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土故事为什么有治愈感?因为它记录了这些画面…

2022-07-28 14:56 作者:动画学术趴  | 我要投稿


图片

作者 / 小阮说
编辑 / 彼方


“我很注重人的真善美,结局温暖且美好是最先决定的,所有的起点都来自这里。”



童年时光总是让人怀念不已,每逢节庆时,小小的我们更是与伙伴亲人欢聚一堂。但孩童与玩伴嬉戏打闹,总是会有不小心犯了错、闯了祸的时候,小小的你是否也有鼓起勇气直面错误的勇气?是否也希望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一些理解,与改过自新、得到成长的机会?


今天的「AniOne线上展」带来的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的毕业设计动画《落花灯》,是一部温馨可爱的作品,它为我们展现了在乡村的日常与节日的欢笑中,一位战胜了虚荣心的孩童的成长心路历程。


《落花灯》

卿韵欣 蔡冬敏 王翀 罗雨薇 唐雯琳

中国传媒大学


图片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部精彩的动画!


-故事简介-


元宵灯会来临,在小伙伴们纷纷约定要一起举灯参加游行时,真真却失误弄坏了自己的灯笼。就在因没有花灯参与游行而苦恼时,真真意外捡到了一个漂亮的鱼灯,真真激动欣喜地将鱼灯占为己有带回家,但他还并不知道,这个不属于他的意外鱼灯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烦恼......


-作者介绍-


图片

卿韵欣

邮箱:403873351@qq.com

导演、编剧、人物设计、原画、后期合成、制片


图片

蔡冬敏

邮箱:1007121486@qq.com

导演、编剧、人物设计、原画、后期合成


图片

王翀

邮箱:2060835296@qq.com

场景美术、人物和道具设计、背景绘制、后期合成、剪辑


图片

罗雨薇

1599471554@qq.com

色彩设计、原画、后期合成


图片

唐雯琳

446318285@qq.com

原画、三维辅助、后期合成


-原画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静帧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专访-


学术趴:首先,欢迎《落花灯》的主创团队,感谢大家接受动画学术趴的采访!《落花灯》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作品,角色淳朴生动,元宵节的节日背景也令人倍感亲切。主角战胜了自己的虚荣心后得以成长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受颇深。请问主创们决定一起做一个这样的故事的契机是什么呢?


卿韵欣:我个人是想要尝试不同的背景去做一部短片,大三联创《树洞》就是一个情绪具现化的概念片,其中所映射的社会面是很广泛的,而大四毕设《落花灯》更多的是描绘到个人的色彩,真真和小伙伴们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普通的卡通角色,而是实实在在、具有灵魂去的,我们在构思剧本时想的最多的就是“主角在想什么,其他人在想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很注重人的真善美,结局温暖且美好是最先决定的,所有的起点都来自这里。


蔡冬敏:对我而言,主要是想要尝试去讲好一个故事吧。我们组是一开始就想好要写一个有温暖结尾的故事的。我曾经也考虑过去做纯粹只是表现情绪的片子,因为那样就可以画更加夸张的画面,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更加亮眼。最终还是选择了来做画面更加平稳的叙事片主要是因为我未来是更希望往这个方向——即通过故事来让大家有所感悟去发展的。所以做这个片子也是为了锻炼自己。


王翀:我在做完像散文一样抒情、展现感情与生活的联创作品《老猫儿》之后,也想做一次叙事风格截然不同的故事。所以《落花灯》这个逻辑性更强,更平稳的故事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学术趴:原来如此,所以大家都是先决定了故事的基调,之后再对具体的故事细节进行设计,最后呈现出来这样一部温馨的作品。相信大家在剧本阶段也是经历了不断的打磨,大家在故事上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或者说是不得不进行的修改?


卿韵欣:故事中涉及的角色比较多,我们对人物出场的顺序和情节的安排有非常多的考虑,因此剧本也写了超多版本,改变了主要大人角色,改变了小伙伴对主角的态度,改变了主角生活的环境,一切都为了让故事串成有逻辑的整体。我们为了剧本的合理性,对于很多剧情和设定很敢砍,甚至在思考完角色的心理过程后让他经历的事件都发生变化。


蔡冬敏:最早的几个版本里,鱼灯最后是并没有回到灯车上,而是到河道边烧掉的,以这种方式归还了鱼灯。但是写到这里的时候,考虑到主角这时候烧鱼灯的动机不够强烈,我们还是没有采用这个结局。其实整个剧本最令人纠结的地方就是——为什么这个有点小自私的主角,这时候愿意归还鱼灯了呢?我们想过种种理由:爷爷给他做了新的鱼灯、爷爷错被怪罪、小伙伴把旧的鱼灯给了他、村里的人帮助他等等,但其实这些理由都没有说服我们组内所有人。


