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年战争之维斯瓦河畔燃起的硝烟(二)——拉兹因战役
简介
拉申战役由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将军率领的华沙大公国军队和埃斯特的奥地利大公斐迪南算你的奥军部队打响于1809年4月19日。战役结果则是双方均主动撤出了战场,但是随后奥地利部队乘胜胜占领了华沙。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809年4月19日
爆发地点:波兰,马佐夫舍省,普鲁什库夫县
战役结局:双方平手
交战双方:华沙大公国、萨克森王国/奥地利帝国
双方指挥: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埃斯特的斐迪南大公
双方兵力:联军步兵24500人,骑兵4500人,94门火炮/奥军步兵18000人,骑兵3500人,44门火炮
双方损失:800人战死,1500人受伤/450人战死,900人受伤以及40人被俘

战役打响
战场的地形主要由数个村庄和一条贯穿了整个战场的乌特拉河控制,在四月解冻期间通常难以渡过。 穿越河流的唯一方法是在拉申,达维迪或米哈沃维采的池塘中,但是这些渡口都在波兰部队的控制之下。

在从下午两点钟开始的炮兵火力准备之后,奥地利步兵在下午三点钟左右的时候开始向波兰的部队发动了进攻。波兰步兵逐渐的开始向有利于自己的阵地上撤退,而奥军试图攻占Jaworowo附近的波兰军队的阵地的尝试没有成功。

在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占领Falenty村之后,波尼亚托夫斯基发起了一次反击,将奥地利人又赶出了城镇,并重新建立了一道防线。 大约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奥军又对拉申发起了大规模冲锋,但是随后被萨克森人的部队击退,奥军在召集增援部队后,终于在下午七点钟左右占领了该镇,可是由于筋疲力尽但是由于精疲力竭的缘故,他们无法突破村庄后面波兰人的防线。 晚上九点钟的时候,波军再次进行了一次反击,将奥地利人赶出拉申,但他们没有能够夺回渡口。 当战斗进行到晚上十点多钟的时候,波兰人最终选择撤离了战场。


后续
在得知了奥地利军队同样的选择了撤退之后,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命令他的部队撤往华沙。

由于城市防御工事的状况非常糟糕,萨克森的增援部队这个时候也撤回了自己的国家,波尼亚托夫斯基最后决定不进行战斗的放弃华沙,撤往附近的几个要塞(最著名的是莫德林和塞洛克要塞),首都几乎没有进行任何的战斗,就落到了奥地利的手中,但是对于奥地利人来说,这是一次皮洛士式的胜利,因为奥地利部队指挥官不得不以牺牲其他战线为代价将大部分部队转移到了那里, 在随后的几周内,大波兰由亨利克·多布罗夫斯基将军为指挥官率领部队进行守卫,而波兰骑兵占据了卢夫。 最后,波尼亚托夫斯基在华沙附近只留下一小支部队,以牵制奥地利的主力部队,而自己率领他的其余部队向南移动,从而占领了克拉科夫市。
1809年10月14日,随着奥地利帝国和法国签署了《申布伦条约》。 按照条约的规定,奥地利丧失了大约5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190多万人口。 除此之外,华沙大公国还吞并了包括扎莫希奇和克拉科夫的土地,以及维利奇卡盐矿收入的50%。
之后波尼亚托夫斯基又得到了拿破仑赠送给他的荣誉军团徽章以及荣誉军刀,还有一顶波兰枪骑兵所特有的方顶军帽。
在华沙的无名英雄墓纪念碑上镌刻有拉申战役,铭文为“ 拉申 19 IV 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