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03:制作一条RCA莲花音频线

1. RCA起源
在介绍RCA音频线的制作前,想简单说一说RCA的起源。
RCA接口应该说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哪怕是不懂电子专业的人一看到这种接头也会有一种“哦,就是这种接头”的熟悉感。
引用下百度百科的介绍:
RCA端子也被称为“phono connector”,直译为“留声机接口”,因为起初这种端子是设计来连接留声机和无线电接受装置——半导体收音机诞生之前的事情。
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RCA)在1930年代的大多收音机中采用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也正是这种接头得名的原因。
也就是说,RCA接口的历史已经大约100年。时至今日,其依旧是一种常见的音视频接口形式。在HiFi领域,那大家对于RCA接口就应该更加熟悉。


2. RCA莲花音频线的接法

RCA音频线,主要用于走单端信号(非平衡信号)。RCA接头结构相对XLR卡侬头也简单很多,只有中心的端子(信号)和外圈导体(信号地)两个接线端子。
根据所采用的线材结构不同,RCA音频线的接法有两种:
单芯屏蔽线:中间只有一根芯线,连接RCA头的中心端子,屏蔽层连接RCA头的外圈导体(首尾两个接头接法一样)。
双芯屏蔽线(或者多芯):1芯(或是多芯并联)作为信号线连接RCA头的中心端子;1芯(或是多芯并联)作为信号地线连接RCA头的外圈导体;电缆的屏蔽层选择一头进行单端接地(电缆制作时应对接地端进行标记)。
双芯屏蔽线屏蔽层单端接地时,这一头应该信号输出设备还是信号输入设备呢?
屏蔽层接地的那个端头优先接到具有良好接地(大地)的设备上。
如果两端的设备都具有良好的接地(大地),那么可以考虑接系统信号流向的上一级设备(比如CD接功放,那么CD就属于上一级设备)
关于接地的问题,在上一篇文章里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解释。有感兴趣的可以移步:

3. 材料选型
接插件选型
这一次的制作是为了给测试系统配线,所以接头选择倾向专业而非发烧。既然考虑专业性,目光再次放到Neutrik。而Neutrik只有一款RCA接头——NF2C-B/2

Neutrik NF2C-B/2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那就是外圈导体是活动的,拔出状态时跟中心端子基本一样长;插入时会往后退直至插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拔插时,中心端子接触而外圈导体未接触时所产生的的杂音(从而保护高档的音响设备)。
线材选型
因为此次给测试系统配线包括XLR、RCA,所以线材选型上考虑一致性,也选择了Belden 8408。选择的考虑可以移步:DIY02:制作一条XLR卡侬音频线(平衡音频线)


4. 制作
惯例先放材料清单。
RCA莲花头:Neutrik NF2C-B/2
线材:Belden 8408 (双芯屏蔽)
热缩管:φ18mm(带标),φ12mm(红、白),φ20mm(透明)
焊锡:卡达斯含银锡

上一次制作XLR音频线时,就深感Belden 8408制作不易。这一次更是碰上难题。Neutrik NF2C-B/2的尾口不够大,Belden 8408穿不进去。既然DIY,那就彻底发挥DIY精神,上电钻台,扩孔。φ10mm的钻头下去,终于塞下8408的硕大线身。
焊接时,费锡不说,NF2C-B/2的地线焊点真的比较小,屏蔽接地时,需要去掉一半的屏蔽层铜丝。
最后,为了把线夹装上,必须把8408的绝缘外套削薄。

最终成品还比较不错。近1厘米粗的线,但不硬很柔软。Neutrik专业插头手感也很好(可以注意看下插拔示意图,活动的外圈导体很有效,插紧后也特别结实)。


5. 后记
在上一篇文章中,花了很大文字篇幅来介绍XLR的接法,以及为什么要这么接。有些枯燥,内容也有些多。我试图把我查询、思考和结论尽量详细的讲清楚,但看来效果并不是很好,尤其缺乏一些图解来形象的描述。
所以,在这一篇文章中,我尽量把重复性的原理就省略了,同时,RCA线的制作也的确相对简单不少,更好理解一些。希望大家受用。
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