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语言和哲学的范式
今日科学哲学文章的标题为“技术、语言和哲学的范式”,在专栏写作的安排上不是每日更新,而是有感而发,有灵而动,“我思故我写”,采用价值写作的方式。哲学的使命之一是探索一切事物的文化价值,哲学的价值在于价值的哲学,不追求哲学的成功,但追求哲学的价值;不追求人生的成功,但追求人生的成就,成功往往成为人们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不堪重负的人生变得谨小慎微,裹足不前,成就无论大小,但永远在路上。
科学家有科学家发现的成就,商人有商人财富的成就,工人农民有工人农民期待的收获和喜悦。有成就感的人生不会产生成功后的浮夸和自满,不会伴随成功后的焦虑和精神上的虚无缥缈,唯有内心的平静和充实。一个人的成就是努力实现人生理想目标的过程和结果,理想的生活才是人们向往的生活。媒体和网民热衷于谈论什么是幸福,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诸如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就会小有成就感,而有成就感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有成就感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办了2022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聚焦“数字化生存”的时代主题,古希腊哲学“万物皆数”的理念变成了数字化时代的现实——数字共富、数字双碳、数字出行、数字健康、产业数字化或工业互联网、网络空间的数字治理等。乌镇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和交流的重要窗口,过去流行互联网+的说法,现在实际上倡导了数字+的经济模式。
每个时代或每个时期有各自时代或各自时期的技术范式和语言样本,比如:10年前的社会有技术框架的“互联网+”模式,10年后的社会有技术框架的“数字+”模式,无论称呼或采用哪种技术框架的模式,在现代社会不断兴起的技术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进。人们在前几年习惯于使用“与时俱进”一词,现在经常使用“踔厉奋发”一词,与时俱进和踔厉奋发两个流行词汇都很好地彰显了人们在伟大时代的精神风貌。

还原论或还原原理是等效论或等效原理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还原论或不可还原原理是互补原理或复合原理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还原原理和不可分割原理适从新哲学复合论的等效原理或等效论的复合原理。还原原理和可分割原理表明了事物的可还原性和可分割性,不可还原原理和不可分割原理表明了事物的不可还原性和不可分割性。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可还原性和不可还原性、可分割性和不可分割性的悖论性。
悖论性反映了事物属性的条件性和相对性,比如:一个分子可分解为若干个原子,一个水分子可分解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但作为一个整体的水分子是不可分解的,分解后的水分子失去了它的整体性。一个恒星系可分解为一颗或两颗主恒星和多颗伴随主恒星的行星,太阳系可分解为一个太阳和伴随太阳的8大行星,但作为一个整体的太阳系是不可分解的,分解后的太阳系失去了它的整体性。
新哲学把事物的规律性还原为等效性,把事物的矛盾性还原为悖论性,把事物的运动性和演变性还原为转化性,运动是事物时空的转化,演变是事物自身的转化。悖论性是静态的矛盾性,矛盾性是动态的悖论性,悖论原理和矛盾原理适从哲学动静论或静动论的等效原理。康德哲学主要是悖论或静态的辨证法,黑格尔哲学主要是矛盾或动态的辨证法,新哲学的目标是完成辨证法的大综合,在静态的悖论原理和动态的矛盾原理的基础上实现辨证法学说的“改造和升级”,不断丰富、完善和深化从古至今的辨证法学说。
新哲学是关于广义辨证法的学说,广义等效论是静态的辩证法,既有的辩证法是动态的辩证法,在广义等效论和既有辨证法的基础上实现辩证法学说的理论整合和历史飞跃。当单一性使用无差原理或单一性使用差异原理时,等效原理采取了狭义等效原理的形式,当综合性使用无差异原理和差异原理时,等效原理采取了广义等效原理的形式。比如:物质有电中性、电阴性和电阳性的三种属性,电中性是物质的无极性,电阴性和电阳性是物质的有极性,物质的无极性适从无差异原理,物质的电阴性和电阳性适从差异原理。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极性和无极性遵从哲学双重性论的等效原理或等效论的双重性原理。
社会事物的“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公平性和非公平性,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合法性和非法性,积极性和消极性,文明性和腐朽性,唯物论和唯心论,群众性和阶级性等,社会事物的“无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社会大同或大同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无国界,艺术情感的通融性,管理行为的普遍性等,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音乐削除了人们的语言障碍,管理科学适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等。从自然和社会事物的极性概括出了哲学的差异原理,从自然和社会車物的无极性概括出了哲学的无差异原理,从差异原理和无差异原理的互补性、悖论性和转化性中复合成了哲学的等效原理。