最后我们还是决定让他自己感受到负罪感逐渐加重,并且没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关注,这之后才意识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我认为现在这个版本是我们最满意的版本。


学术趴:确实现在这个版本也很好地突出了主角成长的心路历程,相信这一满意的故事对大家来说都来之不易。片中聚焦于主角真真的心理活动,利用镜头、构图、剪辑等多种手法,包括配音的出色表现,将他紧张、欣喜、甚至是虚荣的心理都渲染得气氛十足。相信大家为了这些效果煞费苦心,主创们在用动画表达情绪这方面,有什么经验之谈呢?


卿韵欣:我负责去找孩子们的配音。为了更好地还原角色的性格和年龄,我专门到了小学三年级班级去找合适的配音小朋友,其中找到的孩子们的性格也跟我们角色的性格非常相似,这是我非常惊喜的。在配音过程中孩子们也会紧张,需要先表演一遍角色的语气以及神态,他们才会有更好的代入感,在给他们演示的过程中,我也重新体会到了我们角色的情绪变化,这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蔡冬敏:真真在片子里有很多次情绪的转变,需要我们用特殊的镜头处理手法和合适的动画表演来呈现。比如在真真的鱼灯吸引力不如灯车、小伙伴们因此转身离去那里,要让观众感觉到真真的难受,所以我们用了叠画的手法来让时间拉长、让真真的失落感更加强烈。而在坦白这种需要观众共情的地方,也要思考主角在当时的情形下会露出怎样的神态,比如犹豫和难以启齿的感觉,都需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思考。


学术趴:片中的几个孩子的形象非常深入人心,他们生动可爱,个性也十分鲜明,想知道大家在进行人物设计时,都考虑了哪些方面的因素呢?初期的人物草稿和成图的对比也非常明显,各位对角色形象的迭代,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蔡冬敏:最初版的人设主要是我画的,那时候因为剧本还没定好,所以主角也还没有定下来该是什么样子。小伙伴们我基本上是很顺手的就画出来了,画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外型的区分,最主要的点是要避免同质化。然后卿韵欣考虑到性格上要有更大的区分,各种性格的小孩要代表了大家小时候会遇到的那一类人,比如狗腿子、书呆子、孩子王等,所以有了后来这版更鲜明的版本。


主角的迭代要跟着剧情走,随着剧情的发展形象逐渐明确。但不变的,是他都是一个会捣蛋的熊孩子,所以要让他的发型更夸张,表情上也要更加灵动。


图片
前期角色设定


卿韵欣:我们主角一开始是按“好看美型”这个方向去做的,但是后来考虑到角色的个性以及气质,以及第一眼的记忆性,才做了非常多版本的迭代。


图片
图片
不断修改后的前期角色设定


王翀:我在蔡冬敏给出的最初版人设上进行了一些修改,查找了很多当时年代会有的服装造型进行完善,我们舍弃掉了一开始设计的一个富家小胖的人设,然后我加了一个戴着大圆眼镜的读书人,这样小伙伴中多了一个头脑聪明说话文绉绉的清流知识分子,也丰富了这个小团体的互动与摩擦。
说来有趣,最开始对小伙伴的人设进行删改完善后基本定稿,而当时主角真真是丰富有趣的小伙伴里最普通没有特点的一个。


图片
最终版本的人物设定与花灯设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角真真的形象迭代过程


学术趴:和这些孩子一样生动的是片中那些许多充满生活感的小细节,比如路边的小鸭,主角真真被妈妈敲盆喂鸡的声音惊醒,负责花灯筹备的叔叔同行的小狗,后来这只小狗还被吊起来用来代替鱼灯……这些细节让人忍俊不禁,在营造了浓浓的乡土风情的同时,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趣味,各位是从哪里得到这些巧思的?


王翀:我有过一些与外婆一起在乡下的农家乐生活时光,印象里有很多走在路边的鸭群,也会有很皮的小孩去挑逗追逐鸭群的画面。敲盆喂鸡也是在很有乡下生活风情的事,刚好敲盆画面和声音在片子中的运用,可以在片子里承上启下,还能表现当时的生活环境。


卿韵欣:我们很多创意都源自于生活,比如小狗被吊起来是因为我们当时想剧本的时候,想要灯车上挂一个东西,唐雯琳的余光看见了我桌子上的王翀的柯基娃娃,说:“我们加一个狗挂在上面不就行了!”这样的灵机一动给了我们灵感。


学术趴:那个小狗真的是点睛之笔,看得出各位非常热爱生活,也擅长于捕捉灵感!另外,正如我们在片中看到的,花灯的造型有许多种,主角的灯却选择了鱼的造型,这点是出于特殊的考虑吗?


