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别史]03小国大业:荷兰
本系列序与注意事项:CV6474519

导言:荷兰
在受到西班牙的残酷统治后,尼德兰地区发生了革命。其独立后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全球扩张的殖民时期以及在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中衰落的过程。到了现代,荷兰对欧洲一体化起到了推动作用。荷兰的历史同样是既在欧洲有代表意义,又有其自己的特点的。

摘要/关键词
八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 海上马车夫 殖民与商业霸权 英荷战争 拿破仑时期 荷兰王国二战时期 北约与欧洲一体化 王国章程

章节目录
第1节 联合与独立
第2节 征服与称霸
第3节 衰落与兼并
第4节 协调与合作
结语:荷兰

联合与独立:尼德兰独立战争与联省共和国的建立
公园1516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继位,同时拥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身份的他把尼德兰地区划为西班牙的属地。腓力二世继位后,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除德意志地区以外的所有领土,意味着尼德兰地区继续归西班牙统治。在当时,西班牙有一半财政收入来自尼德兰地区,这归功于当地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而西班牙的封建专制制度束缚了尼德兰发展资本主义。腓力二世曾通过提高西班牙本土出口税、限制尼德兰船只在西班牙停靠、拒付国债等众多卑鄙手段扼制尼德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导致其许多手工工场倒闭,失业率增高。在1566年,北方各省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西班牙残酷统治的革命,拉开了荷兰独立运动的序幕。

1566年8月,人民群众在激进派的领导下发起了破坏圣像运动,到10月,起义已经席卷大半个尼德兰,数万人参加了起义军。运动不仅反对西班牙政府,还反对教会掌控下的天主教、传播新教,数千座天主教堂被捣毁。西班牙驻尼德兰总督玛格丽特公爵迫于群众压力宣布停止迫害新教徒的宗教裁判所的活动,但腓力二世却开始调兵遣将,准备镇压尼德兰革命。
1567年8月,阿尔瓦公爵奉腓力二世之命率领近2万人抵达尼德兰。28日,布鲁塞尔沦陷,使得局势开始恶化。与此同时,玛格丽特的权利被架空,辞去了总督职务。在接下来军队残酷镇压尼德兰破坏圣像运动的过程中,运动领袖埃格蒙特伯爵和何恩将军被当众处死。荷兰贵族威廉•范•奥伦治逃到了德意志地区组织雇佣军继续进行反西斗争。

公元1568年5月23日,威廉部与阿尔瓦的西班牙皇家军在格罗宁根相遇,标志着八十年战争(荷兰独立战争)正式爆发。尽管这次战役中皇家军惨败,但两个月后的赫明根战役中皇家军歼灭了1万荷兰军队。在这之后威廉再次流亡德意志地区,重整旗鼓。与此同时,荷兰的新教徒们寻求外部帮助,结果得到了英国新教徒的支持。于是,战火延伸到了海上。1572年,海上游击军占领了几座港口,同时威廉和路易斯也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中部的敌人发起进攻。在之后的战斗中,荷兰人甚至不惜挖开大坝来防止西班牙人进城或便于己方获得海上援助。到74年,阿尔瓦的皇家军已经发生多次哗变,被迫开始进行防御。1576年,《根特协定》签署,尼德兰各州团结起来发誓赶走一切西班牙军队。
次年,被任命尼德兰总督的唐•胡安开始和各省代表谈判,并在2月签署了《永久法令》。这要求在各省恢复天主教,于是荷兰和泽兰代表立即退出了谈判。7月,已经撤离的西班牙军队被召回,战火重新开始燃烧。法尔赛内被派去解决这次的起义,他巧妙地利用尼德兰南北各省的分歧,在1579年成立阿拉斯同盟(今比利时地区);北方的7个省也结成乌得勒支联盟,于1581年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于是,荷兰联邦共和国成立,第一任执政就是此前为战事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威廉•奥伦治。


腓力二世非常不爽这个新诞生的联盟,意图将它扼杀在摇篮中。1584年,威廉被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暗杀,其子莫里斯继续执政。随着英国的干涉,接下来战火一直蔓延到了非洲和中美洲。英国还派出了莱塞斯特伯爵和一支军队前往尼德兰,随后他接受了总督的称号并试图对尼德兰进行改革。尽管他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他没有和已经占有主导地位的荷兰省议会达成一致。莱塞斯特在改革失败后的1587年隐退,之后尼德兰三级会议决定不再邀请国外君主。从此,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诞生了。

与此同时,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人歼灭,他们的军队开始收缩战线。1601年其交战双方爆发了一场延续三年的血腥围攻战——奥斯坦德之围,对战争双方都带来了巨大打击。在海上,荷兰人接连胜利,世界性帝国的格局开始形成,东印度公司于1602年成立。1607年,荷兰袭击了西班牙直布罗陀港,使得驻守在此的一支小舰队遭受严重损失,西班牙财政也在当年宣告破产。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急于达成和平。
公元1609年,和平协议在安贝雷斯签署,《十二年休战协定》宣告战事告一段落。西班牙承认尼德兰北方各省独立,荷兰也获得了自由贸易和航行的权利。联省共和国立即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和展开贸易,其经济迅速发展。西班牙遭受了沉重打击,但也在停战协定签署之后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它将稳定财政、恢复军队,来应对下一次大型战争。

