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计算机行业报告:教育新基建,政策引领新周期,底部反转趋势确立

2022-12-15 14:42 作者:报告派  | 我要投稿

报告出品/作者:民生证券、吕伟、丁辰晖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贴息政策发布,引领教育基建新周期

1.1定向支持教育领域,贴息政策涵盖超2000亿贷款

央行&财政部携手,助力教育新基建。今年9月份以来,国务院、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针对教育信息化贴息贷款的支持政策,央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放,额度在2000亿元以上;财政部、国发委等五部门对包括教育、卫生健康在内的10个领域提供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在央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中央财政“贷款贴息”双重共振下,实际贷款利率低于0.7%,组合政策的推出带来智慧教育需求的增长,教育信息化或将再次迎来建设高峰。




贴息政策外,万亿中长期贷款投放蓄势待发。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贴息政策外,由国家发改委主导,2022年7月份以来,银保监会、国务院、监管部门等陆续推出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政策,明确由21家银行共同实施,各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从备选项目清单当中自主选择项目对接,主要投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和教育领域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16类领域、128个细分领域。截至10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审定通过各地申报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第一批项目5838个,项目贷款总需求2万亿,目前第一批项目已推送给21家经办银行,要求各机构尽快对接,第二批和第三批项目正在评审和陆续申报。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共同支持多个方向。中长期贷款的主导部门是国家发改委,以制造业为主,偏向于供给侧的生产领域;央行主导的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偏向于需求侧的消费领域。中长期贷款投放提出16个鼓励类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提出10个鼓励类领域,两者存在重合领域,比如教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但两项政策并不矛盾,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同时申请两项贷款。两项政策共同助力扩大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成为经济拉动主力,增强发展后劲。




本次教育贴息政策主要面向数字校园、实训设备、科学仪器。教育部发布《关于教育领域扩大投资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表明此次贴息贷款政策在教育领域重点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等重大设备更新改造,明确支持范围包括:高校教学科研条件及仪器设备更新升级、学校数字化建设,包括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数字校园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服务校园生活、教育、教学管理等多场景,实现后勤服务、能源管控、教学管理、缴费管理等功能。实训设备包含实训基地、实训室的信息化和模拟仿真设备;科学仪器包括实验室的测量、检测和分析仪器等基础设施。




2教育信息化:迎政策利好,行业景气有望加速上升

2.1职业教育:政策持续出台,有望迎来新机遇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可分为学历性的职业学校教育和非学历性的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包括职业启蒙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阶段,职业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等类别。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两种不同教育类型;2022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迎“政策暖风”,持续释放利好信号。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逐渐重视职业人才教育,引导职业教育行业发展。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2020年9月教育部推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0项任务27条举措聚焦关键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体系效能。2021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占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比例不低于10%,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结构布局优化,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数据上来看,2012年以来,全国中职院校数量持续减少,2021年数量为7294所,相较于2020年下降2602所,而高职院校数量稳步上升,其中职业本科院校上涨到32所,高职(专科)增加至1486所。此外,在学生数量上,2021年,全国中职学校招生488.99万人,在校生1311.81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35.08%、33.49%;高职学校招生556.72万人,在校生1603.03万人,分别占全国本专科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5.60%、45.85%。职业院校不同层次数量的变化反映出职业教育结构布局的优化,提质培优的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日益受重视,经费支出稳健上升。随着职业教育的加速推进,行业需求不断上升,投入也在日益增长。从数据上来看,2008-2021年,我国职业教育方面财政支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达到3402.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39%。将职业教育经费支出进行分类,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中专教育占比最大,2021年分别达到1632.62亿元和1356.62亿元,合计占全国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88%。从支出细分可以看出,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很大,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有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校企多方协作,探索职教发展新模式。职业教育市场生态链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等多个参与主体构成,通过数字化平台,串联全部生态信息,保证产业运行流畅。整个价值链中,企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通过与校方协作构建“校内基础知识学习+校外直接参与工作”模式,校内提供师资力量、产业技术、实践案例等帮助学校共同开办建设专业学科,探索新技术、新职业专业;校外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训基地,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综合就业水平。




2.2高校教育:深耕高教信息化,助力教育新基建

财政教育投入保持强度,支持建设高质量高校教育体系。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渐完善,据教育局统计,2021年我国有本科院校1270所(包含32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较2010年增加了158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自从2012年首次达到4%后,连续多年一直维持在4%以上,教育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支撑我国的庞大教育体系。




高校经费来源:财政拨款是核心。据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一直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0年达到5.30万亿元,同比增长5.69%,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4.29万亿元,2016-2020年占比均保持在81%左右。将教育经费按来源路径划分,可分为财政性教育支出、民办学校办学经费、社会捐赠、事业收入(学杂费等)以及其他教育经费,其中主要来源政府拨款。




高校信息化建设:头部高校投入占比最高。将高校划分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其他普通高校,根据《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统计数据显示,三类高校2020年信息化经费分别为4036/2139/972万元,占学校总经费比重依次为1.2%/1.8%/3.7%,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信息化投入远高于其他高校,其次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校信息化投入不同领域中,建设投入占比最高,运维其次,网络安全投入最低,高校信息化仍以建设为主。




信息化建设应用场景丰富,技术创新不断探索。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从教学科研、校园管理以及校园服务三个方向展开,通过构建完整的网络设施,覆盖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学习与研究场所,实现智慧教学与科研;完善信息化体系,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实现校园智能管理;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拓展学生、教师和学工的服务类型与服务范围。实现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是底层技术的搭建,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虎鲸报告】定期整理更新


互联网 / 媒体 / 游戏 / 教育 / 培训 /

新媒体 | 自媒体 | 短视频 | 云视频 | 在线视频 | 电影行业 | 院线 | 票房 | 传媒 | 新闻出版 | 融媒体 | 社交媒体 | 游戏 | 手机游戏 | 虚拟现实 | VR | AR | 剧本杀 | 棋牌游戏 | 休闲游戏 | 网络游戏 | 海外游戏 | 云游戏 | 在线教育 | 少儿教育 | 互联网教育 | 英语教育 | 游学研学 | STEAM教育 | K12教育 | 学前教育 | 职业教育 | 国际留学 | 素质教育 | AI教育 |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虎鲸报告

计算机行业报告:教育新基建,政策引领新周期,底部反转趋势确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