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中焕发“第二春”

《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但受国际形势、产业供应链运行不畅等大环境影响,钢材市场出现“需求减弱、库存上升、价格下跌、原料成本增加、利润下滑”的态势,加上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安全缺乏保障、生态环境制约、产业集中度偏低等历史问题,钢铁行业即将陷入亏损的“冰冻期”。

钢铁行业真的不行了吗?
恰恰相反,今年下半年经济加速修复,钢铁行业即将焕发“第二春”!一方面实施差别化政策,粗钢产量有保有压,避免“一刀切”;另一方面,房地产、工程机械、汽车制造、造船等耗钢大户复产稳产,钢材需求得到释放。

钢铁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来“第二春”?
1. 控制企业生产节奏,缓解库存积压;
2. 做好能源管理,持续推进降本增效,自我诊断,不断优化;
3. 提升工艺,推进设备升级,节能减排,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4. 加强科技研发,提升“智造力”水平;
5. 优化运营、制造等各个环节系统集成,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钢铁。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规划提出到2025年,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3级及以上企业2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0%以上,钢铁等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钢铁企业的未来必定是智能化、信息化的
力控元海的冶金行业信息化系统作为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对能源的统一调度、优化煤气平衡,起到减少煤气放散、提高环保质量、降低能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从而降低能源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绿色发展。

此外,系统能实现事故预案的制定和执行、事故原因的快速分析和及时判断处理、能源供需的合理调整和平衡以及在客观信息基础上的能源实绩分析、能源计划编制、能源质量管理、能源系统的预测等,还能根据实际情况,与其他子功能进行集成,加速冶金企业的信息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