征服与称霸:荷兰殖民帝国兴起
公元1621年,停战协议到期。两国政府试图就延长停战期限进行再次谈判,却在最后没有达成一致,导致两国再次开战。此时正值三十年战争期间,西班牙亲近引发这场战争的神圣罗马帝国,导致尼德兰和英国都被拖入战争中。1625年,西班牙军队最终取得了布雷达之围的胜利,宣告它的国力已经确实得到恢复。在1634年,法国与尼德兰缔结盟约,这个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国家站到了统一战线上,反对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主要的胜利还有1637年的布雷达战役,但西军从未成功攻入安特卫普(今比利时西北)。

在海上,胜利的天平则完全倒向了荷兰一方。他们俘获了西班牙珍宝船队,又对安特卫普港的西舰队发起夜袭。在敦刻尔克海战中,英荷联合舰队对西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不过在荷兰殖民者试图进攻菲律宾时在马尼拉战役中取得败绩。
1640年,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统治,意味着西班牙再次开始衰落。荷兰与葡萄牙继续保持战争状态,侵入了葡萄牙的一些殖民地,比如巴西、东印度群岛和澳门。
此后筋疲力尽的西班牙决定议和。1648年1月,《明斯特合约》签署;10月,《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签署,宣告八十年战争和三十年战争的终结。从此,欧洲大陆的力量比被改变,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也加深了德意志的分裂。此外,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成了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关系的体系。

尼德兰之所以能取得八十年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争取了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再加上人民群众的加入。这次战争的性质是进步对落后、正义对非正义的战争,它的胜利为荷兰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积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行低税收政策,发展近代工业和海外贸易,尤其是造船业和香料贸易。它建造了欧洲四分之三的商船,其船只造价很低,因此请荷兰人运输货物的运费也很便宜。荷兰船只不配备防御海盗的火力,却把船舱做得很大,从而将利润最大化了。就这样,荷兰成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但要真正在航海业中称霸,靠便宜的运费还不足,必须再加上可靠的船员。1596年,巴伦支船长试图寻找从北美洲北部通往亚洲的航线,但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当地位于北极圈内,他和他的水手们必须熬过漫长而严寒的冬季。他们拆掉夹板做燃料,靠打猎获得食物和衣物。尽管他们运输的货物中就有能救他们性命的衣物和药品,但他们从未动过别人委托的货物。一半的船员在这样的条件下死去了。春天到来之后,幸存的船员将货物送到了目的地,这使得荷兰水手的声望剧增,他们是靠着心中的真诚和信仰赢得了欧洲的海运市场。

荷兰同当时的航海国家一样进行了殖民掠夺,建立了东西印度两个公司,并同他国争夺海外领地。在这方面,它同其他殖民国家并无二致,可以说是同流合污。此时的荷兰殖民帝国领地遍布世界,但好景不长,它很快就要走上下坡路了。


衰落与兼并:从英荷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后开始发展起来,护国公克伦威尔实行重商主义,利剑直指海上强国荷兰。这是因为荷兰人倚仗雄厚的资本垄断了大部分国家的贸易,甚至在英国海域捕捞鱼虾卖给英国。1651年,英国颁布了旨在打压荷兰人的《航海条例》,英荷矛盾空前激化,这就导致了英荷海上大战。
次年,多佛港的英国船只攻击了荷兰商船,两个月后两国正式宣战。这次战争的实质是双方主力舰队争夺制海权。次年荷兰集中海军力量与英国决战却被击败,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使荷兰赖以为生的贸易经济瘫痪。虽然在地中海地区荷兰也为英国人带来了一些打击,但在1654年签署的《威斯敏斯特合约》中荷兰还是认输了。
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英国订立了更加严苛的航海法律,还占领了荷兰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和西非地区。1665年2月,荷兰向英国宣战,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在此之前,荷兰同一些国家结成了反对英国的联盟,再加上鼠疫在英国卷土重来,这一阶段的战争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形式。1666年9月10日,伦敦火灾使得这座英国首都的三分之二烧毁,英国再也无力继续进行战争。

