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记录”:一周城市生活

《一周城市生活》是澎湃研究所·城市漫步板块专栏,每周准时“上新”,观照城市生活中的不同主题,主旨是“研习一个地方和一群人,记录城市的节奏与脉络”。
英国摄影师赫尔穆特·格恩舍伊姆在《创造性摄影》中提到,“摄影是世界各地都明白的唯一语言,沟通所有民族与文化,连结人类大家庭。它不受政治影响——真实地反映生活和事件,它使我们可以分享别人的希望,分担别人的绝望,它说明政治和社会情况,让我们成为人类的人性和非人性的目击者……”
最近,在西安山灰艺术社区举办了以“森山大道 :記憶·記録”为题的摄影艺术展,一直以独立独行摄影风格闻名的日本摄影大师森山大道在全球拥有众多粉丝,这位以“街拍”出名的国际大师曾无数次将镜头对准了街头的乞丐、舞女、落魄演员等边缘人物,用标志性的黑白摄影表现出“梦一样世界”的象征感与抽象性。
此次展览再现了森山大道那些最具个人风格的黑白高反差、粗粒子、失焦的代表性作品,揭示了那个从暗房中浮现、距离我们忽远忽近的城市里的碎片残景。
(本期主持 / 独立撰稿人:明星辰)

近期回顾:城市碎片记录者
近日,在西安山灰艺术社区举办了以“森山大道 :記憶·記録”为题的摄影艺术展,开启了一场关于城市与黑白影像的探索,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举办的展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森山大道摄影展。
森山大道作为风格独特的著名摄影师,以风格鲜明的黑白街头摄影闻名,与荒木经惟、杉本博司被称为日本当代摄影的“三驾马车”,是国际公认的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摄影家之一。
曾强调“街头就是学校”森山大道最初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平面设计师,因在照相馆里偶然瞥见威廉·克莱因的成名大作《纽约》受到启发前往东京,协助细江完成三岛由纪夫摄影集《蔷薇刑》,而后独立发展,并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黑白、高颗粒、粗糙”的独特风格,描绘出二战后日本街头彷徨而迷离的气息。
出于对日本社会独特的观察与影像表现,1999年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为其举办了名为《彷徨之犬》的大型回顾展,并巡回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日本协会画廊及瑞士、德国等地,这也让他成为日本当代首个在美国一流艺术博物馆举办全面回顾展的艺术家。







本次展览中森山大道作品皆为其原版作品
本次森山大道在西安山灰艺术社区的展览现场分为三部分,第一展区展示森山大道有关帆布丝网印的作品,这些看似失焦却极富颗粒感的作品以其自由而独特的方式展示了森山大道一贯的摄影风格,其中也包括了他在疫情三年期间所拍摄下的最新作品。
之后的“红唇酒吧”是森山大道摄影展中一个经典却也特别的装置空间,它最初的出处来自日本新宿街头的一间酒吧,当时酒吧店主希望森山大道在他的酒吧内举行展览,但森山强调,“只是在墙上挤挤挨挨地展示照片就没什么意思,如果把店里的空间全部用我的图像占满的话,才有做的价值”,由此,“红唇酒吧”诞生。
而此次的“红唇酒吧”装置空间便复刻并致敬了那间先锋的新宿街头酒吧,它既是森山作品与日本街头融合的象征,同时也以空间的方式再现其作品中那种迷离而危险的气质。这一展区里,还有森山大道作为毕生事业进行的出版项目《记录》的展示与其个人纪录片《记录——影像伦敦》的展映。
最后一处展区则是森山大道明胶银盐作品,这些森山大道最为经典的摄影作品无一不体现了其鲜明的实验风格与前卫的视觉语言,从中升腾出上世纪黑白影像中那个摇摇晃晃的日本街头,展现出他心中那个破碎、失序如同残梦般的旧日世界。




展览现场
将创作视角着眼于“现在”与“未来”是森山大道一直在做的事情 ,本次展览也是一场关于“记忆”与“记录”的创作实践。在森山大道看来,记忆并不是脑海里某个简单影像的复刻,它是一种纵观记忆之海并将各个时刻链接起来的全新尝试,“所谓记忆,我认为并不是一种自身内部因怀念之情而生的既有影像的再现,而是对以现在为分水岭、纵贯前后的悠远的时间轴上一个个时间点联结起来的那片心之领域进行跨越的尝试。”
展览中,山灰艺术社区阔大而粗砾的空间与森山大道的作品也形成了某种独特的在地融合。这个由西安石油大学生活区锅炉房改造的艺术空间包含了烟囱、砖房、钢筋混凝土等各种极富时代感的工业元素,形成一个粗犷原始却也简约清冽的巨大场域。通过粗大钢筋水泥框架射入的天光,与展区内的黑白照片、观者身影形成另一种景观,仿佛在森山大道的黑白照片之外再造了另一个三维的光影世界。
展览里的人群则是另一种风景,其中,有森山大道的铁杆粉丝,也有听闻过大名却对其不甚了解的摄影爱好者,更有一些并不了解森山大道其人是谁却依然被吸引的年轻人,他们在小红书、抖音等各类新媒体上看到了展览信息后欣然前往,在其巨幅作品前面留影而后迅速离去。这些不断流动的人群带着自身的经验、记忆、无知与好奇连同展览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微观、动态而不断变化的小世界。





当我们作为森山大道摄影作品的目击者时,便在恍然之间与其短暂共享了一小段有关他私人的记录与记忆,这些无论是“由过去经历形成的诸多记忆”或是“因预感未来而产生的交互感应”无疑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他的摄影取景框里看到那些穿梭而过的风景,它们在日常的恒定之中被迅速捕捉、继而通过相机留存下来,让我们体验了一场“与纵深时空的交会”。
(本文图片由山灰艺术社区提供)
本周主题推荐
书|《犬的记忆》

书|《犬的记忆终章》

画册|《森山大道》

书|《写真的思考》

影|《过往皆为新事,未来终是旧梦》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