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执政的帝王唐高宗李治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着洛河一字排开,举世罕见。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今天就说说唐高宗李治。
李治(雉奴,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出生于长安(今西安),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李治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唐高宗颁布《建东都诏》。宠幸武则天,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成为历史上唯一女皇。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相继被废黜。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六月一日,高宗继承皇帝位,时年二十二岁。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六日,高宗立嫡妻王氏为皇后。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薛万彻、柴令武等人谋反,密谋拥立荆州王李元景为帝,事情败露。二月三日,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都被处死;李元景、巴陵、高阳公主都被赐以自杀。高宗铲除皇位的重大威胁势力。
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重建应天门,此门是宫城的正南门。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洛阳因帝国粮仓含嘉仓和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交汇处,洛阳西临关河之险、东拥虎牢之固、北控幽燕、南通江淮,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等原因,唐高宗颁布《建东都诏》,称洛阳“中兹宇宙,通赋贡於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於万国”,于是改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吏员品并如雍州。自此唐朝正式实行两京制。唐高宗常携武则天到东都洛阳,唐高宗率领百官到东都,三省六部等朝廷重要部门洛阳都有,宫室齐备的洛阳被提升为大唐帝国的东都,东都洛阳的规格与西京长安实无二异,至此大唐帝国正式开启了两都制的建都模式。显庆五年(660年),十一月戊戌朔,邢国公苏定方平定百济后,在东都洛阳应天门献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战俘,唐高宗下诏释放。
早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大他四岁的太宗才人武氏私通;唐太宗驾崩后,武氏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故意与太宗才人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武则天乘机主动向李治请求将自己纳入宫中。李治痛快地答应了。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满,武则天挺着孕身再度入宫。不久,生下了儿子李弘。武则天于武德七年(624年)在唐的首都长安出生,故乡在山西文水。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来到洛阳宫(紫微城)后,看到十四岁的武则天的仪容举止美丽,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王皇后在安定思公主满月时来看望,逗公主玩,王皇后离开后,武则天趁没人将女孩掐死,盖上被子掩饰。李治知道后勃然大怒,把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即平民百姓),并加以囚禁。七天以后,李治不再考虑元老派的极力反对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则天乘机插手政治,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麟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从东都紫微城出发,前往泰山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上元元年(674年),朝廷下诏尊皇帝为天皇,皇后为天后。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终年五十六岁。庙号高宗。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文明元年(684年)八月十一日,安葬在乾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