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执政的帝王 曹魏明帝曹叡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着洛河一字排开,举世罕见。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今天就说说魏明帝曹叡。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
曹叡生于建安九年(204年?),母亲是文昭甄皇后,甄氏初为幽州刺史袁熙妻子,曹操打败袁绍后,被魏文帝曹丕所纳,甚为得宠,生有曹叡和东乡公主。魏明帝超凡脱俗,博闻强识,过目不忘。延康元年(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废掉汉献帝,受禅登基,建立了魏国,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曹丕亲自诏令时任侍中的笃学大儒郑称为曹叡的师傅,教授他经学,以此明志。黄初二年(221年)八月,其母甄氏因为怨言而被曹丕赐死,葬于邺城。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曹丕病笃,立曹叡为太子,遗诏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共同辅政。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七日,魏文帝曹丕驾崩。年轻的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曹叡刚刚继位,蜀汉丞相诸葛亮便率军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叛魏投蜀,一时震动关中,曹叡随后亲自率军坐镇长安,并且派大将张郃率军阻止诸葛亮。张郃在街亭击败蜀将马谡,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被迫退兵。太和元年(227年)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叛乱,魏明帝曹叡诏令骠骑将军司马懿讨伐,司马懿攻破新城,孟达被斩。228年十二月,诸葛亮包围陈仓,大将军曹真遣将军费曜等人带兵阻击。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坚守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的衣饰,羞辱司马懿。魏军将士断然拒绝出战。同年,孙权应蜀国之约,夹击魏国。吴军发兵分三路大举北犯攻魏,魏明帝曹叡果断派军,在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与吴军决战,击败吴军主力,吴军全线溃退。同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蜀军退回成都。公元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自立为燕王。景初二年(238年),明帝下诏命太尉司马懿出兵征讨辽东,司马懿势如破竹,诛灭公孙渊叛乱,并斩首几万,辽东叛乱很快平息。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魏明帝曹叡,露出了本来面目,享受着世间的荣华富贵。青龙三年(235年)正月八日,明帝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大修洛阳宫,新建昭阳殿和太极殿,筑总章观。骄奢淫逸的魏明帝曹叡没有享受几天的太平日子,就迎来了自己的末日。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魏明帝嘱咐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当天,魏明帝曹叡驾崩于洛阳宫嘉福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