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生产

《少女歌剧》绝不是完美的动画,最多算是值得一看的佳作而已,它在各方面都不够彻底,除了制片方想要做这部片子的决心。
正是决心让这数年的企划变成了现实,又正是不彻底让更多人比起几原邦彦的难懂作品更愿意看这多少能看懂的东西。就算看不懂,也至少能感受到热情与躁动。
所以与本文无关,上面几行字只是我单纯想赞扬它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动画。品质四星,作为对大胆企划和制作组决心的鼓励多给一星。
顺带一提,这片我在看完之后和年近花甲的母亲一起又看了一遍。

以下正文:
《我,再生产》(有删改)
看到《少女歌剧》模仿几原邦彦风格时我就在想:这片肯定不是讲歌剧这么简单。果不其然,它当然不是单纯的歌剧片,而是讲述了“少女”,或说人类个体的成长过程。
我奇怪的是,明明《企鹅罐》和《百合熊》时大家都能看出里面隐含的内容,怎么这次就那么多人只说是歌剧片呢?至少抛开舞台剧等动画之外的体裁不提,仅这部动画而言,绝不只是唱歌跳舞那么简单。
“舞台少女(人)每天都在进化(成长)。”

①罪

其实我很不喜欢用关键词这种直接抽出作品骨骼的方法分析文艺作品,但不可否认这却最简明有效,况且片中对“罪”的描述和提示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不得不说。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七大罪”,本作自制了六位罪孽女神,对应人成长过程中面对的六种境遇与心态,也对应了在每场战斗的主题与对手。一般说来,“罪”的出现势必会伴随着“罚”或“赎”,这里也不例外。熟悉日语的人该知道日本在描写人类成长的时候有个常用的词组:“乗り越える”,即“超越”——超越自己所面对的罪孽,超越身怀罪孽的自己,正是片中战斗的意义。想要摘星,便要在战胜自身罪孽的过程中不断“进化”,才能登上那塔顶。所以我才会说,《少女歌剧》实质上是对人类精神的赞歌,是对“创生”,也就是《再生产》的礼赞。
脱罪重生的复活,这就是“我,再生产”。
②战斗
初看《少女歌剧》的时候就听说它是战斗番,在我看到制作名单中没有老虚或“人脉广”之类的名字后我才敢安心看下去。有人说剧中的战斗场面是将歌剧演技表现为战斗的形式以增强表现力,就像《中二病》那样的“显卡切换”,;也有人说那就是实打实的,如“生存战略”一样的战斗,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无论是哪种,它作为动画演出表现都毫无疑问吸引了观众。而从内容来看,这战斗是真打还是演出转换并不重要,值得关注的,仅仅是“战斗”这个词而已。
理由很简单:不战斗,怎么能超越罪孽呢?
回望过去的ACG作品,可能很多人都还记得上杉达也的明青在柏叶的魔鬼训练下走近甲子园的过程,也记得樱木花道在暑假中的两万球。而对比一下几乎没什么铺垫就各种战斗力爆炸的黑崎一护,自然就能明白战斗之于成长的意义,至少是战斗之于剧情表现的意义。《少女歌剧》只是将那些苦难和汗水抽象到了你死我活的战斗中去,以此凸显人在突破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可以看到,剧中的战斗都是在地下室进行,都是胜者登顶败者退场。想想看人生吧。战胜自我,走出困境的努力是在大庭广众的围观之下进行的吗?并不是。所谓冷暖自知,正是在地下室中与“罪孽”进行的不为人知的战斗,让“舞台少女”得以“进化”。
同时,即使在revue(演出)也就是战斗中败下阵来也并非万事皆空,事实上象征着罪孽的败者也在认清自身罪孽之后实现了进化。战斗的意义在于走出自我的困境,要战胜的是自己而不是对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走出舒适区”。所以作为战斗准备的“再生产”画面是将王冠投入熔炉,也是让自己接受试炼,这才是战斗和“再生产”的意义所在。

③Position zero
这个词所代表的主题我也犹豫过是不是该托“starlight”或“top star”来写,但怎么都觉得不如这个Position zero好。于我个人看来,Position zero就是故事的中心,所有关于“star”和“starlight”的描绘都是为了回归这个Position zero。
事实也是,最后的安可剧目结束后,她们所到达的终点不是那两颗星星,而是Position zero。
什么是Position zero?我没能查到特别专业的解释,仅以片中所表述的来看可以理解为舞台中心点,C位点。现实中,在舞台表演的准备过程里这种T型标记会出现在舞台各个需要标记的位置,可能只有中心那个点会被称作Position zero。我也不知道日本舞台剧是否会用圆圈中的T作为特别的中心标志。因为有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我只能根据作品表象去解读这个Position zero了。

