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4)——通胀
货币数量论——通胀和货币供给
货币数量论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货币是用来进行交易的,交易量(用货币衡量)越大,货币需求越大。基于这一认识,可以得到货币数量方程:

而由于交易数量是难以衡量的,我们可以用产出Y来代替它:

再加上一个假设:V、Y保持不变——我们就能发现:
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成比例——而我们知道,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就是通货膨胀率,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货币供给的变化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
费雪效应——通胀和利率
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一对一的关系。
费雪方程式:

通过货币数量论,我们知道了货币供给和通胀率之间的关系;
而通过费雪方程式,我们知道了通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
汇总一下,我们就知道了货币供给和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给的变化率=名义利率的变化率
费雪效应的修正
费雪效应告诉我们,名义利率由实际利率和通胀率共同决定。
可是我们知道,通胀率是不能被即时观测到的,只能等到一个期间结束,我们才能去计算在这个期间内的通胀率。
因此我们对费雪效应作一个修正,用预期的通胀率取代通胀率:

这样,它才更符合现实的经济活动。举个例子,在借贷双方签订合同时,他们就会根据预期的通胀率定下一个利率,而非是等到合同到期后再根据这个期间内的实际通胀率去确定利率。
利率和货币需求
在上学期汇率决定的monetary approach中我们就讲过,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原因很简单——利率就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因此,一个更加完整的货币需求函数应该长这样:

再把费雪效应也加到这里面,并且假设货币供需均衡:

这跟货币数量论有什么区别呢?
在货币数量论中,价格水平仅取决于今天的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增加20%,价格水平也跟着上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