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 JavaScript 简介

本文纯属个人兴趣,如有错误,忘指正 ^_^
JS 的主要用途:
最初,JS 被发明出来是为了做表单验证,但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它的主要用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在浏览器页面上负责简单的逻辑运算或添加各种炫酷的特效
2、单页面应用,包括 web 端、移动端(app)
3、服务端开发(node.js)
JS 的诞生:
在 JS 诞生前,大多数 internet 用户只有几 ~ 几十 KB / s 的网速,用户提交一次表单甚至需要等待长达半分钟,然而即使这样,如果填写的数据不合法,服务器会返回消息告诉用户需要重新填写,体验极差。所以最初,js 被发明出来,是为了在浏览器做表单的数据验证,在发请求前就检查数据是否合法,减少发送无用请求,既能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减轻服务器压力。

JS 最初叫 LiveScript,由 Netscape 开发应用于自己的浏览器上做表单验证,后来为了传播方便更名为 JavaScript(当时 Java 正火,相当于搞了个标题党)。后来,各大公司纷纷发现浏览器的重要性,开始开发自己的浏览器,开发浏览器自然少不了在其上搭载脚本语言,而由于版权原因各方不能在自己的浏览器上使用 JS,最后造成存在三种主流浏览器脚本语言的局面(Netscape 的 JavaScript、MS 的 JScript、CEnvi 的 ScriptEase),这就让网站开发者很头疼,因为他们不仅要学习三种语言,同时每次都要开发三种页面才能适应主流浏览器,真是“学的多,干的累”,这段时期也被称为“浏览器战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业界专门建立了标准委员会制定语言标准 ECMAScript,这样所有浏览器便有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可以遵循(顺带一提,ECMAScript 的第一个版本就是在 Netscape 的版本上进行了点小幅改动),这样就可以解决浏览器战争的问题 。这本是好事,但在当时,占有百分之六十市场份额的 IE 并不打算买委员会的账,依旧我行我素推行自己的 JScript,然而广大开发者当然更喜欢遵循标准的浏览器,ECMAScript 一出,便不断有公司努力朝着标准靠近,因为越靠近标准便意味着越受开发者支持,事情演变成了开发者需要写两套代码,一套 IE 的,一套其它浏览器的,因此 IE 的市场份额渐渐被新兴公司挤占,直到前几年微软已经宣布停止维护 IE,目前最受欢迎的浏览器应该是 google 的 Chr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