卿韵欣:一部分出于私心,由于个人爱好,我真的非常喜欢鱼,家里有一个很大的草缸,养了很多五彩斑斓的小鱼,看到它们就觉得世界很平静、很美好、很自由。数量众多的小鱼一挥手就会抱团群游,几乎很少会有落单的小鱼,就算掉队也会慌忙找到集体归队,这就像我们《落花灯》一样,小鱼最终还是回到了集体的怀抱。


蔡冬敏:一开始我们就决定了用灯这个元素,因为它能让人联想起温暖和光亮,符合我们对片子氛围的预期。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组的组长喜欢鱼,而中国的花灯中、汪满田的鱼灯造型是非常亮眼的。所以我们一开始考虑的是用这个鱼灯来写故事,甚至有主角头套在鱼灯头里到处跑的情节。后来因为剧情变动没有继续用汪满田鱼灯的造型,但是鱼这个元素还是保留了下来。


王翀:我个人是很喜欢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的,而其中的灯笼的意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同小可的,尤其是在故事里清末民初昏暗艰辛的社会背景,点亮大街小巷五彩斑斓的灯笼对当时的人民来说就是点亮美好生活的希望


图片
灯车与花灯的设计图


图片
前期概念中的光影



学术趴:小小的鱼灯背后也有许多大讲究,大家一定进行了很严谨的考据和设计,付出了许多心血,最后才能呈现出如此精彩的效果。之前有看到主创在感言部分说,片中有一些鱼灯镜头的部分是用到了三维辅助的,最后的效果看起来也恰到好处,可以问一下大家在创作时二三维部分是如何对接的吗?中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卿韵欣:负责三维辅助的主要是我和唐雯琳,基本上是属于自己建模自己辅助,因此在对接上没有太多的困难,用到的三维辅助部分也不是很多,更多的还是硬画。


唐雯琳:需要用到三维辅助的镜头建模和原画都是同一个人做,所以不存在对接上的问题,做完一个步骤换个软件导进去继续做就行~我们使用三维辅助,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形。鱼灯穿梭于街头巷尾的那个幻想镜头需要绘制一个由远及近再到远的大转面,对形准要求比较高,所以这一镜做了鱼灯的三维建模和动画,然后再转描成二维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使用到三维辅助部分的镜头


学术趴:各位主创们在疫情中完成了这部有十分钟之长的动画作品,想必遇到了许多困难。在合作方面,大家有没有保证效率与完成度的锦囊妙计呢?


卿韵欣:我担任我们组的制片深有感受,大家因为疫情在家,互相监督不了对方的工作效率。制定完制片计划之后需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守计划推进进度,因此我们组是线上每周三和周日晚上开会,总结一下每个人的工作进度和遇到的难题,其中也不免会有一些心理上的压力,需要说出来跟大家一起解决,聊一些生活上的趣事和八卦,还有分享不同的搞笑图片,缓解大家制作毕设的焦虑。


蔡冬敏:做毕设是长期作战,所以身体和心理状态是最重要的。做毕设期间我工作时间一般都维持在上午和下午,就是我最清醒的时候,这样工作起来不会太累。晚上我也会画,但是在保证工作量的同时不会让自己熬夜,因为我知道我晚上状态不行。总之,想要画得多又好,保证自己在舒适的时间工作才是正确的。以及,一定要有心理预期,知道自己大概能画成什么样,大概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做得不慌不乱。


王翀:疫情影响真的很干扰进度,没法及时沟通交流,而且也很消耗精神,导致情绪低落效率低下。所以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监督相互影响,这样创作更有效率。而且找一个兴趣爱好对排解情绪真的很有帮助,毕设创作期间画功有没有长进不清楚,但厨艺大有长进是真的哈哈哈哈,每天给自己下厨做好吃的补偿自己,给自己充充电,也能调整自己的情绪释放压力,苦中作乐。


学术趴:大家做毕设辛苦啦!非常感谢大家接受本次采访,祝各位前程似锦!

如果你也喜欢这部作品,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以及,如果你是今年动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已经完成了你的毕业创作,欢迎报名今年的AniOne毕业展,将作品投递给我们!具体的请移步这里阅读哈。

*学术趴现已入驻各大平台,欢迎在微博、B站、YouTube搜索“动画学术趴”


乡土故事为什么有治愈感?因为它记录了这些画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