——标地点、中心点、以及原点。
剧中,Position zero的作用是标记中心地点,这样在满是地板条的舞台上,通过和Position zero的位置对比,演员们能明了自己所处的位置以避免站位偏差。偏差这个词就很有趣了,观念上的偏差,便是“舞台少女”们所持有的“罪”。这么说的原因可以结合剧中的故事来解释。
例子一:华恋在和天堂初次交手时,还没有将自己献身给舞台,仅因为赢过一场便说要和光一起成为top star——这份傲慢就是华恋的偏差,也就是她的“罪”,所以那一战站上Position zero的是保持着自身骄傲的天堂。而后华恋立刻修正了这个偏差:认清自己的目标,努力和光早起练习,将自己真正为了目标而努力。当然这也顺势引发了露崎女士的偏差,而华恋在修正偏差后在与露崎女士的对决中便顺理成章地站上了Position zero。Position zero的存在目的就是让她们认清自己该处的位置,认清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才能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胜者站在Position zero,便象征着摆脱罪孽的成功,象征着到达了自己的标地点。
例子二:并非所有胜者在战斗结束后站上了Position zero。比如花柳香子和双叶。这两人本没有明确地打算达到什么目的,只是想和对方在一起。为了和香子一起,双叶必须不断挣扎、追逐,才能在最近的地方看着香子,却也因此放纵了香子;而香子则因为双叶的努力而愈发依赖双叶,日渐沉沦于她的溺爱中。这错位的关系就是她们之间的偏差,面对这种偏差,在关系破裂之前,她们通过一场战斗战胜了自己的“罪”——双叶不再是只为了保护和照顾香子而被束缚,现在是为了和香子一起前进而自我进步;香子也不再躲在双叶的保护伞下逃避困境,而是想要回应双叶的期待,成为最好的自己。她们通过战斗从你追我逃变成了并肩前行的关系,对她们而言,彼此就是对方的Position zero,所以即使香子赢得了战斗,片中她也没有站上Position zero,而是和双叶站在一起。
而光在偷袭华恋后赢得revue,她所站的位置也不是Position zero,而是王冠的圈内。这也不难解释:光恋两人最初的目标都是一起登上“塔顶”摘星,所以在联手战胜强敌后两人共同站在了Position zero上,到这为止她们都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可光在听到决赛时产生了动摇,她的目标就变成了保护华恋,为此不惜偷袭华恋——这份偏差使她得到了王冠,却也没再站上Position zero。可见,哪怕作为“舞台少女”所追逐的王冠亦非正道,即使带上王冠,倘若没有站在Position zero上,也只有悲哀的结局。

那么回过头来看,Position zero是什么呢?不就是原点,不就是我们的“初心”吗?
片中,班长代表激昂,她本是由于追逐梦想的激情而战,却在意外落败后抱怨起不合规矩以及不公平,陷入愤怒而丧失了决斗的志气与冷静;露崎女士本想通过自己和煦的气质给珍爱的人带去笑容,却陷入嫉妒而不再和煦;蕉哥不断在重演中改剧本、加演出,正因她本意是追寻更完美的舞台,只因99th太过耀眼,让她迷失其中而对未来绝望,忘记了“更完美”的含义。当所有人都在战斗中寻回初心,她们也就到达了Position zero——100th那最棒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各自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目标和道路,以华恋为代表的Position zero为参照修正了自己的偏差,这就是Position zero所提供给她们的意义。
走出来看,人的一生中,主角、中心,这又是谁呢?当然是自己。让自己是自己,不要忘记最初的方向,这才是比王冠更重要的Position zero。我又想起那句话:“央视已经越来越想不起办晚会是为了让大家开心了。”
只有外语组最可怜,被主角光环不讲理地做掉了(玩笑)。
④舞台少女
若说有什么比前面三个词还需要更加留意的,那一定就是“舞台少女”了。
舞台少女当然是我们在片中所见的九位少女,却又不光是她们。少女就是我们,是一个个人,是一个个追寻成功的人。人们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观绝望,时而看人而嫉妒,时而因物被束缚,时而傲慢狂妄,时而软弱逃避,时而是挑战罪孽的华恋,时而是阻碍华恋的罪孽。少女们的故事及她们自身,即是人类完善自我,不断前进的缩影。少女演出的是歌剧,是构筑100th完美舞台的历程;我们思考的是人生,在如戏的人生中,自己划出了怎样的轨迹。
蕉哥和纯纯的对话中出现了很多名言,或许我就着了制作组的道,被引诱着想起了莎翁的话:“世界是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
那么在这个充斥着演员的舞台上,我们是否站在了Position zero,是否让自己闪耀了呢?

⑤再生产
不得不提提再生产。

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如今已被广泛认为是接受者进行再生产的过程。虽说不喜欢这个理论,但这篇文章的存在,正因为我对《少女歌剧》进行了可能与作者本意千差万别的再生产。由于产能有限,诸如符号象征、分镜手法等细节之处也就不详谈了。仅用最后的产能说说长颈鹿。片中的一切都是在再生产的:舞台少女也好、B班也好,东京塔、圣翔祭、《Starlight》等也都是如此。只有长颈鹿,它始终游离在再生产过程外,以一种全知的状态说着“我懂的”,哪怕到最后也是如此。
懂的人很多,付诸行动的呢?跳入舞台的呢?闪闪发光的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意要将“舞台少女”和“人”结合起来。
“舞台少女每天都在进化。”
愿我是最后一只长颈鹿。
英雄329
踯躅
2018.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