荷兰对和平的欲望却不如英国那样强烈,他们还在酝酿一场大型入侵活动。1667年6月19日,荷兰海军上将米歇尔•勒伊特带领一支大型舰队驶入泰晤士河,首先破坏了岸上的炮台,又驶入英国船坞,烧毁几艘巨舰后竟将英国的旗舰带回了荷兰。一名目击者写道:“这些战绩辉煌的战舰的毁灭,是我平生所看到的事情中最令人心痛的,每一个真正的英国人见了都会伤心泣血。”荷兰舰队在泰晤士河横行了三天,最后全部安全返航。
7月31日,两国签署《布雷达合约》,英国放宽航海条例,并归还了侵占的荷兰殖民地。荷兰则让出了新阿姆斯特丹和西印度群岛。这意味着英荷在这次战争后划分了势力范围。
1672年,法王路易十四进攻荷兰,又同时分兵进攻西班牙,挑起法荷战争。这场战争中荷兰人损失惨重,虽然得到了低关税的优惠,但法国从此强盛起来,被英法包夹的地缘政治格局使得荷兰加速了衰弱。在法荷战争前期,英国也趁火打劫,但没有成功,随后加入了荷兰一方,短暂的第三次英荷战争以荷兰人的胜利告终。
公元1688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议会迎请了荷兰君主威廉三世,与英国皇室的玛丽二世共同管理国家。但威廉不再为荷兰人的利益服务,是接下来一个世纪中英荷霸权发生了的转换的部分原因。

1775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爆发了起义。荷兰人出于利益决定支持殖民地,于是英国废除了威廉三世所主导的英荷同盟的相关条约,发动第四次英荷战争。由于两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发生转换,英军把军备废弛的荷兰彻底打垮,并掠夺了相当多的物资和殖民地,荷兰只能依赖盟友法国的调停来换取对自己尽可能有利的条约。此战之后荷兰的大国地位被彻底推翻,世界金融中心由阿姆斯特丹转为伦敦,荷属东印度公司也在1799年破产。
一蹶不振的荷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傀儡,于1795年成立巴达维亚共和国,1806年改为荷兰王国,又于1810年被法国彻底吞并。拿破仑在莱比锡战败后,荷兰王国独立。1830年,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

荷兰于1848年实现了君主立宪,之后度过了一大段平稳的时期,没有太多重大历史事件,即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大规模国际冲突也避免了,但1929年荷兰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卷入了经济大萧条。尽管政府通过稳定荷兰盾的价值避免了恶性通货膨胀,但依然没法阻止失业率和贫困发生率上升。直到1938年左右,荷兰的军费才有所增长,不过荷军一直没有得到动员。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入侵了荷兰,轻松迫使这个长期处在和平中的国家投降。次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荷属东印度群岛也被占领。尽管荷兰皇室成功逃到了英国,但不再有人民和土地供他们管辖了。


协调与合作:战后的国际合作与欧洲一体化
1944年,反法西斯同盟在西欧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随后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西欧的德国法西斯,荷兰于当年年底获得解放。次年初夏,欧洲战事结束,荷兰正式复国。二战中遭受到亡国之辱的荷兰意识到自身相比起主流国家的衰弱,于是选择放弃坚持了一个多世纪的中立政策。1949年,荷兰同其他十一个国家一同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告荷兰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一军事同盟,同时也意味着它失去了军事自主。
1954年12月15日,荷兰女王朱莉安娜签署并通过《荷兰王国章程》,使王国内的属地和荷兰本土拥有了同等地位和政治权利。此后,荷兰王国包括荷兰、荷属安地列斯和阿鲁巴三部分。荷兰以法律的形式解决了殖民地问题,赋予它们足够多的权利,可谓相当创新。

1965年4月,德法意荷比卢六国在布鲁塞尔签订条约,宣告成立欧洲共同体,它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钢煤共同体三个共同体的结合体。合并于67年7月完成,意味着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次年六国又建立关税同盟,取消所有内部关税,对外统一关税税率;还达成了共同农业政策,组建农业共同市场。欧共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其他欧洲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到了1986年,欧共体已经有12个成员国。它的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实现了人员、商品、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通。
在荷兰东南部、马斯河河畔,有一座叫做马斯特里赫特的小城市。它环境优美,城区安静,没有喧闹的人群和政治斗争的黑暗漩涡。但这里从90年代起突然名声大噪——欧共体十二国于1992年2月在这里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马约》),欧洲共同体成立为欧洲联盟。它确立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包含整个联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各国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给欧盟,欧洲政治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1993年1月1日子夜,12国点起1000座灯塔,照亮了欧盟的夜空。


今天的荷兰是北约与欧盟等众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合作,还是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它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复合国家,各海外构成国都有高度自主权。荷兰的法律几乎是全世界最宽容的,创新指数位列世界前列。


结语:荷兰
从尼德兰独立运动,到荷兰王国章程确立;从被邻国吞并的耻辱,到积极推动并见证地区一体化的进程,荷兰的历史可谓一路风风雨雨。今天它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全球性的殖民帝国,甚至连大国都算不上,但作为一个小国家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是充分发展外交力的表现。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力对国家综合实力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章中我们提到英荷的霸权地位在第三、四次英荷战争中发生了转变,这是因为英国抓住了工业化这个发展机遇。下一章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国家是如何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发出先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