会带我们不同的体验。

不过,就和听完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一样。
看了那么多电影,玩了那么多游戏,恍惚间,很容易产生自己也可能会置身于“丧尸末日”的错觉。
甚至,有些人开始囤积各种生存装备。
但其实,如果真的面对丧尸就会发现,主角光环都是别人的,自己依旧是那个名副其实的“战五渣”。
-END-
戳这里→BB姬←关注我们吧~
高产不易,希望大家能够点击收藏〒▽〒支持一下我们。
(o゚▽゚)o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当然,如果可以收藏、硬币、推荐三连就更好啦(`・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