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楚航科技主张基于具体功能场景研究,毫米波雷达的商业化落地

2021-09-30 10:13 作者:bili_521854929  | 我要投稿

9月28日-29日,在武汉市政府、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和支持下,东风公司牵头举办了“东方风起领航、智能驾驶跃迁——中国车谷2021智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致力于通过技术产业化,赋能行业建立起新的竞争格局。

论坛以智能驾驶为主线,话题围绕智能驾驶趋势、智能驾驶系统技术及人机共驾、车路协同及网联技术等展开,武汉智能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战略咨询专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麦肯锡,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楚航科技等产学研企专家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楚航科技认为,毫米波雷达的商业化落地策略需要结合具体功能场景来实现。

全面布局商用车辅助驾驶,稳扎稳打毫米波雷达商业化落地

近两年因为中国商用车用车场景的独特需求催生了角雷达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国产毫米波雷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交通部《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规定,2020年9月起,18吨以上载货车需要强制安装LDW(车道偏离预警)和FCW(前向碰撞预警);2021年5月起,12吨以上载货车需要强制安装AEB(自动紧急刹车)。而要实现这些辅助驾驶功能场景的应用就需要借助毫米波雷达等传感端产品的力量。

楚航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李煊认为:“中国汽车供应链市场,虽然有国际头部企业的垄断,但市场远没有到江山已定的地步,所以将目光聚焦在产品上,回归到功能本身,借力充满潜能的新兴国内市场,就还是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对于国产毫米波雷达厂商而言,如何跨越原型机,服务主机厂来实现车载毫米波雷达商业化的落地,是取代欧美雷达产业化的关键所在。

楚航科技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拥有十余年海外知名毫米波雷达厂商的开发经验,与海外研发技术水平处于同一起跑线,同时在模块化的软件、认证、算法研发思维模式上步调一致,具备丰富的毫米波雷达感知融合技术储备。所以在充分了解某款产品的应用场景后,能按照车规级的专业要求进行产品规划与任务分解,并做到功能安全 ASIL B与整车厂安装免校准。

李烜表示:“随着传感器供应商和主机厂的更深层次的技术互动,根据具体功能场景来做传感器融合是可以从工程层面得到解决的,双方以特定功能场景落地来共同参与整体方案的开发是最理想高效的模式。”

正是随着政策的升级与市场的刚需,智能辅助驾驶在商用车领域渗透率不断提升,也进一步加快了国产化毫米波雷达商业化落地的进程。仅今年上半年,楚航科技的盲区检测雷达(三角雷达)就拿下了盛腾、江铃、上汽红岩等多个定点及供应商代码,伴随着安庆产线的产能升级至180万只,商用车定点项目也都正在陆续量产交付中。

推进车载传感器融合进程,催生车规级4D毫米波雷达加快问世

车载毫米波雷达从1970年代在欧洲预研开始,就呈现了“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市场先行,自动驾驶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虽然如今毫米波雷达在智慧交通、无人机、智能座舱和智慧安防等各领域的应用均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但车载毫米波雷达在中国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还是会遵循此客观规律。

相对于超声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对于大众来说还比较陌生。实际上,在车载多传感器融合的必然大趋势下,毫米波雷达因其性价比高、探测距离远、精度高、不受雨雪光线影响可全天候工作等特点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当下,随着4D成像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日渐成熟,毫米波雷达也可以实现激光雷达的点云成像功能让毫米波雷达又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

李烜解释道,4D点云成像是毫米波雷达自身演进的必然趋势,楚航科技的4D雷达技术也有望在今年年底进行发布,但大规模市场化窗口期仍需耐心等待。

专家指出,从工程角度出发,最简单的4D实现方式莫过于在硬件上增加收发通道数量,扩大天线孔径的同时满足水平和俯仰方向对分辨率的要求从而达到除去传统距离,速度和水平角度(3D雷达)之外更多的一个俯仰上的维度信息(4D)。这个方案也是今年车展中参展的车载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主流。但是硬币总会有正反面,硬件升级的优点背后隐藏着产品化复杂度和开发难度的阶跃。如果硬件上采用三发四收的主流雷达芯片,级联起来不光会大大增加芯片的硬件成本,而且PCB的整体尺寸也会变大,贴片过程中的稳定度和翘曲率的控制也必须要更加严苛,多出来的物理通道和虚拟通道的产线标定成本也会成倍增加。

因此,4D雷达的真正落地之路并不好走,一般企业并不具备科研院所的人才和资金优势,因此结合客户的需求和具体的功能场景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才是最行之有效的量产落地之路。楚航科技也将继续深耕车载雷达领域,跟随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将国内毫米波雷达之路走得更稳健。



楚航科技主张基于具体功能场景研究,毫米波雷达的商业化落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