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胡同里的正义官 文明社会的毒瘤

2020-05-09 23:36 作者:MItosis_  | 我要投稿

看过影片后,“老炮”、“话匣子”、“灯罩”等一众人物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影片塑造人物立体,能从多个角度体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这尤其体现在“老炮”这个人物本身。在影片中,他既是旧社会伦理的卫道士,同时又是新社会法治时代的破坏者。

面对国家,他是尊敬的,他能够将贪官举报;面对社会,他是落后的,甚至可以被归为社会闲杂人员;面对身边人,他讲义气,做事一码归一码;对自己,他却是放纵的,不图改变过着“老炮儿”的日子。他跨越了中国的两个时代,从抗战到新社会,但是内心却再也无法赶上时代的变革。

正如《乡土中国》中描述的中国传统社会——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尤其是在被保护的很好的北京胡同里体现的尤为明显,六爷周围的人物都围绕着六爷一个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着时代需求和个人追求发展。这体现给我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痞气”。他们把自己生活的区域化作一片江湖,用仁义道德规范自己和他人的言行,一切大事小事都可以纳入江湖的办事体系,比如开头城管执法的片段就体现的尤为明显,小圈子,熟人社会,就是这种体系的主要特征。

六爷处理矛盾永远不去借助法律,而是单纯依靠自己内心对“正义”和“规矩”的评判,这种极其富有主观色彩的评判标准是不能符合文明社会和法治社会的需求的。影片中的六爷也为自己对新社会的误解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比如私了怨恨却被人打,晓波也同样。

“不做,做了才死了呢,这西医啊,就是把人当零件儿,哪儿坏了拆哪儿,好人都得被他们治死了,千万别听他们的”,面对心脏搭桥手术时,六爷是这样描述的。他不信赖西医,就如同不认可他所见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当然这群年轻人也大有可谈之处,泡在首都的纸醉金迷里,沉浸在家庭背景的迷乱中,活生生一副“后浪”的嘴脸)。影片中其实对正常年轻人的生活描述不多,但是我大概也可以推断出六爷看到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导演在影片中想谈的似乎很多,我认为远远超出了一部百十来分钟电影能承载的信息量,比如有城管违规执法、贪官污吏、道德败坏、世风日下等等,而在这些中间,老炮儿的“义气”或者说是江湖气就被衬托的熠熠生辉,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场景:城管依法依规执法、贪官污吏被整治消灭、人们保有道德底线、社会各个方面都欣欣向荣,那毫无疑问,老炮儿就是落后、守旧、传统的代名词。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在拍摄手法、影片节奏、细节处理、人物塑造方面可以被称为优秀(关于选用吴亦凡我觉得倒也挺合适,毕竟接近本色出演),但是在立意方面很明显就有所欠缺,如果有年龄段分级的话我觉得至少R16。

胡同里的正义官 文明社会的毒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