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注定失败的叛乱
电影还算不错,特效到位,剧情紧凑而且充满悬念,不管怎么说,至少没有那种“看一眼剧情,剩下100多分钟演啥我都知道”的剧情糟糕感,虽然看完了电影,又是想了几天几夜,依旧没明白电影讲的是啥,就冲着最后片尾那个“火车炸了,就剩俩小孩,远处一只北极熊”的镜头,直接给人类文明下一个死亡判决书完全合情合理,不过想来这种结局也好,万一那个小女孩真的活下来,延续了人类文明,那全世界都只会“思密达”了,这种结局还不如灭绝来的痛快啊。
不过,这部电影倒是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屠龙者终将成为恶龙”,或者明确点说,“没有目标的屠龙者终将成为恶龙。”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就会反驳我,很多勇者明明没有成为恶龙,而且“人家明明屠龙就是目标,凭什么说人家没有目标。”是的,这里我承认,“屠龙”确实算是个目标,可是这里我说的是,“屠龙”之后的目标,那个“如何重建一个被恶龙摧毁”的世界。
所以说,我们看到的,没有成为恶龙,迎来HE的勇者大部分背后都有着N(N大于等于1)个国王或者首领,简单来说,这群勇者压根就是个屠龙工具人,工作流程就是“不忍心恶龙作恶→正义感爆棚→招小弟/练级→屠龙→(娶女主)→甜味/糖刀味/刀味的Ending。
回到影片里,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主角的叛乱就会是失败的,影片中也不断暗示着,主角会失败,所以从细节上来分析,可能会容易一些。
首先是主角的目的,“去前面车厢找创造火车的人(原谅我忘了名字了)问个清楚。”从这个口号来看,主角输定了。他虽然高喊着“问个清楚。”但是,问清楚之后呢?来一句“我知道了”然后会尾部舱室(贫民窟)继续过日子?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为什么我们都说孙文先生是我们的国父,因为是孙文先生第一次明确的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天下,而不是之前的不断换皇帝,换汤不换药。
其次是主角的情报,众所周知,情报的胜利与否决定着战争的成败,可是主角的情报来源是啥?夹在美洲大蠊凝胶(在此为了牺牲的w酱默哀一秒)里面的小胶囊,说实话,二战盟军情报员可能都比这靠谱。主角要是想靠着这种连烟雾弹还是真情报都无法验证的情报叛乱成功,那才是最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